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鰈

石鰈

石鰈魚與高眼鰈外形近似。一般體長20~30厘米,體重250~400克。主要分佈於溫帶及寒帶地區,肉質近似刺黃蓋鰈,耐貯藏。

概述


以海洋島漁場,石島漁場和遼東灣漁場產量較多。

形態特徵


體無鱗,小形魚完全裸出,稍大魚則有粗糙骨板出現,通常沿背鰭與臀鰭基底以及側線排列為3縱行,頭部及尾柄上下亦有小骨板;無眼側完全裸出。側線略呈直線狀,有顳上枝。背鰭起點偏在無眼側,約與上眼前緣相對。腹鰭略對稱。尾鰭后緣圓形或截形。有眼側褐色或灰褐色,或有小形暗色斑紋。
其區別於高眼鰈的主要特徵是:背鰭腹鰭邊緣均有堅硬狀不規則的石骨數塊,故名“石崗魚”。石骨與魚體大小相關,魚大則石骨大,魚小則石骨小,一般大者如蠶豆大。牙小,上下頜各一行。頭小,略扁。兩眼均在頭的右側。側線較直、明顯、前部微突起。有眼一側被櫛鱗、呈褐色或灰褐色;無眼一側被圓鱗,呈銀白色,有的身上和鰭上有小形暗色斑紋。
石鰈
石鰈

經濟價值


石鰈魚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冷溫性底層高檔海水魚類,其肉質、口味和營養價值均可與牙鮃魚媲美,而生長速度、低溫耐受力和攝食習性又明顯優於牙鮃魚,適宜淺海網箱養殖,可直接在海上越冬,從而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近年來,石鰈魚養殖由於人工育苗技術難以解決,完全依賴采捕自然苗,因而一直未能得到大規模發展。
肉質近似刺黃蓋鰈。鮮魚比較耐貯藏。食法與刺黃蓋鰈同。因而很受東北地區消費者歡迎。此外,石鰈魚也是出口創匯商品。

產地產季


主要分佈於溫帶及寒帶地區、我國主要產於黃海、渤海。以海洋島漁場,石島漁場和遼東灣漁場產量較多。生產季節為春秋兩季,以秋季產量較大。遼寧長海縣盛漁期為9~10月份,產量頗豐。

人工繁殖


經研究人員實驗,人工培養條件下,石鰈親魚性腺雖能發育,但難以自然產卵,需人工催產。石鰈性腺發育適宜水溫為4~10℃,受精卵正常孵化水溫為4~8℃。在6~10.5℃條件下,經34天培育,共獲1.3cm接近完成變態的稚魚804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