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務省

日本外交機關

日本外務省為日本政府負責對外關係事務的最高機關,也是自1885年(明治十八年)改內閣制以來,唯一沒有變動的中央機關。依據《外務省設置法》第3條規定,外務省的任務是以和平及安全為主軸推動對外關係,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隨著國際情勢變動而調整其外交政策,以增進國家及人民之利益。

外務省主掌外交政策、外交使節、通商航海、條約等國際法規締結與運用,與外國政府交涉、情報收集、分析及發送、在外日本人保護與文化宣傳活動等國家對外事務。

外務省首長為外務大臣,內部部局有大臣官房與綜合外交政策局等10局,審議會有外務人事審議會與海外交流審議會,設施等機關有外務省研修所,特別機關有駐外使領館。

概況


日本政府以和平及安全為主軸推動對外關係,本身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隨著國際情勢變動而調整其外交政策,以增進國家及人民之利益,由於日本積極躍升國際主要大國地位,如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此一目標,其外交系統內亦有派系,以語言可分為主要的知美、知華、知俄三派;以學校出身可分為東大派(東京大學畢)、如水會(一橋大學畢)、外大派(東京外國語大學畢)和大凰會(創價大學畢)等主要派系。

歷史


1993年(平成5年)將外交政策局併入新設的國際情報局。
川口順子任外相時期,2004年(平成16年)8月1日將領務移民部升格為領務局,廢除國際情報局,並將條約局改製為國際法局。
2006年(平成18年)8月1日將各單位編製成現行組織架構,為應因日漸強化的印度與東南亞各國關係,因此在亞洲大洋洲局下設南部亞洲部,經濟合作部與國際合作部下的援助開發辦公室合併成立國際合作局,而國際合作部下的對外財政關係部門均併入外交政策局,國際合作部就此廢除。

職責


外務省是負責日本國對外關係的行政機關,包括對外政策、派駐使節、通商航海及締結條約的事項,並且作為駐外單位與國內政府溝通的橋樑,負責情報收集分析、旅外僑民照顧及保護和文化宣傳等事務。

官邸


外務省辦公大樓位在東京都千代田區霞之關二丁目二番一號,由北樓、中央樓、南樓及新生樓排成口字型組成,南樓以前是科學技術廳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辦公處,因中央政府再造計劃重新編製政府體系而遷出。
飯倉別館(飯倉公館)
1971年建成以後,與外國元首及外交部長會談或特別會議均在此處召開,在此館建成以前多是在迎賓館舉行,該館一部份為外交史料館所用,收藏幕末至開國時期的外交歷史檔案。
飯倉別館靠近外務事務次官官邸,位於東京都港區麻布台一丁目五番三號。

組織


主管領導

外務大臣:河野太郎(こうのたろう)
外務副大臣:佐藤正久(さとうまさひさ)、中根一幸(なかねかずゆき)
大臣政務官:岡本三成(おかもとみつなり)、堀井學(ほりいまなぶ)、堀井巌(ほりいいわお)
外務事務次官:負責部內各單位事務,下設兩名外務審議官。

下屬單位

大臣官房、監察查察官、儀典長、外務報道官、廣報文化交流部、綜合外交政策局、軍縮不擴散暨科學部、亞洲大洋州局、南部亞洲部、北美局、中南美局、歐洲局、中東非洲局、非洲審議官、經濟局、國際協力局、地球規模課題審議官、國際法局、領事局、國際情報統括官、審議會等、獨立行政法人評價委員會、外務人事審議會、海外交流審議會、外務省研修所。
外務省由外務大臣官房和10個局和3個部組成,從業人員約2550人。外務大臣官房和外交政策總局負責所有部委外,每個地區有五個地區局(亞太、北美、拉丁美洲、歐洲、中東和非洲)和4個職能局(經濟、國際合作、國際法、領事官員),並設有國際情報和分析服務官,負責收集和分析信息。外務大臣官房下設外務省新聞秘書、國際文化交流處,外交政策總局下設裁軍與核不擴散與科學司,亞太事務局下設南亞司,中東和非洲事務局下設非洲司。
駐外外交使團包括大使館、總領事館和常駐使團。共有約3,450名員工在這些駐外外交機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