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力學

圖書

《實驗力學》是2010年出版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圖書,作者是戴福隆。該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實驗力學的各種方法的基本原理、實驗技術和應用。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兩篇。第一篇包含應變電測和感測器技術基本原理、應變計、感測器、測試儀器、靜、動態應力應變測量技術、特殊條件下的應力測量技術和測量數據處理方法、超聲波檢測新技術等內容。第二篇包括光學基礎知識、光彈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息干涉法、全息光彈性法、雲紋法、雲紋干涉法、散斑干涉法和數字圖像相關方法及其應用等內容。該書可供高等院校工程力學、航空航天、機械、土建等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作為教材和參考書,亦可供有關專業教師和科研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戴福隆

(1932.5-)1953年7月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土木工程系。畢業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84年晉陞教授,1985為博士生導師。曾出訪並任美國弗吉尼亞工學院、美國韋恩州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院校客座教授。主要從事激光技術和近代光學為主要技術手段的現代光測力學研究。在全息光彈法的測量方法和技術、雲紋干涉法的實驗理論、方法、實驗技術以及在細微觀力學、材料科學和微電子封裝等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獲得1982和1997年國家發明三等獎,1989年國家發明四等獎,l988、l995和199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及1979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發表論文200餘篇,論著7種。
先後擔任中國力學學會第二、三、五、六屆理事會理事,實驗力學專業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副主任委員和第四、五屆主任委員,中國《力學學報》第四、五、六屆編委會常務編委,《實驗力學》學報副主編、主編。

沈觀林

(1935.1 0-)1953—1957年清華大學土木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學習,1957-1959年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研究班學習,畢業后在工程力學系任教,清華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固體力學、實驗力學和複合材料力學教學和科研,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參編的《實驗應力分析》和《振動量測與應變電測基礎》分別獲清華大學優秀教材二等獎;編著《複合材料力學》(1996),新主編《複合材料力學》教材(2006),參編《應變電測與感測技術》專著(1991)和《應變電測與感測器》教材(1999)等;曾獲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複合材料力學課程)(1996),清華大學實驗技術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多項(1994—1996);負責起草《電阻應變計》國家標準(GB/T13992—1992)主編標準培訓班講義;歷任全國應變計及其應用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應力測試專業委員會委員:1986年以來先後在專業核心刊物、重要刊物及各種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

謝惠民

(1965.4-)分別於1986,1989,在北京理工大學獲得固體力學專業學士和碩士學位,於1993年3月在清華大學獲固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在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一直從事實驗力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現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固體力學研、究所副所長,教育部應用力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副主編(中國區):Strain編委;The Journal of Strain Anal ysjs for Eng. Design編委;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實驗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近期一直從事實驗力學測試方法和技術及其應用研究。近期主要研究與開發近代實驗力學方法,作為項目負責人和學術骨幹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和部級項目10餘項。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共計90餘篇。先後獲得了多項學術獎勵,包括:國家發明三等獎(1997,排名第二)、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2007,排名第二)。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6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圖書目錄


