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夢

1988年顧琴芳執導電視劇

《石頭夢》是一部1988年河南電視台出品的3集電視劇。由顧琴芳導演,蘇政、張小慧主演。

講述的是一家人逃荒到某地租了一個院子之後,因挖井意外挖出一塊石碑,圍繞著這塊大有來歷的石碑發生了一連串的故事,揭露了人世間的利慾百態。

劇情簡介


電視劇《石頭夢》改編自著名作家李准的《黃河東流去》,講述的是一家黃河災民王跑,在一處破落宅邸安家后,與兒子在淘井過程中,發現了一塊《熹平石經》殘片,由於王跑不識字,不能識別其中的價值,但有人告訴王跑這塊石碑很值錢,於是地主、民國地方政府的官員使出了各種方法企圖搶奪、坑騙王跑的石碑,王跑均化險
石頭夢
石頭夢
為夷。但胳膊擰不過大腿,當地官員直接以王跑勾結共黨為名,將王跑下獄,石碑也隨之搶走,無奈之下他鄰居賣掉了驢子,救了王跑一家,王跑才得以釋放。片中出現了各種搞笑的場面,比如地主答應給王跑40斤面和現鈔換石碑,王跑就飄飄然,說要天天吃油餅,李萬年老師的表演使角色表現的淋漓盡致。

職員表


總導演顧琴芳

幕後製作


石頭因多礦質而奇情幻化,台灣因多族群而繽紛美麗《石頭夢》這部記錄片描述的是新一代由中國大陸移居台灣的外省籍移民與台灣地主及原居民產生關係,並形成具有特殊文化現象之新移民社區的故事。片中觸及敏感的台灣認同與中國認同的議題。新移民究竟比較愛台灣新家園還是比較愛中國原鄉,不同的家國認同間有不同的情感拉扯。本片主角劉必稼的經歷其實是台灣代代移民的縮影。

獲得榮譽


時間榮譽
2004入選2004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競賽片
2004入選2004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最佳剪輯
2004年獲金馬獎年度台灣最佳電影工作者獎
2004年獲2004年金穗獎優等影片
2005年入選2005年法國巴黎國際民族志影展
2005年入選2005年以色列南方國際影展

作品評價


《石頭夢》一片的拍攝具有傳奇色彩。1965年,陳耀圻導演攝製了台灣紀錄片史上第一部具觀察性紀錄片內涵的真實電影劉必稼。片中主角劉必稼是個在1940年代在大陸農村被抽壯丁而隨蔣介石總統來台的軍人,他在退伍前到台灣東部河川地,辛勤地挑石頭開闢田地。劉必稼紀錄片當年發表時,在台灣藝文界引起很大 的震撼。沒想到在「劉必稼」影片攝製完成的數十年後,胡台麗因從事榮民研究,在花蓮木瓜溪畔的一個農莊中驚喜地發現了劉必稼的身影,於是開始以攝影機 紀錄這個由外省老兵與他們來自台灣不同族群的妻子及兒女所組成的新移民聚落。劉必稼娶了具有阿美族和平埔族血統的寡婦,並收養了她的兒子。父與子、生與養、原與漢之間有一些差異,有無難解的情結。“石頭“是本片最重要的象徵,將辛苦在石堆中開墾的劉必稼這一代,和喜愛撿拾與玩賞石頭的劉必稼兒子這一代連繫起來,同時映現了台灣政經社會的變遷。劉必稼和他的家人如同玫瑰石般外表黝黑平凡,內里卻蘊含瑰麗高雅的景緻,在片中悠遠質樸的古琴聲伴隨下,與溪流浪花共織夢想。本片並提示石頭因含多種礦物質,幻化出美麗的內在風景,台灣因擁有多元族群,才展現出強韌的生命與豐富的文化(搜狐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