鮋魚

鮋魚

鮋形目鮋科的1屬,約50種,通稱鮋。體長約達300毫米。體延長,側扁。頭大,側扁,具棘棱及皮瓣。吻圓鈍,背面中央隆起。廣佈於各熱帶暖水海區。為淺海底層中小型魚類,棲息於沙底、岩礁、珊瑚和海藻叢中,體態與環境相似,具保護色。

鮋魚簡介


Scorpaena; scorpion-fishes
鮋魚
鮋魚
鮋形目鮋科的1屬,約50種,通稱鮋。體長約達300毫米。體延長,側 扁。頭大,側扁,具棘棱及皮瓣。吻圓鈍,背面中央隆起。眼中大,上側位;眼間隔凹入,中央具一縱溝。眶前骨具3棘,第三棘大且斜向下方;眶下棱明顯,口大,端位,斜裂。上下頜、犁骨及齶骨均具絨毛狀牙群。鰓孔寬大,鰓蓋膜不連鰓峽,前鰓蓋骨邊緣具5棘。體被櫛鱗或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一條,斜直。背鰭Ⅻ-8~9,鰭棘部與鰭條部間有一缺刻;臀鰭Ⅲ-5~6,胸鰭寬大,圓形,上部鰭條分枝,下部鰭條不分枝;腹鰭Ⅰ-5,亞胸位;尾鰭圓截形。廣佈於各熱帶暖水海區。
有周期性脫皮現象,攝食愈劇烈,脫皮次數愈多。春季產卵,卵為浮性。鰭棘基部有毒,人被刺后,極為疼痛。
鮋魚
鮋魚
斑鰭鮋全長37.5厘米,胸部有鱗,上腋部無皮瓣。背鰭棘部后緣有1大黑斑。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我國沿海均產。棲息於溫帶海域大陸架底部。漁業具低經濟性;游釣魚種。

主要種類


鮋魚種類
鮋魚種類
中國現有 3種:①裸胸鮋,胸部無鱗,上腋部有一扁平皮瓣,中國沿海均產;②斑鰭鮋,胸部有鱗,上腋部無皮瓣,分佈於中國沿海;③冠棘鮋,有額棘,背鰭鰭棘部有一大黑斑,產南海。肉味鮮美。
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中國沿海均產。棲息於亞熱帶海域大陸架泥沙底部,深度80~200米。
隸屬鱸形系鮋形目鮋亞目鮋科鮋亞科鮋屬,本屬頭具棘棱及皮瓣。吻圓鈍,背面中央隆起。眼中大,上側位;眼間隔凹入,中央具一縱溝。眶前骨具3棘,第三棘大且斜向下方;眶下棱明顯。背鰭具12根棘;臀鰭3棘5~6根軟條;尾鰭圓截形。約50種。

食用方法


鮋魚肉質細滑,清甜鮮美,清蒸為宜;其脊肉較厚,須掌握火候,以防欠火夾生,過火肉質粗糙。每餐攝入量200克。

其它魚的區別


鱸魚

依靠偽裝為生的魚類是鱸魚,它們體重較大,有著明顯的脊背和脊刺。魚鰭和脊刺中有著毒液,來保護自己不受捕食者的傷害。身上長的疣和皮膚上延伸出來的一些“花邊”使它們看起來像是珊瑚礁的一部分。平時它們安靜地等在那裡,直到有獵物從嘴邊經過,一口吞入。旗尾豚與其他豚類一樣,它們的自我保護方式與其他生物完全不同。它會將腹部充滿水,腹部能夠漲得非常大,看起來非常兇猛的樣子。
另外,一個漲大起來的魚比一個沒有處於這種狀態的魚還要難以吞咽,這使得獵食者可能會放棄這番美食。它的另一個近親刺蝟魚,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使用著相同的方式。它們身上覆蓋著一層尖銳的骨刺,用來嚇退敵人。珊瑚礁淺水和海草床是刺蝟魚覓食之處。刺蝟魚和旗尾豚的上下顎都有著一排緊緊連在一起的牙齒,看起來像是鳥嘴。這種形狀的顎能夠非常高效地咬碎蟹和軟體動物堅硬的外殼。

鰻魚

歐洲海鰻有著一嘴尖銳的牙齒。因此得到了一個非常兇猛的名聲。實際上,它們非常害羞,成天躲在珊瑚礁縫隙後面。通常它們都張著嘴巴,這樣水就會從它們的鰓中流過。它們長長的強健身體已經非常適應於礁石和珊瑚之間的生活。它們的皮膚上沒有鱗片,另外腹鰭和胸鰭也已經退化到看不出來所遺留的魚鰭只是覆蓋著一層厚厚皮膚的肉質背脊。這種流線型的身體使得它們能夠在珊瑚礁的狹窄通道中自由來去。當它們晚上出來尋找無脊椎動物以作為食物時,往往以一種S形的運動來回遊動。
另外一種長相兇猛的細長魚類是梭魚,它們的前端有著個點狀的頂部,有著非常狹窄的鼻子和尖銳的牙齒。通常它們在珊瑚礁的邊緣地帶遊盪,等待著被獵食者的出現。一旦看見了想要的食物,它們會立刻飛快地衝過去。有些梭魚能夠長到18米這樣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長度。

鯰魚

唯一在珊瑚礁中出現的鯰魚是珊瑚鯰魚。這些小小的魚類在背鰭和胸鰭附近長著一些帶毒的骨刺。在年輕的時候,珊瑚鯰魚喜歡群游或者呆在一起,成百地在珊瑚礁的底面附近晃悠,可是隨著它們慢慢長大,它們開始喜歡小團體的活動,通常只是20個左右的規模。這種成熟也改變了它們的外表,年輕的鯰魚呈黑色,而成年則呈現一種帶著一些橫向黃或白色條紋的棕色。它們經常在珊瑚礁底面四處攪動,尋找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和蠕蟲作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