第1篇 應變電測與感測器技術和超聲波檢測新技術
第1章 概論
1.1 實驗力學應變電測技術發展概況
1.2 應變電測與感測器技術的特點
1.3 應變電測與感測器技術的各種應用
第2章電阻應變計
2.1 電阻應變計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
2.2 電阻應變計的各項工作特性
2.3 電阻應變計的種類
2.4 電阻應變計選擇和粘貼使用方法
2.5 其他應變計簡介
第3章 應變測量儀器
3.1 引言
3.2 電橋測量電路
3.3 應變計各種接橋方法
3.4 應變測量儀器的種類
3.5 電阻應變儀的基本工作原理
3.6 電阻應變儀的技術指標及其檢定
3.7 數字應變測量系統及數據採集系統
第4章 靜、動態應力應變測量技術
4.1 靜態應力應變測量技術
4.2 動態應力應變測量技術
4.3 數字信號處理
第5章 特殊條件下的應力測量技術
5.1 高低溫條件下的應力測量技術
5.2 高壓液下的應力測量技術
5.3 運動構件應力測量技術
5.4 殘餘應力測量
5.5 應變電測方法在其他領域中的應用技術
第6章 感測器
6.1 感測器的一般特性
6.2 應變計式感測器的基本原理與設計
6.3 各種應變計式感測器的構造和特性
6.4 壓阻式感測器
6.5 壓電式感測器
6.6 電容式感測器
6.7 電感式感測器
第7章 測量數據處理與表示
7.1 概述
7.2 基本概念
7.3 概率統計的基礎知識
7.4 測量儀器的誤差、準確度和不確定度
7.5 標準不確定度的評定
7.6 異常值
7.7 系統誤差
7.8 最小二乘法
附錄
第8章 超聲波檢測新技術
8.1 概述
8.2 超聲波
8.3 超聲波的傳播
8.4 超聲導波檢測新技術
8.5 超聲波換能器
8.6 超聲波檢測新技術的應用實例
第1篇參考文獻
第2篇 光學測試技術
第9章 光學基礎知識
9.1 光波
9.2 光波的疊加
9.3 光波的干涉
9.4 光波產生干涉的條件
9.5 楊氏干涉實驗
9.6 光的衍射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基爾霍夫衍射公式
9.7 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費衍射
9.8 狹縫衍射
9.9 光的空間頻率
9.1 0傅里葉變換及其性質
9.1 1透鏡的傅里葉變換特性
9.1 2空間濾波器及其應用
9.1 3光的偏振
9.1 4激光
第10章 光彈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0.1 平面問題的光力定律及基本測量裝置
10.2 等色線的特性分析
10.3 等傾線的特性分析
10.4 圓偏振光干涉裝置及其應用
10.5 邊界應力的確定及內部應力的計算
10.6 一般光彈儀中的若干問題
10.7 三向光彈性的一般方法
10.8 散光法
10.9 光彈性貼片法
第11章全息干涉法
11.1 全息照相
11.2 兩次曝光法測定位移
11.3 位移場的定量分析
11.4 激光和相干性
第12章全息光彈性
12.1 單次曝光測等差線
12.2 兩次曝光測定等和線
12.3 等和線及等差線的分離
12.4 圖像全息光彈性
第13章雲紋法
13.1 雲紋法的基本原理
13.2 二維位移場位移及應變的測定
13.3 條紋級數的確定及確定應變的正負
13.4 提高雲紋法測量精度的幾種方法
13.5 影子云紋法
13.6 反射雲紋法
13.7 高解析度顯微鏡掃描雲紋法
第14章雲紋干涉法
14.1 衍射光柵
14.2 面內位移場
14.3 三維位移場
14.4 應變場
14.5 三維位移導數場
14.6 彎曲板的曲率場
14.7 高溫雲紋干涉技術
第15章散斑干涉法
15.1 散斑的形成
15.2 散斑的記錄
15.3 雙曝光散斑圖的分析
15.4 散斑照相法的應用
15.5 散斑照相法測量的範圍
15.6 雙光束散斑干涉法
15.7 錯位散斑干涉法
15.8 電子散斑干涉術
15.9 數字散斑干涉術
15.10 電子散斑測量變形的幾種典型的光路布置
15.11 電子散斑形貌測量術
15.12 電子散斑振動測量術
15.13 使用光纖的電子散斑干涉光路
15.14 電子散斑干涉中的相移技術
第16章 數字圖像相關方法
16.1 引言
16.2 數字圖像相關的基本原理
16.3 相關函數的幾種數學形式
16.4 提高數字圖像相關法中計算速度的方法
16.5 數字圖像相關中的亞像素位移測量演演算法
16.6 全場應變場測量方法
16.7 應用實例
第2篇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