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塔

浙江省樂清市西塔

西塔在樂清西隅天柱峰,創建於明代。

目錄

正文


西塔山一名馬院山,在樂清縣城西首。其山端整疏秀,山花為錦,登臨其上可俯瞰全城新貌。南坡有泉,水清而冽,泉上有摩崖“勺泉”二字。頂有一峰名天柱峰,塔建在天柱峰東的西岑上,故名西塔。始建有十三層,與東塔相去二里許。兩塔左右峙立如戀人、如哨兵,留下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
相傳宋祥符、紹興年間,塔頂二次出現“五色樣光”,所以僧宗覺說此塔: “千尋木杪,露盤高出於雲端;五色光中,風鐸遠聞於海角。”宋咸平五年(1002),知縣邊秀於塔旁建西塔院,紹興二年賜額。元改名“廣福天柱禪院”。據傳晉王羲之、宋謝靈運、唐孟浩然曾游於此,故於塔下半山建“三賢亭”。今已圮。
明水樂<樂清縣誌)載: “初建縣時三塔,其九牛、翔雲二塔竟廢,惟西塔獨存。”(翔雲峰在縣城北。據宋毛士龍<西塔院記)謂翔雲塔因“旁無居守”,竟廢。)可見西塔建於晉寧康初,在四塔中是歷史最悠久的一塔,后圮於明末。今山上的廣福禪寺前身即西塔院,仍香火不斷。樂清撤縣設市后,眾議重建西塔。照歷史慣例,政府牽頭,歷時二年建成高七層、外表磚砌、內部架構系鋼筋混凝土、壯似東塔的西塔。恢復了原有“雙塔護城”的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