沃格林

沃格林

埃里克·沃格林( Eric Voegelin , 1901~1985 ) ,美籍奧地利歷史哲學家和政治哲學家,與列奧·斯特勞斯(Leo Strauss )齊名的保守主義者。沃格林出生在德國古城科隆的沃格林(1901-1984),上小學時隨家遷居奧地利,長大后就讀維也納大學

人物


(一)埃里克·沃格林

人物生平
沃格林出生在德國古城科隆,上小學時隨家遷居奧地利,長大后就讀維也納大學。雖然攻讀的是政治學博士,沃格林喜歡的卻是法學,真正師從的老師是自由主義法學大師凱爾森教授,心目中的偶像則是自由主義思想泰斗韋伯。不過,儘管沃格林後來榮幸地成了凱爾森的助教,卻不像一般的自由主義學人那麼不開竅。
念博士時,沃格林就顯得才華橫溢,比施特勞斯早十年拿到洛克斐勒獎學金,到美國走了一圈,回國后即著手教授資格論文……納粹掌控的奧地利,阻斷了公開反對種族主義的沃格林在德語學界的學術前程。1938年,沃格林流亡美國,次年便與一家出版公司簽約,為大學生撰寫一部相當於《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簡明教科書——於是,沃格林便著手撰寫《政治觀念史》……出版社和沃格林本人都沒想到;本來約好寫兩百來頁的“簡史”,沃格林卻下筆千頁,還覺得沒把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要事說清楚……
由於外在和內在原因,《政治觀念史》終於沒有正式完成,變成了一堆“史稿”,如今英文版編者對將這些“史稿”整理編輯出版仍然感到不安:沃格林生前畢竟懸置了這部“史稿”。
懸置“史稿”的外在原因並非僅僅是“卷軼過大”,遠遠超出“兩百頁”的預定規劃,還因為沃格林的寫法不合“學術規範”——不合什麼規範?當時(現在同樣如此)的“學術規範”是:凡學問要講究學科劃分——哲學史、文學史、宗教史、史學史、政治思想史、經濟思想史得分門別類地寫,沃格林的“史稿”卻打破這種現代式的學術規範,哲學、文學、史學、宗教、政治、經濟一鍋煮……讓如今的大學教授如何找到自己的專業?僅就這一點來說,整理編輯出版這部“史稿”,對西方學界已經意義重大,對我們來說同樣如此。
翻檢一下近百年來我國學界翻譯出版的西方“史書”便不難發現,形形色色的哲學史書翻譯得最多,相比之下,西方文學史方面的書就翻譯得少得多,史學史、宗教史更等而下之。如此哲學偏好使得我們的大學不斷培養出哲學迷狂——然而,僅僅從形而上學史來看待西方思想史,而將文學、史學、宗教要著被排除在外,我們得到的不過是一個畸形的西方思想史形象。
沃格林覺得,即便要寫大學生教科書,也應該帶著自己的問題意識來寫。《政治觀念史》的問題意識是:西方的現代性已經走到如此可怕的窮途,但現代性究竟怎麼回事情、又是怎麼來的?……懸置“史稿”的內在原因在於,沃格林以思想史的方式來展開自己對現代性的探問時思想發生轉變,下決心推倒已經成形的“觀念史”從頭來過:起初,沃格林力圖搞清楚西方各歷史階段的主導性觀念與生活實在之間的關係,在寫作過程中他發現,“象徵”而非“觀念”與生活實在的關係才更為根本。
沃格林重起爐灶,把“史稿”中的材料大量用於後來成為其標誌性著作的多卷本《秩序與歷史》以及其他重要文集——如今我們看到的《政治觀念史稿》從“希臘化時期”開始,不免感到奇怪,其實,此前的材料都變成了《秩序與歷史》的前三卷。由此看來,要追溯沃格林究竟如何探究現代性危機的來龍去脈,這部殘存的“史稿”仍然具有相當的文獻價值。
重新認識西方大傳統是我國學界和大學教育的世紀性根本課題之一,且迫在眉睫……提出“重新認識西方大傳統”,讓國朝學界好些少壯學人無名火起:憑什麼你才知道真正的西方傳統,我們知道的就不是!……的確,要讓自己把從前學的那套思想觀念譜系置換掉,誰也不舒服。然而,出生於自由主義思想之家的沃格林的“史稿”不同樣(且首先)在衝擊西方學界近兩百年來的啟蒙傳統觀念?——施特勞斯說得好:思想者的真誠首先在於,隨時準備推翻自己的定見從頭開始!
