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

漢語成語

鑿壁偷光,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záo bì tōu guāng。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后即以“鑿壁偷光”為刻苦攻讀之典。

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

在句中作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原文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註釋


不逮:燭光照不到
逮:到、及
乃:就
穿壁:在牆上鑿洞
邑人:同縣的人
大姓:大戶人家。
文不識:指不識字。一說,人名。
與:幫助
佣:雇傭。
佣作:做僱工,勞作。
償:報酬。
求:要。
怪:感到奇怪。
願:希望
資給:借,資助。
以:用
遂:於是。
大學:大學問家。

典故


西漢時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學識淵博。匡衡小時候家境貧苦,上不起學,但是他特別渴望讀書求知,每天幫父母幹完活都會去私塾門口聽先生講課。
“那個窮小子匡衡又來偷聽我們上課了。”
“文大郎,他不是你們家的鄰居嗎?”
“匡衡,送你個蘋果。”文大郎把蘋果砸到匡衡的頭上,哈哈大笑的走開了。
這時先生走過來,說:“匡衡,你又來了。”
匡衡說:“是的先生,我很想學習。請問先生,是不是聽了您講的這些書,我就能學會所有的知識了呢?”
“不不不,這些書只是茫茫書海中的一朵浪花。要想成為真正有用的人,必須博覽群書,做到胸中有文章。難得你這麼好學,你每天都可以從我這拿走一本書,回家要好好地讀,有什麼不明白的你就來問我。”
“真的!謝謝先生。”
“跟我來吧,我帶你去書房。”
正要溜出去玩的大郎被文老爺抓個正著,“好哇,你又出去玩,今天的書背會了嗎?背不對看我怎麼收拾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莫我肯顧。逝……逝將去女。”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只見騎著牛的匡衡嘴裡振振有詞的從家門口路過。
文老爺看著匡衡,生氣地對大郎說:“你聽聽你聽聽,樂國樂國人家都背下來了,你真給我丟臉。今晚關你禁閉,背不熟別睡覺了!”
匡衡回到家高興地說:“媽媽,先生借我的書。”
匡衡母親看著微弱的光,“看不見就明天再讀吧!”
“啊?要是咱家有蠟燭就好了。”這時匡衡看見牆上透過一束光線,“亮是亮,可惜太細了,我來把它鑿大些。太好了,光線好像大了一些,可是還是有點小,再鑿大一些。哐哐哐,這下差不多了。”
正在背書的大郎聽見“哐哐哐”鑿牆的聲音,本來心裡很害怕,突然發現牆上出現了一個大洞:“有有有賊呀,有賊。”
文老爺聞聲趕來:“好哇,在我們家牆上鑿洞,想搶偷東西呀?小小年紀就學做賊,走,跟我去官府。”
“我不是做賊,我,我只是想看書。”
文老爺聽后,說:“給我看看可以嗎?”文老爺拿起書透過那一束光線,又說道:“真是一個好學之人哪!這樣的孩子何罪之有,以後你就到我家裡和大郎一起讀書吧!”
從此以後,大郎和匡衡一起學習。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含義


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外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囊螢映雪,鑿壁借光,匡衡勤學,懸樑刺股,穿壁引光,隨月讀書

反義詞

一曝十寒,朝三暮四

啟示


由於匡衡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我們要學習鑿壁偷光的精神,學習匡衡不怕艱難學習的恆心與毅力。

文言文語法現象


文中“怪”字,多做意動用法。意為感到奇怪。
文中最後一句“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中,后倆分句均為省略句,前面省略賓語(匡衡),後面省略主語(匡衡)
”資給以書“除了是省略句還是介詞結構後置句,解釋為“以書資給(匡衡)”,即把書借給匡衡讀
1.
文中“怪”字,多做意動用法。意為感到奇怪。
2.
文中最後一句“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中,后倆分句均為省略句,前面省略賓語(匡衡),後面省略主語(匡衡)
3.
”資給以書“除了是省略句還是介詞結構後置句,解釋為“以書資給(匡衡)”,即把書借給匡衡讀

用法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辨析


【詞義】形容勤學苦讀、十分刻苦。
【同義】囊螢映雪、焚膏繼晷、鑿壁借光
【反義】不學無術、目不識丁、胸無點墨

示例


【造句】學習是很艱苦的事,沒有鑿壁偷光、鍥而不捨的精神是不行的.
【用例】(元·喬吉《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三史諸子百家,不學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則學 《金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