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鎮

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

華胥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是中華始祖母“華胥”的故里和歸葬地,位於藍田縣西川,距西安市中心14.5公里,距藍田縣城14.9公里,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09°12′,北緯34°14′。北枕驪山,南臨灞水,與白鹿塬隔水相望,東和泄湖鎮毗鄰,西與灞橋區洪慶鎮接壤,南與孟村鎮隔河相望,北和臨潼區土橋鄉毗鄰。全鎮轄23個行政村,123個村民小組,35860人(2017),總面積80平方公里,是藍田縣的西大門。

1992年,華胥鎮被藍田縣列為縣城經濟特區,1997年被西安市確定為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上古華胥氏在此創建了華胥國,因而得名。
華胥鎮
華胥鎮
早在約萬年以前,華胥鎮就有先民活動。華胥鎮西側有“華胥陵”。古史載:伏羲、女媧為華胥氏所生,兄妹相婚而有了人。華胥是新石器時代(1萬年前)早期的氏族代表人物,氏族延續時間很長,一直到仰韶文化前(約6500或6000年前) 。據《陝西通志》:“驪山巔三皇祠(今仁宗廟)祀華胥氏、伏羲氏、女媧氏。蓋伏羲氏、女媧氏皆華胥氏所出,故祀於故里。”因華胥繁衍了伏羲、女媧等部族,故春秋時將漢族的祖先稱作中華或華夏。
2009年8月—2010年6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位於華胥鎮的新街遺址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了解到該遺址的文化內涵主要為仰韶文化晚期和龍山文化晚期。除各種遺跡文物外,還發現了近50件玉器,主要是簪、笄、錛等。這些玉器的發現為“四大名玉”之一的藍田玉的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將藍田玉時代提前。
前367年,秦獻公封其子向於此為藍田君。因宋《長安志》等古籍記載藍田古城及荊柯墓在縣西三十里。現荊柯墓在鎮小學內,故推測古藍田縣城在此鎮西一帶。同時也與《藍田縣誌》記載:“在芷陽城南十五里”相合。
清末因街上設油坊名油坊街。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設華胥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華胥區,駐韓家崖村。
1954年5月,華胥區劃歸洩湖區。
1958年,成立華胥公社,駐油坊街。
1966年,改名為紅衛公社。
1977年,恢復原名。
1996年8月,撤鄉建華胥鎮。
華胥鎮西北傢具工業園
華胥鎮西北傢具工業園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華胥鎮轄新街、張斜、侯家鋪、支家溝、惠家斜、孟岩、拾旗寨、宋家、張河灣、西張、東元峪、西元峪、楊庄、阿氏、東鄧、上許、旦村、上雷、姜灣、王坪、吉灣、寇嶺、羊茂山23個行政村;下設123個村民小組。
2014年,華胥鎮轄張河灣、宋家、拾旗寨、孟岩、惠家斜、支家溝、張斜、新街、侯鋪、東鄧、上許、上雷、旦村、阿氏、楊庄、張村、寇嶺、西元峪、東元峪、吉灣、姜灣、王坪、羊茂山2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油坊街道。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華胥鎮下轄20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油坊街。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122102200121惠家斜村
610122102201122張河灣村
610122102202122宋家村
610122102203122拾旗寨村
610122102204122孟岩村
610122102205122支家溝村
610122102206122張家斜村
610122102208122新街村
610122102209220東鄧村
610122102210220上許村
610122102211220旦村
610122102212220上雷村
610122102213220阿氏村
610122102214220楊庄村
610122102215220西張村
610122102217220西元峪村
610122102218220吉家灣村
610122102220220羊茂山村
610122102221220王坪村
610122102222220姜灣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華胥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西川,距西安市中心14.5公里,距藍田縣城14.9公里,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09°12′,北緯34°14′。華胥鎮北枕驪山,南臨灞水,與白鹿塬隔水相望,東和泄湖鎮毗鄰,西與灞橋區洪慶鎮接壤,南與孟村鎮隔河相望,北和臨潼區土橋鄉毗鄰。總面積8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華胥鎮轄區地貌北高南低,土層深厚。

氣候特徵

華胥鎮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地帶,光照充足,四季冷暖分明,氣候宜人。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華胥鎮境內地熱資源豐富,礦泉水蘊藏量大。

