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濱街道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轄街道

南濱街道位於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2011年6月1日撤銷飛雲鎮建制,在原飛雲鎮林垟片12個行政村和閣巷片8個行政村範圍內設立南濱街道面積28.5平方公里,下轄20個行政村,明嘉靖時屬南社鄉十六都和十七都。

2021年,溫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常住人口數據公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濱街道常住人口為43552人。

歷史沿革


北沙園村(明初稱榆木浦)在明初曾建沙園千戶所城堡(已記)。嘉靖時屬南社鄉十六都和十七都。
1996年,閣巷鎮面積19.9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閣一、閣二、閣三、團前、柏樹、塘頭、塘頭漁業、沙園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閣二村;林垟鎮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林北、林中、林南、西湖、外甲、大橋、直洛、龍潛、南爿、大池頭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林北村。2000年撤鎮併入飛雲鎮,為閣巷辦事處、林垟辦事處。
2011年,設立南濱街道,轄原飛雲鎮的龍潛、大橋、外甲、直洛、南爿、大池頭、林北、林中、林南、西湖、東湖、東旭、閣一、閣二、閣三、團前、柏樹、塘頭、沙園、塘漁20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瑞安市轄街道。位於瑞安市區東南9千米,地處飛雲江河口南岸。東北臨飛雲江,東南瀕東海,南與平陽縣萬全鎮宋埠為界,北靠飛雲街道。面積28.5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南濱街道位於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2011年6月1日撤銷飛雲鎮建制,在原飛雲鎮林垟片12個行政村和閣巷片8個行政村範圍內設立南濱街道。面積28.5平方公里,下轄20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經緯路699號。明嘉靖時屬南社鄉十六都和十七都。1931年為閣巷鎮、沙園鄉,1935年同林垟鄉合併稱林閣鎮。1949年為閣巷鄉、林垟鄉,1953年改鎮,1956年合併為海濱鄉。1959年稱閣巷管理區、林垟管理區,1961年為閣巷公社、林垟公社,1984年為閣巷鄉、林垟鄉。1987年林垟改鎮,1994年閣巷改鎮。2000年撤鎮併入飛雲鎮,為閣巷辦事處、林垟辦事處。2011年,設立南濱街道。南濱街道將下轄的20個行政村聯合組建成3個農村新社區,分別為海濱社區、江城社區、林垟社區,並已落實好各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的選址,其中林垟社區及海濱社區因地制宜分別選擇原林垟辦事處以及閣巷辦事處地址。南濱街道堅持前瞻性、導向性、科學性、整體性的要求,完善規劃體系,統籌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生態功能,搶抓機遇、挖掘潛力、發揮優勢,全面推進大開發大建設,全力打造現代化生態宜居新南濱。轄20個行政村。辦事處駐經緯路699號。
龍潛大橋外甲直洛南爿
大池頭林北林中林南西湖
東湖東旭閣一閣二閣三
團前柏樹塘頭沙園塘漁

人口民族


戶籍人口33398人,常住人口31337人(2010年末)。
2021年,溫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常住人口數據公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濱街道常住人口為43552人。

經濟


南濱街道
南濱街道
瑞安高新技術園區進區道路已通車使用,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主幹道路、供水、供電、排污等配套設`施同步跟進。按照“集聚集約並重、引資引智並舉、建區興城同步”的思路引進高新科技企業,目前已有26家企業申請進場,9家企業進場開工。昔日的荒涼灘塗,現已變成一塊“平地”,未來還將廠房林立,實現“滄海”變“桑田”。據悉,瑞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位於飛雲江口南側,作為經濟開發區南拓展區的重要腹地,總規劃面積3.92平方公里,正逐步發揮其現代產業集聚區與創業創新示範區的帶動作用,成為推進我市跨越發展、創新發展的重要陣地。作為南濱街道又一塊工業聚集地的林垟機電小區則是“現在進行時”。街道固定資產投資任務達16.175億元,任務重、難度大。為完成投資任務,南濱街道正在強力推進閣巷新區、林垟機電小區、船舶工業基地進區道路建設、沙園村安置留地建設等重點投資項目。同時,南濱街道得天獨厚的交通網路優勢,也為南濱的城市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帶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農業

南濱街道
南濱街道
南濱街道是傳統農業之鄉,地勢平坦,水網密布,農業發達,除了榨菜暢銷國內市場外,街道的閣巷榨菜種植歷史悠久,擁有萬畝榨菜基地,產品銷往上海、杭州、廈門等全國各地,是全國最大冬種榨菜基地,今年產量3萬噸,產值約3000萬元。其水產養殖、禽畜飼養、蔬菜瓜果種植均已有較久歷史,其中閣巷白銀瓜、閣巷蝤蠓等農副產品深受市民喜愛。隨著機械化深入,如今南濱街道的農業,早已不是一把鋤頭一張犁,從耕田到收割,從晾曬到儲存,農業機械化、現代化貫穿始末 隨著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南濱街道農戶們也改變過去單打獨鬥的形式,紛紛抱團成立合作社,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讓傳統農產品走上產業化、品牌化之路。南濱街道已成立閣巷海濱農機作業合作社、順旺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等13個農業農機合作社。南濱街道還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其林垟便是浙江省生態旅遊古鎮,素有“浙南威尼斯”之稱,現擁有水上文化公園、湖心亭、一線街、柯氏節孝牌坊、慧日寺等多個景點。十幾年來,為規劃保護、維持古鎮風味,林中、林南等2個村一直沒有新建民房。下一步,南濱街道將以林垟水鄉古鎮旅遊度假區建設為重點,科學開發,全力構築具有競爭力的生態旅遊業。

文化


飛閣公路路基曾為明時飛雲至沙園所釋路的遺址。高則誠紀念堂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柏樹村西的高宅腕(已廢為稻田)是元、明之際著名戲曲家南戲鼻祖《琵琶記》作者高則誠的故居。現柏樹村仍留高郎橋和集善院等與高則誠有關的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