除非中國學人已經打算在西方現代性思想中安家並與某個現代或後現代“大師”聯姻生育後代,否則,我們就得隨時準備從頭開始認識西方傳統——就此而言,沃格林的這部“史稿”將是我們可能會有的無數次從頭開始的諸多契機之一,畢竟,這部被懸置的近兩千頁“史稿”本身,就是沃格林親身從頭開始的見證。
成就及榮譽
沃格林早年關注政治思想史的研究, 用傳統方法處理政治思想史, 即注重政治觀念及其觀念之間的邏輯聯繫及發展, 著有八卷本的《政治思想史研究》( Studies in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Ideas , Volume I —VIII) , 但生前沒有出版。到20 世紀40 年代他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經驗( experiences ) 的歷史及經驗的象徵化。這一思想的轉向體現在他放棄了對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轉向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 此後陸續發表了五卷本的《秩序與歷史》( Order and History , 1956 ~ 1987 ) 。沃格林最有名的著作是《政治的新科學》( The NewScience of Politics : An Induction , 1952 ) ,“這本書是他已放棄的研究計劃( 政治思想史———引者) 與《秩序與歷史》之間的過渡站, 並且造成人們普遍認為沃格林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高度的保守主義態度, 和在哲學上同情新經院主義。”[1 ] (P. 92) 在《政治的新科學》中,沃格林宣布脫離流行的“觀念史”方法, 同時也顯示他使用理論的方法去組織大量自己熟知的知識來源。“《政治的新科學》扼要地體現了《秩序與歷史》前幾卷中提出的程序, 也可以當作是對他已放棄的政治思想史研究時所搜集的材料進行理論重鑄的一個標誌。
沃格林認為政治哲學的核心是意識理論, 政治與意識之間的聯繫在於人的政治行動; 政治學理論需要重構, 因為以往關於政治學原則的意識都已丟失。他堅持歷史理論與政治哲學的統一, 認為歷史的秩序就是秩序的歷史, 政治理論如果貫穿了某些原則的話,必須同時是一種歷史理論。他認為現代性的本質是諾斯替主義, 與極權主義相同, 西方世界面臨的危機源自諾斯替主義的興起。沃格林還以獨特的視角分析了蘇聯政府的合法性, 認為民主選舉制度並不能保證政府具有代表性。
沃格林在《政治的新科學》中把現代性和極權主義( totalitarianism) 解釋為“諾斯替主義( gnosticism) ,並認為西方世界面臨的危機源自諾斯替主義的興起。諾斯替( gnostic ) 是古代相對於基督教的一種宗教異端教派, 流行於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的許多神秘主義教派的統稱, 起源於公元一世紀, 該派主張物質和肉體都是罪惡的, 只有領悟神秘的“諾斯( gnosis ) ”( 即“真知”) , 人的靈魂才能得救。[8 ] (P. 39) 諾斯即“知識, 在希臘文中的原意為各種知識, 後來,特別是在早期基督教時代的諾斯替運動中, 特指那種無需批判性反思, 直接對真理的體驗和理解, 指認知和精神精英的一種特別天賦。按沃格林的說法,‘諾斯’可以以智力的、情感的和意志的方式出現。”“諾斯替主義是關於現實的絕對的認知神秘性的思維方式, 主張知識以‘諾斯’為依據, 無需任何批判。作為一種宗教或准宗教運動, 諾斯替主義以超驗的形式( 在古代的諾斯替教派中) 或神聖的形式( 在馬克思的觀點中) 出現。
個人作品
《政治思想史研究》( Studies in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Ideas , Volume I —VIII) ;
《政治的新科學》
《秩序與歷史》
《政治觀念史》

