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小麥

一粒小麥

一粒小麥(Triticum monococcum),本種性耐寒、耐旱,適宜在山區栽培,對土壤要求不高,並發現有抗鏽病的抗原。

一粒小麥是多倍體小麥染色體組的供體物種之一,是小麥的重要基礎物種。為單粒麥,內稃於成熟時縱裂,不完全地包被麥粒,脫粒時麥粒與殼不分離,產亞細亞一帶。

徠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國際上對一粒小麥的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至今我國對一粒系小麥的研究和利用仍相對較少。

形態特徵


一粒小麥
一粒小麥
稈光滑,直立,叢生,高70-100厘米,具3-4節,節上密被灰白色的毛。葉鞘邊緣(鞘口)具細柔毛;葉片上面毛較少而短或無毛。
穗狀花序細長、扁平,長5-7厘米(芒除外),寬6-9毫米,穗軸扁平易折斷,在每節頂部和邊緣密生短毛;頂端小穗不發育,兩側小穗具3-2小花,一般僅最下方小花結實,余均不育;穎革質,具不顯著7脈,主脈於頂端延伸成2毫米長的齒,側脈延伸成長約1毫米的齒,並於穎背部凸起成兩脊;外稃具不顯著9脈,先端具長約10厘米的直芒,上部不孕小花具短芒;內稃於成熟時縱裂成兩半。
穎果長約7毫米,徑約3毫米,兩端尖銳,腹溝淺。麥穗彎,枝空。

起源


一粒小麥的關係圖
一粒小麥的關係圖
現在的栽培小麥(Triticum vulgaris)是異源多倍體,具體地講是六倍體。大約10000年前,一種有14個染色體(二倍體)的野生小麥,稱為一粒小麥(Triticum monococcum),與一種雜草山羊草(Aegilopssp.)雜交。這種雜草的正常二倍體也是14個染色體,但是它們與一粒小麥的14個染色體不同(不同源),因此不能配對,所以雜交後代是不育的。
由於低溫,這個雜交後代忽然染色體加倍,形成了一個異源多倍體,即二粒小麥(Triticum dicoccoides)。二粒小麥具有28個染色體,或14對染色體。約3000年前,二粒小麥與節節麥(Ageilops tauschii)雜交,二粒小麥有28個染色體,節節草只有14個染色體,雜交的後代又是不育的。由於低溫,這個雜交種的染色體又忽然加倍,形成了具有42個(28+14)染色體的異源多倍體,即普通小麥。

種類


普通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
小麥圖片
小麥圖片
提莫非維小麥Triticum timopheevii (Zhuk.) Zhuk.
圓錐小麥Triticum turgidum L.
波斯小麥(變種)Triticum turgidum L. var. carthlicum (Nevski) Yan ex P.C. Kuo
徠野生二粒小麥(變種)Triticum turgidum L. var. dicoccoides (Körn.) Bowden
硬粒小麥(變種)Triticum turgidum L. var. durum (Desf. ) Yan. ex P. C. Kuo
波蘭小麥(變種)Triticum turgidum L. var. polonicum (L. ) Yan ex P. C. Kuo
圓錐小麥(原變種)Triticum turgidum L. var. turgidum

產地分佈


在新石器時代廣泛栽培於西歐至小亞細亞一帶,現今在高加索、巴爾幹半島、摩洛哥、西班牙等地有少量栽培作牧草之用。我國引種作科學試驗材料。

主要價值


本種性耐寒、耐旱,適宜在山區栽培,對土壤要求不高,並發現有抗鏽病的抗源。一粒小麥是多倍體小麥染色體組的供體物種之一,是小麥的重要基礎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