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清真西寺的結果 展開

清真西寺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清真寺,位於河南省鄧州市團結西路(小西關)南側,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一1620年間),原有房屋28間,佔地1000多平方米,另有石碑8通,木製匾額21塊,明未遭兵焚,清道光四年重修。

西清真寺,1957年由原鄧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鄧州市西清真寺始建於明,原有房屋28間,佔地1000多平方米,另有石碑8通,木製匾
清真西寺[河南省鄧州市清真西寺]
清真西寺[河南省鄧州市清真西寺]
額21塊,明未遭兵焚。清道光二年(1736年)和道光四年(1825年)進行了重修。幾經滄桑,現有禮拜堂、望月樓和卷柵9間,據民國十七年(1939年)重修望月樓時邑庠生馬昂所撰《重修望月樓碑記》載,此樓系掌教麻興義(實為“龍”)於道光年間募集款項重修,尚無考據。1946年前後,國民黨將領白崇禧,得知部下兵士有擾亂寺內秩序的行為,立即寫塊令牌:“國軍不能入寺內”,保存至50年代末。2011年,由政府支持,廣大穆斯利群眾募捐出力,對禮拜殿、望月樓等建築進行修繕。現歸鄧州市伊斯蘭教協會管理。

建築特色


寺院可分三個部分:一是禮拜殿,二是辦公樓,三是生活區。禮拜殿和辦公樓呈一字形排在團結路南側,生活區在其南邊,中間是座約300平方米的院落。大門設在禮拜殿與辦公樓之間,把兩座建築連在一起。大門是一座有上下兩層的門樓,上層暫為虛設,下層是門戶。門樓西側是禮拜殿。

禮拜殿

禮拜殿
禮拜殿
禮拜殿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古代建築。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卷棚、大殿和望月樓,三者連為一體。其中,卷棚和大殿是統一山牆,各為屋頂,能從房頂上分出不同,兩房相接的房檐,有隔溝銜接,磚牆瓦屋,磚木結構,卷棚略低,是滾圓屋脊;大殿稍高,是禽脊,脊中央有一新月形飾物。大殿後面,是一座略間寬略小於大殿的望月樓,她與卷棚大殿在同一條中軸線上,三者緊密銜接,融為一體。望月樓是古式樓房建築,樓高三層,樓頂中央,是一串約1.5米高、頂端有三叉形的圓珠飾物,直插雲端,飛檐斗拱,矗立殿後,成為古寺的標誌性建築。仰視全貌,前低后高,成階梯狀,不乏恢宏之氣。脊首非端,鳳鳥佇立,一團瑞祥之氣,呈現出濃重的古建築韻味。禮拜殿門前,懸掛在卷棚兩邊門柱上的楹聯:“大造無極光宇宙;普濟眾生福庶人”,門頭匾額為“認主獨一”。

辦公樓

大門東邊是一座新建的辦公樓,樓高三層,共15間。一樓臨街,做商業房,二樓是辦公樓,三樓是會議室和阿訇住室。樓頂層有三座宣禮塔,這座建築與禮拜殿同在團結路南側,一中一西,一古一今,相互輝映,算得上團結路一道亮麗的風景。

生活區

從大門往裡走,穿過走道,就到了生活區。生活區是由一組U字形樓房組成,口向大殿,組成一座院落。樓高兩層,26間房舍圍成近1000平方米的小院。生活區有住室、男女水房、廚房和庫房等,是清真寺開展正常活動不可缺少的配套建築。