土地資源

2015年,華胥鎮有50000畝耕地,小城鎮規劃面積231.8公頃。

礦產資源

華胥鎮有釷礦和大型石灰岩礦。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華胥鎮人口35860人。

民族

主要民族為漢族。

政治


領導分工
張旭(黨委書記、人大主席):負責鎮黨委、鎮人大全面工作,分管武裝工作。
華胥杏花谷
華胥杏花谷
賀新鋒(黨委副書記、鎮長):負責鎮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稅收、統計、審計工作,聯繫鎮財政所。
楚西輝(黨委副書記、紀檢書記):協助黨委書記做好黨委日常工作、分管紀檢、組織人事、精神文明、宣傳、政協、檔案、保密、教育、招商引資、經濟貿易、節能減排、企業安全生產、機關事務等,聯繫鎮政務大廳、社會事務所、經濟發展辦公室、西北傢具管委會辦公室,負責西川包片工作。
李召鋒(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協助人大主席抓人大日常工作,分管農林水、經營管理、保險等,聯繫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西梁包片工作。
胡佳(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信訪維穩、民政、公安、司法、綜治等,聯繫社會管理辦公室、司法所,負責東川包片工作。
趙江(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新農村建設、人口與計劃生育、環境衛生、文化、廣播電視、農村合療等工作,聯繫人口與計劃生育、文化和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合療辦等,負責東梁片包片工作。
張博(人武部長):主管人武部日常工作,分管交通、土地、扶貧、林業等,聯繫鎮土地辦、扶貧辦、林業辦等,協助統計工作,協助東川包片工作。
翁浦(鎮長助理):分管統戰、婦聯、共青團等,聯繫公用事業管理辦公室,協助西川片包片工作。
(截至徠2015年)

經濟概況


綜述

2015年,華胥鎮工農業總產值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3.5%。
2011年,華胥鎮財政總收入2420萬元,比上年增長14.3%,地方財政收入1240萬元,比上年增長27%,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5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651元,比上年增長27%。
2011年,華胥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519元。

第一產業

華胥鎮是農業部命名的“大銀杏”生產基地。
2011年,華胥鎮耕地面積42649畝,人均1.1畝,林地面積15000畝。2011年,華胥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3743萬元,比上年增長17.7%,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7%。
種植業
華胥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華胥鎮糧食生產39500噸,人均1063千克。其中小麥27000噸,玉米12500噸。
華胥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2011年,華胥鎮油料作物以油菜為主,油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770噸;蔬菜種植面積1220畝,產量15500噸,主要品種有土豆、冬瓜等。
2015年,華胥鎮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8萬畝。建設標準化養殖大棚5棟。新增高效設施農業1000畝,新建智能大棚2.5萬平米,形成百畝家庭小農場2個。
林業
截至2011年末,華胥鎮累計造林1164畝,其中經濟林875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5萬株,林木覆蓋率25.2%。
2011年,華胥鎮果品種植3450畝,產量30236噸,主要品種為櫻桃、葡萄、桃、杏等。
2015年,華胥鎮改造升級大杏種植示範園2個,籌辦大杏促銷推介會。
畜牧業
華胥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華胥鎮生豬飼養量8250頭,年末存欄5500頭;牛飼養量6000頭,年末存欄4300頭;家禽飼養量99000羽,上市家禽73000羽;建養雞大棚13個,家禽存欄9萬羽。
2011年,華胥鎮生產肉類1810噸,其中豬肉900噸,禽肉175噸;畜牧業總產值286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2.1%。
2015年,華胥鎮建設肉雞養殖小區1個。
漁業
華胥鎮漁業以池塘養魚為主。2011年,華胥鎮全鎮養魚水面120畝,生產成魚150噸。

第二產業

西北傢具工業園倉儲物流區
西北傢具工業園倉儲物流區
2010年,華胥鎮西北傢具工業園項目被陝西省政府批准為省百家重點縣域工業園,列為2010年、2011年西安市重點建設項目,也是藍田縣2011年“產業培育年”重點建設項目,該項目也被列入陝西省“十二五”規劃。
2015年,西北傢具工業園項目全年完成投資5億元,完成園區三期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成企業30家,園區實現產值16億元。原材料供應區佔地306畝,截至2015年底現已建成面積為30000平米商鋪。生產製造區是佔地面積7000餘畝,截至2015年底已經基本完成3000畝的開發,引進傢具及傢具配套企業140餘家,含蓋了實木傢具、酒店傢具、辦公傢具、櫥櫃生產、衛浴用品、家居用品、原材料生產等多種類型的生產型企業。

