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
美國1993年李安執導電影
《喜宴》是1993年出品的一部同性題材電影,影片由李安執導,由趙文瑄、郎雄、金素梅等人參與演出。
影片講述定居在美國的同性戀者高偉同為了打發從台北而來逼婚的父母,與因為拿不到美國綠卡發愁的非法移民女畫家顧葳葳假結婚而展開的一連串故事。
定居美國的高偉同是一個同性戀者,他和他的戀人、一位叫Simon的美國男子,一起住在紐約的曼哈頓。但高偉同在台灣的父母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同性戀,他們不斷地催促國偉快點結婚,好承繼高家的香火。恰好高偉同的公寓里借住著一位來自大陸的非法女移民高偉同,於是Simon出了讓偉同和顧葳葳結婚的主意。這樣一來既安撫了偉同遠在台灣的父母,又能使顧葳葳拿到夢寐以求的綠卡,而且還能保持Simon和偉同之間的同居關係。這個看上去的萬全之策卻引來了更複雜的事端,偉同的父母聞知喜訊欣然來到了紐約,為兒子操辦喜事。於是各種各樣的情感糾紛、人際衝突便在一個熱鬧忙亂的中國式喜宴背後展開了。
《喜宴》劇照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高偉同 | 趙文瑄 | ||
顧威威 | 金素梅 | ||
高父 | 郎雄 | ||
西蒙 | 米切爾·利希藤斯坦 | ||
高母 | 歸亞蕾 | ||
Guest | 詹妮弗·林 | ||
Egg Head | 姚培德 | ||
Andrew | Dion Birney | ||
Guest | Paul Chen | ||
Chef | Chung-Wei Chou | ||
Street Musician | Jeffrey Howard | ||
Female Cashier | Theresa Hou | ||
Law, Wai-Tung's Old Friend | Yung-Teh Hsu | ||
Hispanic Man | Robert Larenquent | ||
Granny Tien | Chih Juan | ||
Miriam | Marny Pocato | ||
高梅 | Vanessa Yang | ||
Man (uncredited) | Mason Lee |
職員表
總導演 | 李安 |
---|---|
製作人 | 徐立功 李安 詹姆士·沙姆斯 James Schamus Dolly Hall 泰德·霍珀 Feng-Chyt Jiang Sui Je Cheng |
副導演 | Annie Tan |
藝術指導 | Steve Rosenzweig |
美術設計 | Rachael Weinzimer |
編劇 | 李安 馮光遠 詹姆士·沙姆斯 |
服裝設計 | Michael Clancy |
攝影 | 林良忠 |
錄音 | Jeanne Gilliland Pamela Martin Tom Paul Dan Sable Lynn Sable Reilly Steele |
配樂 | Mader |
剪輯 | 蒂姆·史奎爾 |
布景師 | Amy Beth Silver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高偉同
演員趙文瑄
同志,賽門的男友。事業有成的高偉同與賽門在美國過著幸福的同居日子。他的煩惱則是經常得用各種手段來應付遠在台北父母親的屢次逼婚。偉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書一封,聲稱會在美國結婚,沒料父母想親眼見證。無奈之下,他與顧威威假結婚,想逃過一劫。
西蒙
演員米切爾·利希藤斯坦
同志,高偉同的男友。西蒙與偉同一起居住在紐約曼哈頓。由於偉同總是被父母親逼婚,因此西蒙出了個主意讓偉同和威威假結婚。這樣一來既安撫了偉同遠在台灣的父母,又能讓顧威威拿到夢寐以求的綠卡,而且還能保持自己和偉同之間的同居關係。
顧威威
演員金素梅
來自上海,是一名非法移民女畫家,因此只能借住在高偉同的公寓里。她為了拿到夢寐以求的綠卡,同意西蒙的主意,與高偉同假結婚。結果偉同的父母親對威威相當滿意。
高父
演員郎雄
高偉同的父親,台灣人。高父起初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一名同志,他不斷地催促偉同早日結婚,好繼承高家的香火。終於有一天,偉同向父母坦言已有心上人。高父聞知喜訊欣然來到了紐約,為兒子操辦喜事。
高母
演員歸亞蕾
高偉同的母親,台灣人。與高父一起催促寶貝兒子高偉同早日結婚,好繼承高家的香火。終於有一天,偉同向父母坦言已有心上人。高母聞知喜訊欣然來到了紐約,為兒子操辦喜事。來到美國的高母,非常喜歡兒媳婦顧威威。
參考資料來源:
創作背景
《推手》的成功,使台灣中影公司對李安更加有信心,決定投拍題材比較敏感的《喜宴》,仍舊由庫德瑪西恩公司再度合作製片。這部關於同性戀的影片的基本素材來自李安身邊的一個真實故事,李安並沒有本著獵奇的態度拍攝這樣一個當時還很敏感的題材,而是強調一個家庭——一個“正常”的家庭面對這個問題的多向度反應。在這裡,同性戀固然是一個特殊的題材領域,但李安成功地把它拉回到普通生活之中,放到家庭這個社會基本單位中加以考驗,得出最為現實也最有人情味的試驗結果。父親形象又一次出現在這部影片之中,作為家庭最權威的代表,成了李安影片的一個標誌。影片上映后獲得更為盛大的成功,曾成為 93年全球回報率最高電影,在歐美大受歡迎。不僅獲得第三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導演、編劇獎以及觀眾投票最優秀作品獎,而且還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第十六屆亞洲人、美洲人國際電影節最佳編輯獎,李安也一躍成為世界知名導演。
幕後花絮
1、李安挑演員相當謹慎,拍《喜宴》找不到適合的男主角,他一度想自己演高偉同這個同性戀角色。
2張
《喜宴》劇照
2、高偉同的扮演者趙文瑄參演此片前曾是空少。當時,他把試鏡帶寄給李安看,居然讓李安和他兒子整整笑了一個星期。李安對他的評價是“這個人完全不會演戲”,但儘管如此,李安還是選中了這個英俊但不會演戲的人做男一號。李安認為,“導演就是教演員演戲”。
3、出現在喜宴的眾多客人中也包括導演李安。
4、李安是本片拍攝6年前寫的劇本,本片拍攝的前一年——1992年,李安導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推手》。