文化活動


相關活動

麻增益(生卒年限不詳),山西省潞安府長治縣人,因戰功卓著,乾隆帝欽賜麻增益為清真寺掌教阿訇,並賜其子麻天章後繼為業。
麻天章(生卒年限不詳),山西潞安府長治縣人,清軍功頂戴,清真寺掌教阿訇,在教授伊斯蘭經典的同時,亦收徒授武,強身衛寺。
麻興龍(又名興義),生於清嘉慶年間,祖籍山西潞安府長治縣,清真寺掌教阿訇,曾親赴廣西,通過時任廣西省水陸提督馬殿甲募集重修清真寺款項甚豐。
時開學阿訇張金榮,陝西西安府臨潼縣人。二師傅李安,三師傅馬志。
麻金甲(生卒年限不詳),清道光末年至宣統年間人,乾隆賜封鄧州西清真寺首位掌教阿訇麻增益之四代孫,祖籍山西潞安府長治縣(今長治市長治市)。麻金甲生性怪異,不苟言笑,終生未娶,曾簡居深山四年之久,潛心研讀伊斯蘭經典,深得其精髓,能在五黃六月祈雨雪,給後人留下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在此期間,麻金榜任伊瑪目。
麻文煥(伊瑪目),生於1774年,歸真於1844年。
麻連三(伊瑪目),生於1841年,歸真於1932年1月10日。
張全明,生於1868年,歸真於1964年,享年96歲,原籍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1928年任西清真寺阿訇至1953年,在位25年。其間,有四年兼任鎮平西清真寺阿訇,1953年以後,在漯河南清真寺任阿訇職。據史料載,在鄧縣第一次被攻克后,主動騰出寺里房舍讓解放軍作臨時醫院;由於傷病員多,一時出現紗布缺少問題,阿訇主動搬出兩匹白布作砂布用;得知傷員缺少鋪蓋,又拿出數床棉被讓傷員用,用實際行動支援了解放戰爭
張文祥,張全明長子,在張全明兼任鎮平縣西清真寺阿訇其間,代理西寺阿訇職務。
麻光甫(又名洪慶),生於1913年10月1日,歸真於1969年12月4日,鄧州小西關人,1944年至1956年在西清真寺任伊瑪目職。
麻明甫(又名洪章)(1906年2月24日——1990年1月1日),鄧州小西關人,1980年春在南清真寺任阿訇,同年秋季兼西清真寺阿訇,主管南、兩清真寺教務工作,至1988年。
馬文學,寧夏涇源縣人,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委員、中國回族學會會員、湖北省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十堰市政協常委兼民宗委副主任、十堰市清真寺阿訇、寺管會主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1988至1992年任鄧州市南、西兩清真寺阿訇,是近60年來鄧州南、西兩清真寺唯一一位聘請來的外籍阿訇,使其阿訇歷史上有過同時兼兩寺之職的榮耀。
謝孝忠,生於1961年,河南平頂山湛河人。1992年底至2005年年底在鄧州任阿訇,長達13年之久,是自改革開放后在西清真寺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阿訇。在做教務工作的同時,謝阿訇協助寺管會抓了清真寺的建設工作。從1992年到2005年,先後三次共建房舍45間。在清真寺建設上,謝阿訇率先垂範,個人捐款1000元,又發動自己的師傅、家鄉父老和工作的地方鄉老踴躍捐贈近萬元。除此,卷棚、大殿和望月樓鋪設了1000多平方米的木質地板,增設了一座演講樓,殯葬車一輛,水晶棺一副及鍋爐等,基本上保障了穆民正常活動的需要。
盧國強,生於1963年4月9日,原籍許昌禹州市火龍鎮,現落戶南陽市河街社區。河南省伊協常委、南陽市政協常委、南陽市伊協副會長、鄧州市政協常委。2006年2月應聘為鄧州市西清真寺教長。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協助寺管會做一定的事務工作。幾年來,在籌集資金上,與寺管會一起還清了以前10幾萬元的欠款,向政府申請到維修款8萬元,加上其它收入約27萬元,2011年維修大殿與望月樓。

藝文作品

寺內楹聯
工藝必有匠,大造必有主
大造無極光宇宙;普濟眾生福庶人
誦經百遍萬為貴;宣講千言誠為先
禮拜禮心心禮拜;真誠真意意真誠
妙萬跡而無跡孰非其跡;主萬化而不化莫非其化
認真主無景無形憑萬物作證;參天地非高非遠唯一理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