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
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
《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學術期刊是一級學會——中國體視學學會的會刊,1996年創刊。全面反映中國體視學理論和圖像應用技術研究的學術性綜合刊物,報道國內外有關三維結構與圖像的定量分析和表徵的最新理論和方法,內容涉及體視學,圖像分析,三維視覺等。
《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學術期刊是一級學會——中國體視學學會的會刊,1996年創刊》。
收錄情況 現已成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全文收錄,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收錄,《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 收錄,《中國生物醫學科學引文資料庫》收錄,並獲得《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的榮譽稱號。
刊名: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
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
主辦:中國體視學學會
周期:季刊
出版地:北京市
語種:中文;
開本: 16開
ISSN: 1007-1482
CN: 11-3739/R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
創刊時間:1996
期刊榮譽:
Caj-cd規範獲獎期刊
來稿應有創新;立論科學,主題明確,推理嚴謹;詞語準確,句子精練,使用標準簡化字;遵從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數字用法、標點符號及其他標準。
本刊只刊登首發稿。為保證作者的署名權和知識產權,作者和課題負責人應在《稿件登記表》上簽名。本刊編輯部對來稿有文字修改權,對所發稿有版權。
稿件一經刊出,即付稿酬。學報出版后,還將向國內外文獻檢索機構報送並上網,屆時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編輯部在收稿后5個月內,確定該文是否刊用。如不擬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結構、首頁註釋、層次標題
1.1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圖、表、參考文獻,以出版版面計算):一般不超過7 000漢字(英文文稿,長度不限)。
1.2 文稿內容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分類號(英文稿不需要)、首頁註釋、正文、(致謝、)參考文獻、及英文部分。
1.3 文稿首頁地腳註釋(以下格式中,空格、標點符號照寫。)
收稿日期: yyyy-mm-dd
基金項目: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
通訊聯繫人:姓名,職稱,E-mail:……
第一作者為研究生、博士后時,應當以作者中的導師為通訊聯繫人;
其他情況時,在作者簡介后直接加E-mail,不寫通訊聯繫人。
1.4 層次標題序號
1.4.1 層次標題左頂格。
1.4.2 採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碼。例如,
一級標題使用1, 2, 3 …;
二級標題使用1.1, 1.2, 1.3, …;
1.4.3 層次標題以下,還可使用1), 2), 3), …。這時,退2字起排。
再以下,使用a), b), c), …。這時,退2字起排。
1.4.4 引言部分不寫編號和標題。
1.5 其他序號
圖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號,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順序,全文統一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碼。
1.6 插圖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應隨文給出,先見文,后見圖、表。
2 文題、作者姓名、作者機構、摘要、關鍵詞和中圖分類號
2.1 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
2.2 作者姓名:按署名順序排列。作者之間以“,”分隔。
2.3 作者機構
作者機構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簡稱,后加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
在作者隸屬多個機構的情況下,機構名稱之前加編號,同時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應編號。
機構之間以“;”分隔。
2.4 摘要
中文摘要的篇幅200~220字,信息具體。
摘要中的縮略語應說明后再使用。
摘要應包括4個層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論。
摘要不分段,獨立成篇,意義完整;信息具體:使用科學性文字和具體數據,不使用文學性修飾詞;不使用圖、表、參考文獻、複雜的公式和複雜的化學式。
2.5 關鍵詞
2.5.1 應有3~8個關鍵詞。
2.5.2 第一個關鍵詞與分類號對應。
2.5.3 關鍵詞之間用“;”分隔。
2.5.4 其中的符號和縮略語應先加以說明。
2.6 中圖分類號
應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查找。
3 英文摘要
3.1 文題
3.1.1 內容與中文標題相應。
3.1.2 長度一般不超過100個字母。
3.1.3 除第一字母及專有名詞應大寫以外,一律小寫。
3.1.4 第一個詞不用冠詞。
3.2 拉丁字母拼寫的作者姓名
3.2.1 拉丁字母拼寫的作者姓名內容和順序均與中文相同。
3.2.2 中國作者姓名應按漢語拼音寫法:例如:WANG Dazhong。
3.3 作者機構的英文: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縮寫。城市名和郵政編碼后,要加國名。
3.4 摘要正文
3.4.1 字數為100~150單詞。
3.4.2 其內容應與中文摘要的內容相應。
3.4.3 其中縮略語應加以說明。
3.4.4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
1)第一句話不應與文題重複;
2)盡量使用簡單句;
3)盡量使動詞靠近主語;
4)不用第一人稱作主語;
5)以重要的事實開頭,而不以輔助從句開頭;
3.5 關鍵詞
3.5.1 關鍵詞的內容、數量和順序,均與中文關鍵詞相應。
3.5.2 除專有名詞應大寫以外,一律小寫。
3.5.3 關鍵詞之間用“;”分隔。
3.5.4 縮略語應先寫全稱再寫簡稱。
4 量名稱、量符號與量單位
4.1 嚴格執行國家標準,正確使用量的名稱、量的符號與量單位的符號。
4.2 文中所用量符號,應在首次出現時加以定義。同一個量的符號,應全文統一。
4.3 量符號、一般函數及其變數等,一般用單個斜體拉丁字母或希臘字母表示,可帶有角標或帶有括弧中的說明。
4.4 量的數值與量的單位之間,留一空格。如“10毫米”應為“10 mm”。
5 字元的正體和斜體
5.1 斜體
1)量的符號、
2)從量的符號轉化的角標、
3)一般函數符號、
4)變數符號。
5.2 黑斜體
1)矢量(向量) 的符號、
2)矩陣的符號、
3)張量的符號。
5.2 正體
SI詞頭和量單位、
從文字轉化的角標、
阿拉伯數字、
敘述性文字、
化學元素符號、
縮略語、
儀器的規格型號、
某些常數的符號(僅限於自然對數的底 e、圓周率π、複數的虛部 i 或 j )、
