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東巡

康熙東巡

東巡”是指清朝統治者出關告祭祖先,拜謁陵寢、寄託孝思,還會考察沿途民情吏治、了解地方邊備敵情、安撫少數民族、慰問勛舊遺族,同時賞賜、懲罰、免賦或是告赦天下等。因此,“東巡”不單純是清帝祭祖謁陵,告慰祖先,同時也是一項帶有極強國務色彩的政治活動。清帝東巡祭祖始於康熙,其在位年間曾三次東巡。

由來


東北地區是清朝的發祥之地,也是祖宗陵寢所在。清朝皇族,十分重視對先祖的祭祀。據《盛京內務府檔》記載,每逢清明、中元(農曆七月十五)、冬至歲暮(農曆十二月廿八或廿九日),關外的永、福、昭三陵都要舉行“四時大祭”。每月朔望,都要舉行小祭。清朝入關后,從順治八年起,還將十月朔,改為大祭。到了皇帝、皇後生日和國家慶典時,也要舉行特別的祭告儀式。在各種祭祀中,最隆重的還是“清帝東巡”時的祭祀。

歷史


清帝東巡祭祖始於康熙,其在位年間曾三次東巡。之後的乾隆嘉慶道光等人也都不忘祖訓,出關祭祀先祖。清入關后的二百多年裡,統治者先後東巡共計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