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尼達爾人
沙尼達爾人
“沙尼達爾人”,屬早期智人(earlyHomosapiens),也稱為遠古智人(archaicH.s.),過去曾經稱為古人,因在伊拉克最古老的村落遺址扎維凱米、沙尼達爾洞穴發現而命名。
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4萬年至25萬年前。地質年代屬於更新世中期至晚期。考古期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早期智人的分佈,已發現的早期智人的化石地點有70多處,分佈在亞洲、歐洲和非洲。
主要的化石地點是:中國:陝西大荔、廣東馬壩、山西許家窯、湖北長陽、遼寧金牛山。印度尼西亞:昂棟。巴勒斯坦:塔邦、斯虎爾、卡夫扎。烏茲別克:切舍克塔施。克羅埃西亞:克拉皮納。希臘:佩特拉洛納。法國:托塔維爾、聖沙拜爾。英國:斯旺斯庫姆。德國:斯坦海姆、尼安德特。義大利:薩科帕斯托。伊拉克:沙尼達爾。尚比亞:卡布韋。衣索比亞:博多。
扎維凱米-沙尼達爾遺址,ZawiChemiShanidarSite。扎維凱米是伊拉克最古老的村落遺址,面積為275米×215
沙尼達爾人
1951年以後,R.S.索萊基多次進行調查發掘。扎維凱米、沙尼達爾遺址的發現,對揭示人類居住方式的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居住
扎維凱米遺址有許多居住層,居住的時間可能長達1000年,但居址的性質很可能是季節性的,有人推測當時人們夏天在此設營,冬天則回到沙尼達爾洞居住。臨時茅舍呈圓形,直徑近4米,牆基用河卵石砌成,沒有發現灶。獸骨很多,有山羊、赤鹿、野豬、野綿羊、狼等,當系狩獵對象。
農業
居民也採集蝸牛、河蛤,並捕捉魚類和烏龜為食。在扎維凱米居址的上層和沙尼達爾B1層,已出現家養羊骨。沒
沙尼達爾人
大約距今1萬年前,兩河東北邊緣札格洛斯山(Zagros)山麓的沙尼達爾(ZawiChemiShanidar)遺址,也有馴養家畜(羊類)的跡象。距今9000年前,種植作物及畜養山羊,已屬常見,而獵取及採集活動,也還是主要的生活方式。七八千年前,札格洛斯山山麓已處處都有農業村落,其中一個重要的耶莫(Jarmo)遺址,除種麥的農業之外,養殖家豬也已出現。兩河流域西北,今日土耳其安那托利亞山區的恰塔爾休干(CatalHuyuk)遺址,及西面海東地區,今日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耶利哥(Jericho)遺址,都是初期農業的村落;在這些遺址,有些甚至還沒有陶器。考古數據也顯示,與這些初期農業遺址同時,距今七八千年前,還是有許多採獵為生的社群,在這些地帶活動。
札格洛斯山山麓,現在還有不少麥類植物的野生遠親散布各地。正是從這些麥類親屬群中,兩河流域的古代人類
沙尼達爾人
裝飾品
裝飾品有空心骨珠、牙珠、凍石珠、綠松石珠、大理石珠及自然銅珠,還有骨、石制垂飾。
世界上最早的化妝品可能是赤鐵礦。1965年,在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的一個距今40萬年的古人類遺址中,挖掘出極小塊赤鐵礦,上面有磨過的痕迹,遊人認為,40萬年前的直立人曾用它來塗染自己的身體,打扮自己。可是,這畢竟只是一種猜測,證據尚顯不足。較多的人認為,美觀的化妝品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成就。舊石器晚期的裝飾品,大多是動物的牙齒、骨管、骨貝、小石頭。
在南斯拉夫的沙尼達爾人的頭骨上發現過這裝飾品,在中國峙峪遺址中,也發現過這類裝飾品。不過,最會打扮的要算距今5萬年的山頂洞人。他們的裝飾品是小型獸牙、小爍石、骨關等。出骨管外,山頂洞人都在裝飾品上鑽一小個孔。看樣子,穿孔是為了系帶。佩帶一竄需要很高技術才能製成的裝飾品,就可以顯示自己的本領,容易吸引異性。
在遺址中發現的瀝青和黑曜石說明當時和遠方的基爾庫克及凡湖地區已有交換關係。
沙尼達爾洞自舊石器時代中期開始有人居住。文化堆積分A、B、C、D4層。D層相當於莫斯特文化,在其上部發
沙尼達爾人
舊石器時代中期比較重要的遺址有巴勒斯坦卡爾邁勒山的塔本和斯胡爾洞穴,以及伊拉克北部扎格羅斯山的沙尼達爾洞穴。在塔本洞穴遺址出土有大量石製品和一些早期智人化石。在下部堆積中發現了粗糙的石片文化,被認為與歐洲的泰亞克文化相似。中層堆積包含有多量手斧,還有刮削器、雕刻器、石葉等。在上部堆積中,則是勒瓦婁哇石核和盤狀石核及許多三角形石片。塔本洞穴的年代至今仍有疑問,如第3層的測定年代比第2層的還晚,同一層的年代數據相差很大,從石器組合看也有早晚顛倒的現象,這可能是地層擾動所致。
斯胡爾洞穴遺址的石器遺存,主要是勒瓦婁哇、莫斯特型的石片或石片製品。在中層堆積的下部發現有少量手斧。從洞穴中還找到了10具屬典型尼人(見尼安德特人)的早期智人骨骼化石,被稱作斯胡爾人,包括5個成年男性,兩個成年女性和3個兒童。其中5號人骨最典型,眉嵴較發達,頭骨稍低平,吻部略前凸。
沙尼達爾洞穴遺址北距土耳其邊界不遠,海拔765米,下部第4層屬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石器主要是莫斯特型的工具,與前述卡爾邁勒山的洞穴不同,沒有勒瓦婁哇型的遺存。發現有7具早期智人的骨架,被稱作沙尼達爾人,與斯胡爾人屬同一類型。該層的年代,據測定為距今5萬年。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存較重要的有卡爾邁勒山的沃德洞穴遺址,沙尼達爾洞穴的上部堆積以及黎巴嫩的庫巴遺址
沙尼達爾人
沃德洞穴遺址的堆積自上而下分為7層。從第6層起開始出現石葉;第5層中有大量鼻形刮削器和喙形刮削器,與奧瑞納文化的相似;第3層有陡刃刮削器和雕刻器。
沙尼達爾洞穴第3層含有一種帶有淡薄的奧瑞納特點的文化遺存,主要有似石葉石核和若干用修理檯面的石葉製成的雕刻器,年代大致在3.5萬至2.85萬年之間。
西亞被認為是歐洲石葉文化的發源地,沙尼達爾洞穴中最早出現的石葉,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為距今約3.5萬至3.3萬年,比歐洲的同類文化(2.9萬至2.5萬年前)要早。石葉文化被認為是晚期智人克羅馬農人的文化,而在這一地區又發現了大量的早期智人的化石,因而一些學者推測,晚期智人可能是在西亞地區演化形成的,他們曾與早期智人(尼人)雜居,後來取代了早期智人,並把自己的石葉文化帶到了歐洲。西亞是歐、非、亞三大洲文化的接觸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已有的工作雖然還很有限,但發現卻十分引人注目。在這一地區進行細緻的工作,對探索舊石器時代文化的傳播有很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