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炎

鋼結構專家

沈祖炎(1935年6月5日-2017年10月11日),浙江杭州人,鋼結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5年沈祖炎畢業於同濟大學獲學士學位,1966年同濟大學結構理論專業研究生畢業,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同濟大學副校長。2017年10月11日晚,沈祖炎在上海中山醫院逝世,享年82歲。

沈祖炎長期從事鋼結構領域的科研、實踐和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鋼結構穩定、抗震及非線性分析理論及設計方法。

人物生平


1935年6月5日,沈祖炎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
1951年9月,自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畢業后,考入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
1952年8月,在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期間,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併入同濟大學,沈祖炎也進入同濟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專業。
1955年8月,從同濟大學工民建專業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室副主任(至1980年12月)、副教授(1980年12月至1982年1月)。
1962年3月,考上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生(在職)。
1966年9月,從同濟大學結構理論專業研究生畢業。
沈祖炎
沈祖炎
1980年5月,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理海大學土木系(至1982年1月)。12月,擔任同濟大學建築工程系系副主任(至1984年8月) 。
1983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4年8月,擔任同濟大學副校長,主管教學、科研和技術職稱評審工作(至1995年6月)。
1988年8月,擔任國家土木工程防災重點實驗室主任(至1996年5月)。
1989年3月,擔任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所長(至2005年1月)。
1994年11月,擔任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1月,擔任土木工程防災研究中心主任。
1995年初夏,上海大劇院6075噸的鋼屋蓋實施整體吊裝。時任頂部鋼結構整體提升副總指揮的沈祖炎頭戴安全帽,在工程現場坐鎮指揮,經過20小時協同作業,鋼屋蓋成功吊裝。
1995年6月,擔任同濟大學土木工程防災研究中心主任(至2004年1月)。
2003年春,先後主持召開大小會議50多次,制定完成了國內首創的同濟大學本科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並出任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管理評審專家組組長。
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12月,沈祖炎參加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並提出鋼結構由於其“輕快好省”特點,將成為綠色建築最佳結構形式,建築輕量化有望迎來加速期。
2017年10月11日21時06分,在上海中山醫院逝世,享年82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沈祖炎在高層建築鋼結構方面,沈祖炎建立了能考慮損傷、損傷累積和裂縫效應的鋼材本構關係、各類構件和樑柱節點的,恢復力模型以及梁、柱單元的幾何非線性彈塑性剛度矩陣;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層鋼結構靜力。沈祖炎從事鋼結構領域科研、實踐和教學工作60年,為中國鋼結構學科發展和工程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發表論文400餘篇,出版《鋼結構學》、《鋼結構基本原理》等著作23部,主、參編鋼結構有關技術標準16本。
• 科研成果獎勵
沈祖炎主持50餘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和30餘項重大工程項目的結構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為國家大劇院、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浦東國際機場航站樓、廣州新體育館、南京奧體中心等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3項。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85年雙向壓彎構件彈塑性穩定及壓彎構件相關公式的研究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0年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範(GBJ18-87)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作為技術負責人)
1990年空間網格結構的穩定性、極限承載力及合理形體的研究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3年高層建築鋼結構成套技術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4年上海廣播電視塔地震工程試驗研究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空間網架結構關鍵技術研究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新型空間結構的強度、穩定性和動力性能的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8年上海體育場馬鞍型環狀大懸挑鋼管空間屋蓋結構研究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年上海大劇院屋蓋鋼結構設計與研究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浦東國際機場航站樓大跨度預應力鋼屋蓋的試驗研究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年鋼結構框架體系分析理論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年
《高層建築鋼-混凝土混合結構設計規程》及其
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基礎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現代多高層鋼結構設計的若干技術理論省部級一等獎
2010多高層建築鋼結構抗震關鍵技術研製與應用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 論文著作
截至2017年10月,沈祖炎出版著作近20部,發表論文300餘篇,主編和參編有關的規範、規程13本。
主要著作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17.08《土木工程概論 第2版》沈祖炎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1.10《鋼結構製作安裝手冊 第2版》沈祖炎主編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9.09《土木工程概論》沈祖炎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9.01《土木工程概論 英文版》沈祖炎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8.02《房屋鋼結構設計》沈祖炎,陳以一,陳揚驥編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7.09《土木工程概論》項海帆,沈祖炎,范立礎主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04《鋼結構學》沈祖炎等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02《鋼結構基本原理 第2版》沈祖炎,陳揚驥,陳以一編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0.11
《挑戰與突破 面向21世紀土建類專業人才
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
沈祖炎主編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0.08《鋼結構基本原理》沈祖炎等編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8.11《鋼結構製作安裝手冊》沈祖炎主編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8.06《鋼結構框架體系彈性及彈塑性分析與計算理論》李國強,沈祖炎著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高層·輕型·高聳鋼結構的理論與工程技術進展》沈祖炎主編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7.05《網架與網殼》沈祖炎,陳揚驥編著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5.01《結構工程學的研究現狀和趨勢》那向謙,沈祖炎主編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1987.10《空間網架結構》沈祖炎,嚴慧,馬克儉,陳揚驥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主要論文
《Stability of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Shells》、《Improvements on the Arc-Length-Type Methods》、《FEM Analysis of Steel Members Considering Damage Cumulation Effects Under Cyclic Loadings》、《圓鋼管相貫節點滯回特性的實驗研究》、《高層鋼結構考慮損傷累積及裂紋效應的抗震分析》、《拱支網殼結構的力學性能分析》、《對稱截面鋁合金擠壓型材壓桿的穩定係數》等
規範規程
主編海市《高層建築鋼結構設計暫行規定》、上海市《輕型鋼結構設計規程》、CECS《矩形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點支式玻璃幕牆工程技術規程》等,參編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範》、《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範》、行業標準《高層民用建築鋼結構技術規程》、CECS《門式鋼架輕型房屋鋼結構技術規程》、上海市《高層建築鋼-混凝土混合結構設計規程》、《鋼結構製作工藝規程》、《輕型鋼結構製作及安裝驗收規程》等。