5、影片前半部的劇情來自李安好朋友Neil Peng的親身經歷,他也參與了本片編劇。
6、影片中Simon給新婚的二人做飯那晚出現穿幫鏡頭,在不同角度的鏡頭中西蒙手裡的筷子有變化,身邊的碗也不時出現、消失。
7、李安在柏林電影節上憑藉《喜宴》拿到金熊獎的時候,張藝謀是評審團主席。2007年,張藝謀任主席的評委會又把威尼斯的金獅頒給了李安的《色·戒》。
8、徐立功回憶,《喜宴》獲得金熊獎后擺慶功宴,當天李安一看到桌子上的魚翅湯就哭了起來,後來徐立功到廁所悄悄問他才知道,那碗魚翅,讓他想到美國家裡的太太和孩子,在他從事電影工作奮鬥過程中,家裡過得很苦,他得到了榮耀,有人請他吃魚翅,這是妻兒多年吃不到的,他很希望家人能夠跟他一起分享這碗珍貴的魚翅。
發行上映
2張
《喜宴》宣傳海報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德國 | 1993年2月(柏林國際電影節) |
美國 | 1993年8月4日 |
加拿大 | 1993年9月15日(多倫多電影節) |
英國 | 1993年9月24日 |
法國 | 1993年10月6日 |
德國 | 1993年10月7日 |
加拿大 | 1993年11月19日 |
澳大利亞 | 1993年12月2日 |
荷蘭 | 1993年12月9日 |
西班牙 | 1993年12月17日 |
韓國 | 1993年12月24日 |
菲律賓 | 1994年4月8日 |
阿根廷 | 1994年4月21日 |
瑞典 | 1994年8月5日 |
芬蘭 | 1994年8月26日 |
希臘 | 2005年6月24日 |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 1. Good Machine |
---|---|
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
Ang Lee Productions | |
發行公司 |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
Roadshow Entertainment Video | |
Roadshow Entertainment | |
Transeuropa Video Entertainment | |
Samuel Goldwyn Company | |
Film Arte | |
Arthaus Filmverleih | |
Golem Distribución S.L | |
Flashstar Home Vídeo | |
CBS/Fox | |
KOCH Media Deutschland GmbH | |
Good Machine | |
Sandrew Metronome Distribution Finland | |
UGC Distribution | |
Alliance | |
Herald Ace Inc | |
New Star | |
Homescreen |
參考資料來源: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獎人 | 所獲獎項 | 結果 |
1993年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喜宴》 | 金熊獎 | 獲獎 |
金馬獎 | 第3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喜宴》 | 最佳影片 | 獲獎 | |
李安 | 最佳導演 | ||||
郎雄 | 最佳男配角 | ||||
歸亞蕾 | 最佳女配角 | ||||
李安 馮光遠 | 最佳原創劇本 | ||||
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 | 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 | 《喜宴》 | 最佳影片 | 獲獎 | |
1994年 | 美國獨立精神獎 | 第10屆美國獨立精神獎 | 《喜宴》 | 最佳長片 | 獲獎 |
李安 馮光遠 詹姆士·沙姆斯 | 最佳編劇 | ||||
歸亞蕾 | 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
金素梅 | 最佳女主角 | ||||
米切爾·利希藤斯坦 | 最佳男主角 | ||||
奧斯卡獎 |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 | 《喜宴》 | 最佳外語片 | 提名 | |
美國金球獎 | 第51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喜宴》 | 最佳外語片 | 提名 |
2張
《喜宴》宣傳照
該片在題材上延續了導演李安對於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倫理道德衝突以及由此所引發的複雜的人際情感糾葛的關注。影片前半部分的鋪排也許會讓人覺得它埋藏的火藥引子足夠去炸毀一座囚禁個體幾千年的倫理建制,其間叫人咀嚼玩味的問號俯拾皆是。但李安在如此紛繁複雜的問題面前所顯示的,不是去肯定或顛覆任何道德價值觀的思想銳度,而是其氣定神閑的敘事能力。李安的出色之處在於能把這諸多線索加以巧妙編織,並在一層一層展開故事,推向戲劇衝突高潮的同時,對各種人物細緻到位的刻畫和對諸多價值、情感的裂縫用一種普遍的“愛”的名義來小心翼翼的加以平衡。(新浪網評)
李安劇中的父親形象向來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僅從這部影片來說,這個父親是個知識分子的代表。他懂英語,能聽明白simon和偉同之間的爭吵是片中的一個重大情節點。他曾經逃婚從軍,擔任師長,年老時仍然堅持鍛煉(大步走),然後喝橙汁吃藥,是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這個父親對兒子的舉動最終是妥協的,在大家都在辛苦瞞著父親事實的時候,其實最心酸的何嘗不是父親。他在simon生日的時候對他說出了這一切,“如果我不讓他們騙我的話,我怎麼抱的了孫子。”simon聽不懂高父的最後這句感嘆,說了一句“I don`t understand”,高父也意味深長地回了他一句“I don`t understand”。一語雙關,聽的人無不心酸。(時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