(二)艾立克 沃格林

個人履歷
艾立克 沃格林(1901---1985),沃格林生於德國,在維也納受教育。1938年離開歐洲去美國定居之後才真正開始他的事業先在亞拉巴馬大學任教,後去路易斯安那州,以後在慕尼黑呆了10年,之後又回到美國在胡佛研究所工作, 並在巴黎用蔑視的態度去看待過去。聖母院作正規的客座講課。他的主要作品有《新政治學》(1951年發表, 猶如一枚炸彈轟動了學術界),《秩序和歷史》1956一1957年發表的第1、2、3卷, 不僅吸引了社會科學家,連神學家、古典主義者和歷史學家也被迷住了。《永存不朽經驗和象徵》,《科學, 政治和諾斯替教》和《對假想的前世生活的回憶》等。
成就及榮譽
如何概括沃特林的成就呢?首先, 他將存在的形成標準,重新使用於政治思想方面, 使得一種真正的政治學理論又有可能成立。這意味著充溢於自然和歷史之中的重視人的精神、超然存在的經歷。這種超然存在的典型經歷是人同神的相遇, 它超越了自我和社會以及人的理性。蘇格拉底堅持認為神是衡量的標準。沃格林在《新科學》中把代議制這一政治制度不是作為與每個社會有關之物而是作為人類對能濫用這些經歷來神化自己於絕對的追求,同真理聯繫了起來這樣他就打破了由實證主義在事實和價值之間所設置的障礙。
沃格林所主要關心的是歷史的哲學,如果我們不願讓許多研究工作虛玄而毫無意義的話, 研究這種哲學便是一項不容逃避的任務。沃格林得向過去一些思想家的嚴重錯誤進行戰鬥。這些思想家把歷史想象成是一個順序漸進的階梯, 而他們自己則處於頂峰, “
沃格林對目前這個時代進行了尖銳透徹的分析。他把這個時代的特點比作“諾斯替教,諾斯替教是一種古代的宗教, 它信奉一個全然外來的、不可知的善神, 相信世界是由一個具有魔力的“造物主刀創造的, 但這個造物主本身則對神一無所知。諾斯替教對今世的一切抱全然反對的態度, 把人提高到成為救世主的代理人, 把神則看成是被拯救者。這種模式可以從我們時代的一些意識形態如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存在主義和精神分析學中找到。沃格林的精闢分析使學生們能夠適應今天精神和道德的一片混亂。這正是他的成就之所在, 使他的名字得以廣泛流傳, 正如“諾斯替教”這一術語在政治論證中也已成為“意識形態刀的同義語了。不過, 對於這位偉人的作品, 恐怕只有未來的幾代人才能完全欣賞了。
個人作品
《新政治學》、《科學, 政治和諾斯替教》、《對假想的前世生活的回憶》、《永存不朽經驗和象徵》

書籍


內容簡介

沃格林,二十世紀最為重要的哲學思想家之一。本書以其歷史哲學思想為考察重點,被譽為沃格林思想研究的開山之作。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沃格林的哲學原則與概念,並且闡釋沃格林是如何發展這些原則與概念的,它們將同時與當代的哲學話語與思想史的研究工作相參照;第二部分簡要地概括沃格林在其理論原則之下研究歷史的主要脈絡;第三部分則聚焦在沃格林的兩個最關切的主題:宗教哲學以及歷史哲學。

編輯推薦

《沃格林:歷史哲學家》是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

媒體推薦

沃格林在這些哲學家中鶴立雞群,是因為他將最複雜的哲學反思與最具洞察力的歷史探詢融為一體。他把認知、理解、存在的開放性以及洞見的深度結合起來,使得他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歷史哲學家。
——尤金·韋伯

目錄

中文版序
引言
第一部分:Theoria:沃格林思想諸原則
第一章 哲學與歷史
第二章 體驗與語言
第三章 作為存在過程的哲學認知
第四章 實在與認識
第二部分:Anamnesis:歷史研究與追求真理的努力
第五章 發現實在
第六章 實在的失落
第三部分:Exodus:歷史與超越性
第七章 宗教哲學
第八章 歷史哲學
結論
辭彙表
譯名對照表
參考文獻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