6 數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數
6.1 數值用阿拉伯數字錶示。
6.2 合理地選取數值的有效位數。
6.3 數值中從小數點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π= 3.141 592 6”。
6.4 合理地使用SI詞頭或10的冪,使數值範圍在0.1~999之間。
7 插圖
7.1 插圖的數量:一般不超過12幅。
7.2 插圖的幅面:h×w = 50 mm×70 mm。
7.3 插圖的精度:約600 dpi。
7.4 圖注的字體、字型大小
字體:漢字用宋體;英文和數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型大小:統一用8 point。
7.5 圖線要求:主、輔線分明。
輪廓線、框線、曲線用粗線(0.8 p,或0.3 mm);
尺寸線、指引線、坐標軸用細線。
7.6 函數圖要求
標目中,使用量符號與該量單位符號之比,如“p / MPa”;
標線數目:3~7個;
標線方向:刻度朝向圖內;
標值圓整:宜為2、5的整倍數。
7.7 照片、灰度圖:清晰。
7.8 地圖、顯微圖: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縮小。
8 表格
8.1 表格的寬度:一般限25漢字(或48字元)。
8.2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線表”。
8.3 三線表的表頭應放在第一行。
8.4 三線表的表頭中,應使用量符號與該量單位符號之比,如“p / MPa”。
9 參考文獻
9.1 參考文獻的要求
9.1.1 只列出正式發表的文獻資料。研究型論文的參考文獻一般不少於6條。
9.1.2 參考文獻中應包括兩篇以上在《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上發表過的論文。
9.1.3 按參考文獻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順序,對其編碼,並在正文中指明其標引處。
9.1.4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縮寫,不加縮寫點。
9.1.5 作者不超過 3 人的姓名都寫,超過 3 人的,余者寫“,等”或“, et al”。
9.2 主要參考文獻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標點照寫)
文獻類別 | 著錄格式 |
9.2.1 連續出版物 | 作者。文題 [J]. 刊名,年,卷(期): 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
9.2.2 專著(或譯著) | 作者。書名 [M]. 譯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9.2.3 論文集 | 作者。文題 [A]. 編者。文集 [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9.2.4 學位論文 | 作者。文題 [D]. 所在城市:保存單位,年。 |
9.2.5 專利文獻 | 申請者。專利名 [P]. 國名及專利號,發布日期。 |
9.2.6 技術標準 | 技術標準代號。技術標準名稱 [S]. |
9.2.7 技術報告 | 作者。文題 [R]. 報告代碼及編號,地名:責任單位,年份。 |
9.2.8 報紙文章 | 作者。文題 [N]. 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
9.2.9 在線文獻(電子公告) | 作者。文題 [EB/OL].http://…, 日期。 |
9.2.10 光碟文獻(資料庫) | 作者。文題 [DB/CD].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
9.2.11 其他文獻 | 作者。文題 [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
9.3 主要參考文獻的示例
[1] | 張昆,馮立群,余昌鈺,等。機器人柔性手腕的球面齒輪設計研究[J]. 清華大學學報,1994,34(2):1-7. ZHANG Kun, FENG Liqun, YU Changyu, et al.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of spherical gear transmission used in flexible wrist of robots [J].J Tsinghua Univ,1994,34(2):1-7. (in Chinese) |
[2] | 鄭開青。通訊系統模擬及軟體[D]. 北京:清華大學,1987. ZHENG Kaiqing. Simulatio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Software [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1987. (in Chinese) |
[3] | Petrowski A. A clearing procedure as a niching method for genetic algorithms [A]. Proc 3rd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1996. 798-803. |
附錄:主要專業的主要中圖分類號
? | 中圖分類號 | |
建築科學與技術 | TU 1 |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science |
土木工程 | TU 2 | civil engineering |
水利水電工程 | TV | hydraulic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
機械工程 | TH 1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精密儀器與機械學 | TH 7 | precision instruments and mechanology |
熱能工程 | TK | thermal engineering |
汽車工程 | U 27 | automotive engineering |
工程力學 | O 3 | engineering mechanics |
電子工程 | TN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TP 3 |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自動化 | TP 1 | automation |
微電子學 | TN 4 | microelectronics |
電機工程 | TM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X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工程物理 | O 5 | engineering physics |
核能工程 | TL | nuclear engineering |
化學工程 | TQ | chemical engineering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O 7 |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數學科學 | O 1 | mathematical sciences |
物理學 | O 4 | physics |
化學 | O 6 | chemistry |
生物學 | Q | biologic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經濟管理 | F 2 |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公共管理 | C93 |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