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馬克儉的結果 展開

馬克儉

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

馬克儉,男,漢族,1933年10月22日出生於湖南省岳陽市,中國工程院院士,結構工程專家,九三學社成員,湖南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貴州大學空間結構研究中心主任。

1958年,馬克儉畢業於湖南大學,獲學士學位;1958年至1984年,在貴州工學院土建系擔任教研室主任;1978年,成為九三學社成員;1984年至1993年,在貴州工業大學土建系工作;1993年至1995年,擔任貴州工業大學勘察設計研究院院長;1995年至2007年,擔任貴州工業大學空間結構研究所所長;2004年至2007年,擔任貴州大學空間結構所所長; 2007年,在貴州大學空間結構研究中心擔任中心主任並被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8年,擔任貴州大學土木工程結構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擔任湖南大學空間結構研究所所長、天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馬克儉主要從事結構工程教學、科研、工程實踐工作。

人物經歷


1933年10月22日,馬克儉出生於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榮家灣。
1954年8月至1958年8月,在湖南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學習,畢業后獲得學士學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克儉(6張)
1958年8月至1984年6月,在貴州工學院土建系擔任教研室主任。
1978年3月,成為九三學社成員。
1984年6月至1993年9月,在貴州工業大學土建系工作。
1993年9月至1995年9月,擔任貴州工業大學勘察設計研究院(甲級)院長。
1995年9月至2007年4月,擔任貴州工業大學空間結構研究所所長。
2004年11月至2007年4月,擔任貴州大學空間結構所所長。
2007年11月,在貴州大學空間結構研究中心擔任中心主任;同年12月28日,被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與建築學部)。
2008年6月,擔任貴州大學土木工程結構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同年9月,擔任湖南大學空間結構研究所所長、天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馬克儉
馬克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90年代初,馬克儉設計出一種空間結構體系——“鋼筋混凝土空腹網架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空腹夾層板樓蓋結構”等大柱網、大跨度新型鋼筋混凝土空間網格結構體系。他還相繼研發了“大跨度新型張弦空間桁架結構”、“大跨度短撐桿新型張弦桁架結構”、“大跨度屋面斜拉式雙層預應力平板型網架結構”等6種預應力鋼網格體系,並應用於新型大跨度屋蓋結構中。 
2003年底,馬克儉參加四川省重點工程“成都新世紀國際會議中心”大跨度鋼結構工程投標時,所領導的科研團隊經過論證,放棄了張弦梁結構專利技術,而採用貴州省省長基金項目“大跨度下弦管內預應力空間管桁架結構”參加競標。 
2009年,為了合理利用好磷渣,變廢為寶,馬克儉帶領團隊在工業固體廢渣資源化方面首次提出現澆磷石膏內外牆新工藝,並制定了地方標準。
● 學術論著
據2020年4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馬克儉出版專著四部,主編參編新型結構體系技術規程三本,發表論文100餘篇。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06年《新型建築空間網格結構理論與實踐》馬克儉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年12月《工程結構抗震設計原理》馬克儉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2年《組合網架結構與空腹網架結構》馬克儉、董石麟浙江大學出版社
1989年《高層建築鋼筋砼剪力牆結構分析》馬克儉貴州人民出版社
1986年《空間網架結構》馬克儉貴州省人民出版社
● 科研成果獎勵&專利
據2020年4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馬克儉以主持人身份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六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36項。
獲獎年份獲獎項目名稱獎項名稱
2018年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7年大跨度下弦管內預應力空間管桁架研究與應用中國鋼結構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6年大跨度鋼-砼組合空腹板架結構的研究與開發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1年城市住宅小區建設試點建設部科技進步獎
1999年大跨度蜂窩形三角錐組合網架應用技術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7年多層與高層樓蓋結構體系——空腹夾層板系列研究開發與應用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97年預應力鋼網格結構體系的研究與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1年雙肢空腹桁架下承式新型鋼天橋的研究與應用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88年複合材料組合網架設計試驗研究及應用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馬克儉認為,搞科學研究不能停留在書本上、論文上,而是要把成果轉化為扎紮實實的生產力,這才是科學研究的根本目的和真正樂趣。 
對於技術創新,馬克儉認為,創新不是趕時髦湊熱鬧,只有結合實際的技術創新,才是真正有用的創新。 
馬克儉認為,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既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美德,做到忠、孝、仁、愛、禮、儀、廉、恥,形成優良的學風;又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學習中國國內外先進科技文化的基礎上,結合國情和省情開展自主創新,避免紙上談兵。
馬克儉認為,創新並非易事,只有專業基礎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所突破。同時,科學是永無止境的,當代大學生要肩負起創新主力軍的責任,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練好基本功,厚積而薄發,超越前人,突破創新。
馬克儉認為,在科研過程中,遇到再大的問題,也不要忘記最開始的初心,不要忘記自己對這份事業的喜愛與熱情,不要忘了最實實在在的鑽研精神,更不要忘了與時俱進銳意創新。 
● 指導學生
截至2017年11月,馬克儉培養出30餘名碩士、博士。 
● 講座報告
2012年10月24日下午,應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余志武院長的邀請,馬克儉來到該院作了一場關於“建築結構‘循環經濟’三原則——理論與實踐”的報告。 
2013年10月8日,馬克儉蒞臨貴陽師範學院,在該校學術報告廳應邀為“九三講壇”作了題為《科技與創新——新型建築空間網格盒式結構與“循環經濟”三原則的理論與實踐》的主題報告。

