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

疾病

雀斑是一種淺褐色小斑點,針尖至米粒大小,屬於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本病好發於中青年女性。雀斑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一些內部和外部因素可誘發或使其加重。內部因素如遺傳、激素等影響,外部因素包括生活習慣、壓力等精神因素。雀斑主要表現為鼻和頰部淺褐色或深褐色點狀色素沉著斑,邊界清楚,表面光滑。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療,注意防晒,如影響容貌,可激光治療。雀斑的治療,年齡越大,治療效果越不理想。雀斑主要對患者造成心理影響,造成自卑、敏感等情緒,改變性格。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雀斑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內外部因素可誘發或使其加重。內部因素如遺傳、激素等影響,外部因素包括生活習慣、壓力等精神因素。
● 遺傳因素
● ● 本病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 日晒
● ● 日光的暴露或X線、紫外線照射過多可誘發本病或使病情加劇。
● ● 臨床上多見夏重冬輕,尤其是夏季經日晒后,皮疹顏色更加深,數目也有增多。
● 生活習慣
● ● 不良的作息習慣和飲食習慣,可加重雀斑。
● 其他
● ● 化妝品的使用、電子產品的輻射等都對皮膚造成一定的刺激,可誘發或加重雀斑。

癥狀


● 雀斑好發於顏面部,尤其面頰、鼻樑和顴部,也可發於頸部、手背等皮膚暴露部位。
● 本病多發生於女性,大多在3~5歲出現皮疹。
● 雀斑與日晒關係密切,夏重冬輕,夏季經日晒,皮疹逐漸增大,數目增多,顏色也更加深而漸趨明顯,而冬季皮疹會逐漸變小,數目減少,顏色變淡。
● 典型表現有皮損處出現黃褐色、點狀色素沉著斑,數目不等,針尖至綠豆大小,圓形、橢圓形或形狀不規則,邊界模糊,皮疹散在或群集分佈,互不融合。
● 雀斑患者一般無自覺癥狀。
● 雀斑大多始於兒童期,隨年齡增長數目也逐漸增多,青春期到達高峰。
● 本病好發於中青年女性,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

檢查


● 雀斑一般無需特殊檢驗檢查,只是觀察皮損特點即可得出診斷。

診斷


● 雀斑主要依靠皮損特點確診。
● 皮損特點:散在或密集分佈的黃褐色斑塊,皮疹間相互不融合,日晒后加重。

鑒別診斷


● 雀斑需與以下疾病鑒別。
● 單純性雀斑樣痣
● ● 多為散在分佈的棕色至黑素的針尖至粟粒大小的斑疹,不限於曝光部位,組織病理檢查示基底層內色素細胞增多,基底細胞內黑素增加。
● 色素痣
● ● 多發生於兒童或青春期,皮損呈斑疹、丘疹、乳頭瘤狀、疣狀、結節等表現,黃褐色或黑色,組織病理檢查可見痣細胞巢。

治療


● 雀斑除了影響容貌,不涉及其他健康問題,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但越來越多的人比以前更加愛美,更加註重個人形象,故就醫診治。
● 避免日晒
● ● 避免日光暴晒是貫穿始終的,不論選用何種治療方式都需要防晒。
● 2%氫醌霜
● ● 2%氫醌霜之類藥物最多只使雀斑顏色暫時變淺。
● 液氮
● ● 液氮的局部應用有較好的療效。噴射液氮也有效,噴口距皮損約0.5厘米,1分鐘后再噴1次液氮治療后可有色素沉著,經3~6個月消退。
● 激光治療
● ● 激光治療雀斑安全有效,無瘢痕及永久性色素改變,通常需要1~2次治療。激光治療是目前雀斑治療的主要手段。

危害


● 雀斑發病後會嚴重改變患者的外觀,以致患者失去自信,造成自卑、容易緊張等現象,嚴重的還會形成心理障礙。
● 雀斑的發生,嚴重的還會改變患者的性格,一般使得患者性格內向、敏感。

預后


● 若雀斑的出現在兒童時期,可積極激光治療,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
● 色素越多,情況越複雜,治療效果就不理想。

預防


● 雀斑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無有效預防措施。生活中應避免以下誘發和加重雀斑的因素。
● 日常護理
● ● 防晒最為重要,不論治療與否,盡量避免或減少烈日暴晒,外出可塗抹防晒霜,帶上遮陽傘,以減少雀斑的發生及加重。
● ● 盡量避免接觸各種電離輻射的不良刺激。
● ● 調整生活習慣,注意休息,保證規律作息,適當堅持戶外運動。
● 營養飲食
● ● 飲食要清淡營養平衡。
● ● 以新鮮水果蔬菜及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為主,注意補充維生素。
● ● 多喝水。
● ● 像芹菜、香菜等感光蔬菜要盡量避免。
● ● 注意少食鹽,以免影響新陳代謝,使病情加重。
● ●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濃茶、咖啡、可樂、煙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