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屬

小麥屬

小麥屬(Triticum)是禾本科小麥族下的一屬,一年或越年生草本。歐、亞大陸和北美廣為栽培;我國常見種有普通小麥、一粒小麥 、提莫非維小麥 、圓錐小麥四種。 是廣泛種植的一種主要糧食和飼料作物。

形態特徵


小麥屬
小麥屬
一年或越年生草本。稈直立或因栽培品種不同而於苗期匍匐或半直小麥屬(5張)立。穗狀花序直立,頂生小穗發育或退化;小穗通常單生於穗軸各節,含(2)3-9(11)小花;穎革質或草質,卵形至長圓形或披針形,具3-7(9)脈,多少具膜質邊緣,背部具1-2條脊,或只有1脊且其下部漸變平坦,先端具1-2枚銳齒,或其1鈍圓而至兩齒均變鈍圓,亦有延伸為芒狀者;外稃背部扁圓或多少具脊,頂端有2裂齒或無裂齒,具芒或無芒,無基盤;內稃邊緣內折。穎果卵圓形或長圓形,頂端具毛,腹面具縱溝,栽培種與稃體分離易於脫落,野生者緊密包裹於稃體不易脫落。 

分佈範圍


本屬約有20餘種,歐、亞大陸和北美廣為栽培;我國常見者有4種和4變種。 

分類


小麥屬
小麥屬
小麥屬內有A、B、D、G四種染色體組。二倍體皆具A染色體組。四倍體種,有A染色體組和A染色體組兩大類,具ab染色體的種是由烏拉爾圖小麥與擬斯卑爾脫(或其他)山羊草經天然雜交和染色體加倍而來,它包括野生種、原始種和栽培種三類。野生種為野生二粒小麥,成熟時穗軸自然斷落,穎殼(稃)緊包籽粒,難脫粒。原始種有栽培二粒小麥、科爾希二粒小麥和伊斯帕汗二粒小麥,其穗軸在成熟時受壓力可折斷,籽粒帶皮,較難脫粒。栽培種有圓錐小麥、硬粒小麥、東方小麥、波蘭小麥、衣索比亞小麥和波斯小麥,它們的穗軸不斷,裸粒,易脫粒。四倍體中具ag染色體組的種,是由野生一粒小麥和擬斯卑爾脫(或其他)山羊草經天然雜交和染色體加倍而來,有野生種和原始種兩類。其野生種為阿拉拉特小麥,原始種為提莫菲維小麥。 
六倍體種,也有ABD和AAG染色體組兩大類。有ABD染色體的六倍體種是由有AB染色體組的四倍體種與方穗山羊草天然雜交和染色體加倍而來,如普通小麥、密穗小麥等,有AAG染色體組的六倍體種是由提莫菲維小麥與栽培一粒小麥的天然雜交和染色體加倍而來,如茹可夫斯基小麥。 

代表物種


普通小麥Triticum aestivumL.
稈直立,叢生,具6-7節,高60-100厘米,徑5-7毫米。葉鞘鬆弛包莖,下部者長於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長約1毫米;葉片長披針形。穗狀花序直立,長5-10厘米(芒除外),寬1-1.5厘米;小穗含3-9小花,上部者不發育;穎卵圓形,長6-8毫米,主脈於背面上部具脊,於頂端延伸為長約1毫米的齒,側脈的背脊及頂齒均不明顯;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長8-10毫米,頂端具芒或無芒;內稃與外稃幾等長。 
我國南北各地廣為栽培,品種很多,性狀均有所不同。 
圓錐小麥(原變種)TriticumturgidumL.var. turgidum
小麥屬
小麥屬
稈直立,光滑無毛,高100-130厘米,徑約5毫米,具4-5節。葉片上面被毛或無毛。穗狀花序短粗而密聚,橢圓形、紡錘形、圓錐形等因品種而異,長5-8厘米,寬約3厘米,花序下方具分枝或否,穗軸不易折斷,棱邊被粗硬毛,小穗基部兩側更為長而密;小穗含5-7小花;穎革質,寬卵形,長約為外稃之半,背部縱貫1明顯的脊,先端幾無齒,側齒與側脊均不明顯;外稃卵圓形,多具長芒、間或有短芒或無芒的品種,內稃稍短於外稃。穎果較大,細長或橢圓形,易於從稃內脫落。 
本種具耐早與抗寒特性,因經濟價值不高,較少栽培。 

主要價值


為重要糧食作物。 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占第二位的糧食(僅次於玉米)。一般以為小麥起源於中東的新月沃土區。(新月沃土或肥腴月灣是指中東兩河流域及附近一連串肥沃的土地,包括累范特、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位於今日的以色列、西岸、黎巴嫩、約旦部分地區、敘利亞,以及伊拉克和土耳其的東南部、埃及東北部。由於在地圖上好像一彎新月,所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考古學家詹姆士·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把這一大片肥美的土地稱為“新月沃土”。

相關類群


小麥屬
山羊草屬 Aegilops Linn.
冰草屬 Agropyron Gaertn.
披鹼草屬 Elymus Linn.
偃麥草屬 Elytrigia Desv.
旱麥草屬 Eremopyrum (Ledeb.) Jaub. et Spach.
大麥屬 Hordeum Linn.
蝟草屬 Hystrix Moeach.
賴草屬 Leymus Hochst.
新麥草屬 Psathyrostachys Nevski
鵝觀草屬 Roegneria C. Koch.
黑麥屬 Secale L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