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號

長征二號F遙五火箭發射的載人飛船

神舟五號,簡稱“神五”,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五艘飛船,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

神舟五號飛船搭載航天員楊利偉於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在軌運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其返回艙於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內蒙古主著陸場,其軌道艙留軌運行半年。

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願望,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21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研製歷程


項目背景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無人試驗飛船飛行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
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繼研製併發射成功了神舟一號至神舟四號無人飛船,獲得了相關試驗數據,為實施載人航天打下了基礎。在神舟一號至神舟四號無人飛船的基礎上,神舟五號飛船開展研製工作。

研製目標

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主要是考核工程載人環境,獲取航天員空間生活環境和安全的有關數據,考核工程各系統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統間的協調性。
飛船乘坐一名航天員,飛行約一天,在繞地球飛行的第14圈返回。航天員可以按照預先規定的程序和地面指令手動補發船箭分離、帆板展開等重要指令。
飛船具有自主應急返回和人工控制返回以及第2天、第3天返回的能力。

交付歷程

● 神舟五號飛船
2003年2月,飛船完成了裝船產品的交付和總裝。
2003年3月,飛船完成了全船供電檢查和分系統匹配檢查。
2003年4月,飛船完成了電性能綜合測試和人船、箭船、船地、人船地聯合測試檢查。
2003年5月,飛船完成了整船振動、雜訊試驗。
2003年6月上旬,飛船完成了真空熱試驗和回歸測試。
2003年7月中旬,飛船完成出廠準備。
2003年7月底,飛船通過各級評審後進發射場。
2003年8月上旬,長征2F運載火箭在完成所有試驗並通過各級評審後進發射場。

主要裝備


航天飛船

神舟五號飛船由推進艙、軌道艙、返回艙和附加段組成。其頭部是圓柱體,而四號的頭部是半球體,飛船艙內只有航天員,其空間的平面大約為2.2米×2.5米,不足6平方米,可容納3名航天員。此外,神舟五號飛船還留有與空間實驗室對接的介面。

運載火箭

神舟五號飛船的發射任務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承擔,該火箭由四個助推器、一級、二級、整流罩和逃逸塔組成,火箭全長58.34米;起飛質量479.8噸。火箭上部整流罩、逃逸塔和飛船軌道艙、返回艙組成逃逸飛行器。

搭載物品

神舟五號飛船搭載物品包括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會旗、一面聯合國旗幟、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台灣的農作物種子等。

運行歷程


發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9時(北京時間),火箭一級發動機和4個助推發動機同時點火;火箭飛行120秒逃逸塔分離,137秒助推器分離,159秒火箭一、二級分離,200秒整流罩分離,460秒二級主發動機關機,587秒船箭分離,飛船進入傾角42.4度、近地點高度199.14公里、遠地點高度347.8公里的橢圓軌道。
神舟五號
神舟五號

在軌運行

2003年10月15日9時10分左右,飛船進入預定軌道。
2003年10月15日10時許,飛船進行環繞地球第一圈飛行。
2003年10月15日10時40分左右,飛船開始繞地球飛行第二圈。
2003年10月15日15時54分,飛船啟動變軌程序。
2003年10月15日18時40分許,飛船運行到第七圈。
2003年10月15日19時58分,飛船運行到第八圈。
2003年10月15日21時31分,飛船進入第九圈。
2003年10月15日23時08分,飛船進入第十圈飛行。
2003年10月16日4時19分,飛船進入第十四圈飛行。
2003年10月16日5時35分,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運行的神舟五號飛船發送返回指令。
2003年10月16日5時36分,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返回艙與推進艙軌道高度不斷降低,向預定落點返回。飛船軌道艙將留軌工作半年,開展相關的科學實驗。
2003年10月16日5時38分,飛船制動火箭點火,飛船返回艙飛行速度減緩,軌道高度進一步降低。返回艙向預定著陸場降落。
2003年10月16日5時56分,飛船返回艙與推進艙成功分離,成功進入返回軌道。

返回著陸

2003年10月16日5時56分,飛船返回艙成功進入返回軌道並失去動力,按照升力控制技術向預定著陸場降落。
2003年10月16日6時04分,飛船再入大氣層,飛船處於“黑障”階段。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
2003年10月16日6時36分,地面搜索人員找到了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

後勤保障


● 通信
陸海基測控通信網站點主要有:3個指揮控制中心、10個測控站和4艘遠望號測量船。利用國際衛星組織和亞太公司佈於太平洋、印度洋上空的6顆衛星作為通信支持,完成對運載火箭和飛船測控信息數據的傳遞和交換。
● 著陸
主著陸場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賽漢塔拉以西的阿木古朗草原。承擔飛船搜索回收任務的有主著陸場前置雷達和測控站、空中搜索分隊(配備直升機)和地面搜索分隊(配備10輛特種車)。
● 應急
為在出現應急情況時保證航天員的安全,上升段在陸上設立了4個應急救生點,配備9架直升機及地面搜救車輛執行搜救任務。在海上設立了3個應急救生區,派出6艘救援船隻,並配有2架巡邏機和1架船載直升機完成應急搜救任務,此外,在運行段,為實施自主應急返回,在國內外共安排了10個飛船自主應急返回救生區。

飛行乘組


航天員:楊利偉。

文化特色


● 紀念郵票
神舟五號的紀念郵票名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於2003年10月16日由中國國家郵政局發行,郵票1套2枚,郵票名稱分別為:英姿、凱旋,面值為80分和2元。

價值意義


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願望,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