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閣

雙溪閣

連州城南的“雙溪”,指的是湟川與連南三江河,雙溪於城南渡口匯合,環繞著桂林洲,南宋年間,連州知府王大寶在雙溪靠南岸上建了一座“雙溪閣”,后改閣為亭稱“雙溪亭”。

目錄

簡介


雙溪閣坐西南、向東北,正門朝著雙溪。溪水清澈緩流,到了三春積水時,若站在閣中觀景,但見雙溪波瀾起伏,津涯浩蕩,構成了一幅奇特的畫面,被譽為“雙溪春漲”,是湟川八景之一。據《連縣誌》記載,南宋學者張式,字敬夫,號南桿曾題詩描繪“雙溪春漲”的景色:“春杪溪漲流,雙支交蕩漾。魚龍競蹴踏,波濤連渺莽。行人慾齊川,袖手嘆河廣。安得萬斛舟,為吾乘浩蕩。”明朝景泰年間進士,工部右侍郎孔鏞在湟川八景中也有“江分雙帶漲春流”的詩句詠贊雙溪。
先前,龍潭、九陂山鄉的人進城趁圩多要從一條青石板路經過“雙溪閣”,走累了在“雙溪閣”里歇歇腳,從閣上不但能看到兩河匯流的“雙溪”,還能飽覽連州城美麗動人的景色。建雙溪閣時,能工巧匠用兩條約一米長的石料鑿了一副以“雙溪”為題的對聯鑲在雙溪閣正門的兩側:雙眼豁開看,往來過路人,此岸登彼岸;溪流分瀉到,點滴歸源處,兩河統一河。”據說這副對聯也是張式擬寫的,它寓含哲理,又形象地描述了站在“雙溪閣”上所看到的景色,以及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行人。
雙溪閣幾經風霜,至今完整地保存下來。不過,通往龍潭、九陂山鄉的青石板路早已沒人“光顧”,更沒人再走那搖搖晃晃的浮橋。取而代之的是連州城南大橋,農民來趁圩也不用挑擔、走路了,可直接搭車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