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孫樵的結果 展開

孫樵

唐晚期著名文學家

孫樵(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後在世),字可之(《文獻通考》作隱之,此從新唐書藝文志注),關東人。晚唐著名文學家。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後在世。晚年寓居遂州方義縣,並葬於方義縣長樂山。

人物簡介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八五五年)登進士第,官至中書舍人。廣明初,(公元八八o年)黃巢入長安。樵隨僖宗奔赴歧隴,授職方郎中,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樵嘗刪擇所作,得三十五篇,為《經維集》三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所做古文,刻意求新,自稱是韓愈的四傳弟子。

文學著述


開元雜報
《經維集·讀開元雜報》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數十幅的簡明朝政公報的抄件,並稱之為“開元雜報”,也是我國最早的封建官報。孫樵說它的外觀是零散的"數十幅書",內容"系日條事,不立首末",所記載的大都是開元所間的朝廷政事,包括"某日皇帝親耕籍田,行九推禮","某日百僚行大射禮驚天動地安福樓南","某日諸蕃君長請扈從封禪"等等。我國新聞史學家確認開元雜報是一種由駐在首都的官員們向地方傳發的封建官報。它沒有固定的刊期和報頭,"開元雜報"只是後人對它的一種稱呼。它不是印刷製品。孫樵所看到的,也只是流傳於當時社會的它的零散抄件。有關"開元雜報"的記載,說明中國封建官報起始的時間,不會晚於唐朝。鑒於前此的古代文獻中還沒有發現有關報紙的記載,"開元雜報"被認為是中國最古老的報紙,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

作品選讀


何易於拉縴
何易於嘗①為②益昌令,縣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嘗乘春自上游,多從③賓客歌酒。泛舟東④下,直出益昌旁。至則索民挽舟。易於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驚問狀,易於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⑤。易於為⑥屬令,當⑦其無事,可以充役。”刺史與賓客跳出舟,偕騎還去⑧。
譯文
何易於曾經做益昌縣縣令。益昌縣離刺史的治所四十里,縣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刺史崔朴乘著春光明媚,帶了許多賓客,坐著大船,唱歌喝酒,從上游放舟東下,船一直到益昌縣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縴。何易於就把朝版插在腰帶里,拉著纖,與幾個民夫一起拉著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發現縣令在拉縴,很吃驚,問他為什麼。何易於說:“現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於春耕,就在侍弄春蠶,一點點時間都不能損失。易於是您主管下的縣令,現在沒啥事干,可以來承當這個差使。”刺史聽了,和幾個賓客跳出船艙,上岸騎馬一起回去了。
註釋
①嘗:曾經。 ②為:做。 ③ 從:隨從.。④東:向東。⑤奪:搶,這裡作佔用。⑥為:是。⑦當:正。⑧去:離開。
簡析
何易於勤政愛民,一身正氣,敢於抵制上級胡作非為的行為實在令人欽佩,值得大書特書。孫樵在《書何易於》中說,何雖“不得志於生時,必將傳名於死後”。果然,《新唐書》作為廉吏為他立了傳。

相關雜記


《孫樵集》一則
(唐朝)何易於曾經擔任益昌縣的縣官,益昌縣縣治距離刺史公署四十里,縣城在嘉陵江南岸。州官刺史崔朴趁著大好春光,從上游帶隨大批賓客,高歌飲酒,乘坐大船順流而東,直接向益昌城旁駛去。到了這裡就要民夫拉船。何易於便把
笏板插到腰帶上,拉著船沿江岸上下奔走。崔朴吃驚地詢問他這是怎麼一回事?何易於說:
“如今 他們的工夫正是春天,百姓不是耕田便是養蠶不可佔用。我是縣官,正好沒有事,可以充當這一勞役。”崔朴與賓客聽了跳下船來,一道騎馬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