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民族解放軍

一支武裝部隊布朗族武裝

生活居住於緬甸聯邦境內撣邦北部高原一帶的德昂族,於1963年為維護民族自決權,在族人共同努力下,成立第一支武裝部隊布朗族武裝,1976年更名為布朗邦解放軍。2013年7月,德昂民族解放軍與緬甸政府軍進行第一次會面和談,因分歧過大並無達成任何共識,隨後雙方軍事衝突不斷。

簡介


舉行閱兵
舉行閱兵
德昂族(德昂語岩石之意)舊稱崩龍族,緬甸官方稱布朗族(Palaung )。世居於緬甸、中國、泰國邊境地區,緬甸境內約60萬人,中國一側約2萬人,主要以種植茶葉為生,居住地被稱為世界茶葉故鄉,普洱茶出產地,亦是中國武術梅花拳的發源地,德昂族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德昂族居住於北撣邦高原一帶的13個鎮區,現行緬甸當局所設置的德昂族自治區僅為2個鎮區的領土,當局統計的德昂族人口數為30萬餘人,但實際人口數應為100萬左右。

緬甸德昂族


德昂族(德昂語岩石之意)舊稱崩龍族,緬甸官方稱布朗族(Palaung )。世居於緬甸、中國、泰國邊境地區,緬甸境內約60萬人,中國一側約2萬人,主要以種植茶葉為生,居住地被稱為世界茶葉故鄉,普洱茶出產地,亦是中國武術梅花拳的發源地,德昂族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德昂族居住於北撣邦高原一帶的13個鎮區,現行緬甸當局所設置的德昂族自治區僅為2個鎮區的領土,當局統計的德昂族人口數為30萬餘人,但實際人口數應為100萬左右。
德昂族、孟族和佤族這三個民族的語言同屬孟-高棉語族,他們是緬甸最早的原住民。
德昂民族解放軍
德昂民族解放軍
撣邦北部地圖
緬甸德昂族聚居的區域有:南渡鎮區、南山鎮區、曼同鎮區、南坎鎮區, 木姐鎮區東南部、貴概鎮區西部、皎梅鎮區西部和北部、抹谷鎮區東部和孟密鎮區東南部。

兵力構成


德昂民族解放軍現有兵力約1300人左右,分為七個團,因地緣關係主要盟軍為克欽獨立軍、北撣邦軍及果敢同盟軍。德昂民族解放軍現任領導人Mai Aike Phone。
2015年2月9日,彭家聲領導下的果敢同盟軍在緬甸撣邦果敢地區同緬甸政府軍士兵引發衝突,隨後雙方爆發激烈交火,21日,妙吞吳中將在首都內比都舉行新聞發布會,點名了德昂民族解放軍等5個緬甸民族地方武裝,稱他們也參與了攻擊緬甸國防軍的軍事行動。

舉行閱兵


Mai Aike Phone與士兵舉行聯誼活動
Mai Aike Phone與士兵舉行聯誼活動
德昂民族解放軍
德昂民族解放軍
2015年1月12日,緬甸撣邦北部山區,當地少數民族武裝——德昂民族解放軍舉行閱兵式,紀念德昂族革命52周年。

歷史沿革


波龍土司
根據中國清朝史料記載,現今撣邦北部的南山、南渡、曼同等地在當時是波龍土司(又稱大山土司)轄區,“波龍”就是“崩龍”,是其他民族對德昂族的稱呼。
公元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大山波龍土司壘管派遣其弟壘榮來到中國境內的遮放,向中國駐軍總兵烏勒登額表示投誠,願意稱臣納貢。
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雲貴總督明瑞率領中國征緬軍從阿瓦城附近撤退到了波龍土司轄區,土司瓦喇(根據世系表,應和上文的壘管為同一人)派遣其弟羅旺育特帶著物資迎接慰勞。土司本人還親自帶著兒子跟隨明瑞行軍3天。
1922年8月英印政府批准成立撣聯邦,共有41個召帕(即坐把土司,1947年果敢脫離木邦成為單獨的坐把土司轄區,撣聯邦召帕的最後數量是42),撣聯邦是與緬甸本部同級的行政區,由總督直接管理。波龍土司轄區在撣聯邦內被稱作達崩(Taupeng),該土司駐地位於撣邦崩龍自治縣南山鎮區的南山鎮,2016年2月4日南山鎮遭受嚴重火災。
末代波龍土司昆班盛(Khun Pan Sein)生於1894年,33歲(1926年)就任土司。1946年,昆班盛創建了崩龍民族團結聯盟(Palaung Nationalities United League)。1947年2月12日,昆班盛成為《彬龍協議》撣邦簽字代表之一(參考)。2月15日,昆班盛當選撣聯邦委員會(Shan States Council)主席,積極向英國爭取緬甸獨立。1958年,昆班盛辭去土司職位,結束了波龍地區的世襲土司制度。
崩龍邦解放軍PSLA
1963年1月12日,崩龍民族軍(PNF)成立。
1976年,達孔當(Tar Khon Thaung)將崩龍民族軍改編為崩龍邦解放軍(PSLA)。
1991年4月21日,崩龍邦解放軍與緬甸政府簽署停火協議。
2005年4月29日,崩龍邦解放軍被解除武裝。
德昂民族解放軍PSLF TNLA
崩龍邦解放軍與緬甸政府簽署停火協議之後,部分常駐泰緬邊境的崩龍邦解放軍領導人(達岩崩等人)拒絕承認此協議,他們於1992年1月12日在克倫武裝控制區馬那普洛(Manerplaw)成立了崩龍邦解放陣線,並加入民族武裝聯盟民族民主陣線(NDF)。
2009年10月,崩龍邦解放陣線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決定組建德昂民族解放軍,
2011年,德昂民族解放軍進入德昂族聚居區開展軍事行動。
主席:達岩崩(Tar Aik Bong)
副主席:達久甲(Tar Jok Jar)
秘書長:達崩覺(Tar Bong Kyaw)
總司令:達霍普朗(Tar Hod Plarng)
新聞部:邁岩覺(Mai Aik Kyaw)
外事部:達帕拉(Tar Parn La)
德昂民族解放軍的活動區域 統計不完全
1旅:貴概鎮區西部、南坎鎮區、木姐鎮區東南部
2旅:抹谷鎮區(屬於曼德勒省)東部、皎梅鎮區西部和北部、南山鎮區
3旅:曼同鎮區、孟密鎮區東南部
5旅:貴概鎮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