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皮埃爾·利奧德

讓-皮埃爾·利奧德

讓-皮埃爾·利奧德(Jean-Pierre Leaud),1944年5月28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男演員。

1966年,戈達爾主演《男性女性》,使他在當年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影帝稱號。

2徠016年5月,讓-皮埃爾·利奧德獲得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金棕櫚獎”。

代表作品 《路易十四的死亡紀事》《伊麗莎白》《四百擊》《愛未知》《我聘請了職業殺手》等。

人物經歷


讓-皮埃爾·利奧德
讓-皮埃爾·利奧德
讓-徠皮埃爾·利奧德當然不會受所有人的歡迎,但這並不妨 礙這個名字在影史上的重要位置。作為一個演員,他受到的歡迎和厭惡多數是出於同一個原因:他是那種導演放心讓他自由發揮的人,在使一部分觀眾不爽的同時卻迷倒了其他的觀眾。同樣顯而易見的是他個性化的特點:非常有特點的談吐,以及標誌性的將手指穿過長發的動作。無論你對他怎麼看,這些都將給你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將他從其他演員中區別開來。
作為女演員Jacqueline Pierreux和編劇兼副導演皮埃爾·利奧德的兒子,讓-皮埃爾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在電影中扮演角色。他第一次做演員是在經驗豐富的導演Georges Lampin的影片"la Tour, prends garde!"(1957)中扮演一個小角色,當時他13歲。一年後,14歲的他在報紙上看到了一份尋找年輕演員扮演一個問題少年Antoine Doinel的廣告,這份廣告是由弗朗索瓦·特呂弗刊發的,當然,這部電影正是他的處女作《四百下》。讓-皮埃爾以自己清水芙蓉般自然而又極其天才的氣質從數百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了該片的主演 ——以及接下來的四部特呂弗自傳體電影,包括1978年的終結篇《愛情長跑》。
特呂弗幫助他認識了新浪潮中的其他明星,尤其是讓-呂克·戈達爾——他參加了戈達爾的八部電影以及一部電視電影,逐漸的成為了他們的標誌。
出於對自己表演才能的不自信,他也曾打算改行做導演(實際上只做過一次)或者做特呂弗、戈達爾等人的副手,但是作為特呂弗在電影中的替身,以及左派電影的代言人形象最終鼓勵他堅持了下來。戈達爾的《男性女性》(1966)使他在當年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影帝稱號。
作為一名激進的左派份子,他不僅和國內導演合作,也參加了大量的國外左派導演的電影,包括義大利帕索里尼的《豬圈》(1968);波蘭的史可里姆夫斯基的"Dialog 20-40-60"(1968);巴西Carlos Diegues的"Os herdeiros"(1970);沙·格勞貝爾的《七首雄獅》(1971)。貝托魯奇也曾在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中啟用他與白蘭度對戲(後者太敬畏他以至於不能與他一起表演)。
在Jean Eustache經典的法式藝術電影的《母親與娼妓》中做了精湛演出之後,讓-皮埃爾忙碌的拍攝生涯結束了。70年代末和整個80年代中,讓-皮埃爾減少了出鏡的次數,而且大多是在電視上。偶爾也會在某個主流電影中表演,像Josiane's Balasko的犯罪喜劇"Les keufs",這個電影給了他一次愷撒獎的提名。在90年代,當新銳派(新新浪潮)導演們向自己的偶像們致敬的時候,讓-皮埃爾在他們的影片中開始了令人激動的回歸。這些導演包括奧利維耶·阿薩亞斯,Danièle Dubroux,Serge Le Péron,貝特朗·波尼洛以及國外導演們:芬蘭的阿基·考里斯馬基,台灣的蔡明亮。一個永遠年輕的、反叛的、不甘平靜的、固執討厭的、魅力四射的讓-皮埃爾·利奧德,從他的圓臉出現在《四百擊》中開始,就註定了永遠的輝煌。

主要作品


《四百下》
《愛情長跑》
《男性,女性》
《母親與娼妓》
《日以繼夜》
《巴黎最後的探戈》

參演作品

參演電影

獲得榮譽

戛納國際電影節 獲獎2

2016第69屆榮譽 ·金棕櫚獎 獲獎
2001第54屆國際影評人 ·國際影評人周-費比西獎 獲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 獲獎1

1966第16屆 ·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獲獎1

1961第14屆電影獎 ·最有前途新人主演獎 獲獎

法國電影凱撒獎 獲獎1提名1

2000第25屆榮譽凱撒獎 ·凱撒獎榮譽凱撒獎 獲獎
1988第13屆 ·最佳男配角獎 提名

法國盧米埃爾獎 獲獎1

2017第22屆 ·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獲獎1

2001第54屆 ·影評人周單元 獲獎

金熊獎 獲獎1

1966第16屆 ·最佳男演員 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