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之人

成語

方外之人,漢語成語,拼音是fānɡ wài zhī rén,意思是指言行超脫於世俗禮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出自《莊子·大宗師》。

釋義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脫於世俗禮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出處


《莊子•大宗師》:“彼遊方之外者也。”

典故


泛指僧道等出家之人。《鏡花緣》第五六回:“宋良箴道: ‘侄女出家多年,乃方外之人,豈可擅離此庵。尚求伯母原諒。’ ”《莊子·大宗師》: “孔子曰: ‘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者也。外內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則陋矣。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氣。’ ”彼:指假設的孟子反、子張琴等道家人士。方之外:世外,超脫塵世。方之內:指現實世界。女:通“汝”。造物者:指自然造化。道家主張順應自然生化之理,不重生死,孔子說他們是游於世俗之外的人,自己與他們不同。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方外之士。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賓語;指僧道。

例句

侄女出家多年,乃方外之人,豈可擅離此庵。尚求伯母原諒。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六回

英文翻譯


person outside the boundaries of this earthly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