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1978年開始沈祖炎招收了第一位研究生,截至2017年10月指導培養的研究生已逾13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63名,還指導博士后研究人員7名。
• 講授課程
1998年起,沈祖炎倡導並親自帶頭為剛跨進校門的新生開設《土木工程概論》系列講座。
• 教學成果獎勵
2001年,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2006年,獲得全國“第二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在教改方面,主持的“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獲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來源
198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
1988年國家人事部頒發的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
1990年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1991年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獎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社會任職


1990年01月至- 上海金屬結構協會 副理事長
1991年01月至-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薄壁型鋼輕鋼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1991年01月至-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鋼結構委員會 常務委員
曾任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薄壁型鋼輕鋼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鋼結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協會副理事長、上海金屬結構行業協會副會長等。國家土建結構預製裝配化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和英國結構工程師學會資深會員。
曾任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所長、國家土木工程防災重點實驗室主任、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及評估委員會主任、美國結構穩定研究委員會委員、國際橋樑與結構協會鋼木結構委員會委員等。

人物評價


沈祖炎院士從教60周年紀念座談會
沈祖炎院士從教60周年紀念座談會
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沈祖炎為同濟大學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從教60年生涯中所展現出來的教育思想、治學風範及行業發展理念,已成為同濟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年已八旬的沈院士依然堅持指導研究生,帶領團隊承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還一直關注和思考著土木工程教育和行業發展的未來。。
同濟大學校長裴鋼:沈祖炎院士是同濟人中的佼佼者,是“同濟精神”最典型的代表和詮釋者,“同濟人願意做事、能把事做成做好”的這一品質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他的事迹值得稱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弘揚。沈院士是著名學者,也是名師,他一輩子紮根同濟講壇,始終將“教書育人”視為大學、大學教師的第一要務,我們尤其要學習他60年如一日對同濟講台的熱愛和堅守精神。
教育部原副部長、同濟大學原校長吳啟迪:沈祖炎為同濟大學實現綜合性大學的戰略目標,提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的舉措;主持了同濟大學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研究,成為全國高校的範例;還為中國土木工程專業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沈院士是同濟大學的驕傲,是同濟人崇尚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