榮譽表彰

年份榮譽稱號
1994年貴州省勞動模範“五一”獎章
1998年孺子牛金球獎 
1999年貴州省勞動模範“五一”獎章
1999年全國勞動模範及“五一”獎章
貴州省首批省管專家
首批勘察設計大師
首批榮譽核心專家
200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最高成就獎(中國鋼結構協會頒發)
中國鋼結構卓越貢獻獎(中國鋼結構協會頒發)
中國鋼結構三十年領軍人物(中國鋼結構協會頒發)
終身成就獎(中國鋼結構協會頒發)
2013年突出貢獻獎(中國建築學會頒發) 
2014年河北省院士突出貢獻獎 
2016年九三楷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頒發)

社會任職


馬克儉擔任貴州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1995年3月至2004年8月),貴州省政協委員、常委(2010年2月至),貴州省政協委員(1997年12月至2001年12月),中國鋼協、專家委員會委員(2008年6月至),貴州省土木工程學會名譽主席(2008年02月至),貴州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評議組成員(2000年8月至2007年4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議組成員(1998年1月至2007年4月),《空間結構》副主編(1993年6月至2007年4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委員(1987年9月至2007年4月),空間結構委員會資深委員(1987年9月至2007年4月)。

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馬克儉的父親馬恕是從黃埔軍校長沙分校(三期)畢業的,屬舊軍官(少將軍銜),馬克儉從小跟外婆和舅父母長大。 

人物評價


馬克儉來紮根貴州,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和“用高新技術和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方面做出了貢獻,在建築結構科學領域有較大創新與發展。
馬克儉在投身於空間結構研究的幾十年裡,吃苦耐勞,不斷探索,勇於創新。
作為中國鋼結構領軍人物、著名的空間結構工程研究與設計專家,馬克儉窮畢生精力,將“花最少的錢,蓋最好的房子”夢想照進現實。在長期科學實踐中,馬克儉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用“千磨萬擊還堅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兒,把“恆”字寫進自己的品格,守得雲開見月明,成就不凡事業。

人物影響


● 設立基金
2019年10月30日,馬克儉將獲得的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其中的20萬元獎金捐贈給貴州大學設立貴州大學“土木大師基金”。貴州大學“土木大師基金”將作為“貴州大學教育發展基金”子基金,鼓勵學生學習和發揚馬克儉“開拓創新、刻苦攻關”的精神,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作貢獻,成為品學兼優的土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