第三產業

2010年,華胥鎮西北傢具工業園項目被陝西省政府批准為省百家重點縣域工業園,列為2010年、2011年西安市重點建設項目,也是藍田縣2011年“產業培育年”重點建設項目,該項目也被列入陝西省“十二五”規劃。
2015年,西北傢具工業園項目全年完成投資5億元,完成園區三期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成企業30家,園區實現產值16億元。原材料供應區佔地306畝,截至2015年底現已建成面積為30000平米商鋪。生產製造區是佔地面積7000餘畝,截至2015年底已經基本完成3000畝的開發,引進傢具及傢具配套企業140餘家,含蓋了實木傢具、酒店傢具、辦公傢具、櫥櫃生產、衛浴用品、家居用品、原材料生產等多種類型的生產型企業。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截至2011年末,華胥鎮商業網點30個,從業人員80人。2011年,華胥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8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2210萬元,比上年增長13.5%。
2015年,華胥鎮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億元。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華胥鎮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24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業務收入45萬元。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368戶,電話用戶普及率24%,行動電話用戶1864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96%,比上年提高9%;網際網路埠總數440個,已佔用埠總數360個,寬頻接入用戶309戶,比上年增加62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10萬元。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華胥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6億元,比上年增長16%,人均儲蓄9688.6元。

文化


華胥鎮
華胥鎮
華胥鎮因境內有羲母陵,華胥氏曾在這裡建立了華夏大地上第一個母系氏族部落而得名。
列子》載:“黃帝夢遊華胥國,華胥之人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好。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所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所利害”,表明華胥一名古已有之,今天華胥鎮仍保留有一塊關於記載三皇功績的碑石,其中一塊碑石中間有華胥國三個大字,左邊有伏羲肇娠右邊有黃帝夢遊的字樣;另外此鎮為《藍田縣誌》中記載的華胥渚,清嘉慶年間亦稱油坊街。即華胥與其子女的居住之地就在陝西藍田。當地流傳著一種傳說,此地即華胥懷孕后棲息之地。

特產

華胥大杏,色澤艷美,有特殊香味,清代曾為貢品,1980年獲全國大杏稱號。
華胥鎮所轄史家寨、田家村以產富有民族特色的刺繡團花被面出名。刺繡廠是縣內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交通


2011年,華胥鎮縣鄉(鎮)級公路3條,總長52千米。截至2011年末,華胥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2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2.38米。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1年末,華胥鎮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622人,專任教師293人;小學17所,在校生1823人,專任教師18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60人,專任教師10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8%。2011年,華胥鎮教育經費達924萬元,比上年增長20%。
截至2015年,華胥鎮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7所。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華胥鎮文化藝術團體1個,成員12人;文化專業戶l戶,文化站1個,文化從業人員80人。1958年開通有線廣播,到鄉鎮100桿50千米,鄉鎮到村150桿750千米,村以下120桿60千米。2011年,華胥鎮廣播電視用戶32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7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華胥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12張,其中公辦衛生機構床位10張,固定資產總值167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1.3人。
2011年,華胥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3808人,參合率91%。
截至2015年,華胥鎮有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29個。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華胥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99戶,人數1548人,支出130.1萬元,比上年增長50%,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長4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5人,支出16.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20人次,支出36.8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10人次,支出5萬元,比上年增長8%。
2011年,華胥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05人,倒塌房屋45間,直接經濟損失80萬元,救災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50%。

代表人物


華胥鎮
華胥鎮
華胥鎮是清末關中大儒牛兆濂的故里。
因其故居和講學的芸閣學舍皆在藍田灞水河川地帶,故取號藍川,被尊為“關中大儒”和“橫渠以後關中一人”,也是關中民間廣泛傳誦的“牛才子”,故新街一度名牛才子街。
牛兆濂幼年過目成誦,拜三原著名理學大師賀瑞麟門下,光緒十年(1884年)肄業於關中書院,光緒十二年(1886年)補廩膳生員,並被聘為塾師。曾講學於藍田芸閣書院、三原清麓書院,後人尊稱藍川先生。辛亥革命后以遺民自居,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不久病逝。牛兆濂著有《呂氏遺書輯略》4卷,《芸閣禮記傳》16卷,《近思錄類編》14卷等,又曾主纂《續修藍田縣誌》。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24日,華胥鎮(櫻桃)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2020年7月,被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