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的足跡

2007年王曉海執導電視劇

《陽光下的足跡》是王曉海執導,馬國賢,王宇婕,韓瑜主演的電視劇。該劇於2007年11月9日在中國台灣首播。

主要敘述了肢體障礙者人醫會蔡宗賢醫師與蔡宗賢醫師的夫人王緯華師姊這對賢伉儷的真誠美善故事。

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
蔡宗賢師兄是一位從小而大的小兒麻痹患者。
在他自我意識是一名肢體缺陷的幼年時刻,蔡師兄即自我期許,未來一生將無視這種肢體缺陷,尋求一個與常人無異的陽光人生。
如此信念,支持他苦讀小學、中學,終至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國立陽明醫學院牙醫學系。
圍繞蔡宗賢身邊,陪他一路走過這段歲月的,是他的父親、母親、阿嬤、四位兄長姊妹,以及東門國小的辛久蘭老師與住在杭州南路舊居旁的小學同學李海光、王大同等人。
身為牙醫學系學士的蔡宗賢師兄畢業後,小部分時間應徵在一私人牙醫診所就診,卻以更多時間應徵市立陽明教養院駐院牙醫之職。
陽明教養院是市屬一所收容弱智兒童的專責院所,擔負照料唐氏症、蒙古症等智障兒童的社會責任。
由於照料對象之故,教養院經常苦於找不到常駐醫師,而蔡宗賢師兄秉持於自我本身為一小兒麻痹患者,生活諸多不方便,故而推己及人地給予一般弱勢兒童衷心關懷,欣然於教養院中,與院中同仁擔起院童口腔醫護的專門職務。
也因此蔡宗賢師兄在此結識了今生相偕、執子之手的妻子王緯華。
王緯華師姊其時方自師範專科學校特教科畢業,並經普考通過分發至教養院擔任保育員之責。
蔡宗賢師兄與教養院同仁,包括王緯華師姊同心協力負起照護院童口腔保健工作,在如此的工作互動中,雙方相互體認到對方對院童發自內心的關愛及義無反顧的奉獻。
這是一段年輕男女相知相惜的過程,他們的情感回異於一般男女的花前月下,而是奠基於對院童的共同愛心,以及由此展示出的對弱勢兒童的不離不棄之情。
這段戀愛在全院同仁及院童的祝福下,譜下完美戀曲。
唯一的插曲是,戀愛起始階段,戀情並未獲得雙方家長認同。
不過,蔡宗賢師兄以陽光的態度,說服王緯華父母對蔡宗賢小兒麻痹的顧慮,同樣,王緯華也以其對弱智兒童的無私關愛,成功地說服蔡宗賢父母,信任眼前這位女孩與自己兒子蔡宗賢一生必定不棄不離。
兩人終於結婚了,擔任婚禮紗童的,則是王緯華所照拂的院童之一。
蔡宗賢師兄與王緯華師姊以實際行動,說明了他們對弱智孩子的愛。結婚未久,王緯華師姊重回學校補修大學學分,夫婦離開了他們在生命過程中意義非比尋常的陽明教養院。
蔡宗賢師兄在松山地區開設了一間屬於自己的牙醫診所,診所也是這對新婚夫婦的家,王緯華則在取得師範教育學位後,進入國中服務。
而後,他們生下了家庭中的另一成員----兒子蔡尚謀。
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地震,這場震災喚醒許多台灣人塵封的善良,也促使蔡宗賢師兄及王緯華師姊闔家投入社會救濟團體----慈濟功德會的社會服務工作。
蔡宗賢成為慈濟人醫會員,上山下海從山巔到離島,為缺乏醫療服務地區的人們提供義診服務,王緯華師姊則投入功德會各項社會服務工作。
這一對夫婦不僅自身奉獻慈濟,他們的精神,也分別鼓舞了兩家父母投身慈濟理念----資源回收、社會勸募,王緯華父親並且簽下大體捐贈同意書。
至於兒子蔡尚謀,也在父母帶領下成為慈青社一員。
這不是一對夫婦的故事,而是三戶人家,三代祖孫間的故事,時間從民國五十三年跨越九十六年,地點則遍及全台灣與離島各地,人物則包括家人、小學老師、同學、鄰居、陽明教養院師長、教養院中弱智的唐氏症及蒙古症小朋友,以及偏遠地區的陌生人群,不過,即使地方再遼闊、人員再眾多,他們卻呈現與蔡宗賢師兄、王緯華師姊共同的生命特質,那就是人的一生,唯有為大眾而活,生命方才具有永恆不減的價值。
劇照
劇照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職員表


總導演王曉海
製作人許家石
監製龐宜安
編劇簡嘉伶、張秀玲

播出信息


2007年11月09日 星期五 起 每晚八點
至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正好為天主教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