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晞

宋晞

宋晞是1920年生於浙江省麗水縣,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史地系,曾獲浙大碩士,是台灣史學家。

正文


宋晞(1920-2007),浙江省麗水縣人,台灣史學家。宋氏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史地系,曾獲浙大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韓國建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簡述


宋晞1937年從省立處州初級中學畢業后,即考入省立杭州高級中學。1941年抗戰期間,又考入國立浙江大學龍泉分校中國文學系,學習兩年後,長途跋涉到了貴州遵義浙大總校轉入史地系繼續學業。1944年秋,他開始師從陳樂素教授做學士論文,次年以優異成績升入史地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1946年秋,回到杭州浙大原校繼續跟樂素師作碩士論文。1947年夏,畢業於浙大史地研究所,留校任史學助教,負責調查京滬、滬杭南鐵路沿線的名勝史跡,寫成《西湖圖景》,供上海鐵路局開展旅遊事業之用。次年秋,應國立海疆(專科)學校之聘,赴福建泉州任史學副教授。以近一年時間,走訪當地古迹,寫成《宋泉州南安九日山石刻之研究》專文。1949年8月,他應原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其昀先生之邀,赴寶島台灣工作,至今已50餘年。其間,宋師多次出席國際學術會議與講學,訪問過亞、歐、美、澳四大洲。1954年冬奉派赴美任台灣在美教育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秘書,同時進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史學所研究歐美近代史,獲碩士學位。在美時考察美國各地名勝古迹。1957年夏,奉調任台灣駐美大使館文化參事處文化專員。於翌年返台,協助張其昀先生在台北市陽明山華崗創辦中國文化學院(后改為中國文化大學),先後擔任史學系教授、系主任兼博士班導師、所長、第四任校長以及文學院院長等職,致力於教育事業,造就了眾多高級人才。1974年,韓國建國大學授予他名譽文學博士。
宋晞早年追隨國民黨黨國大老,地理學者張其昀來台,任職於革命實踐研究院、國防研究院,並曾赴美擔任中華民國教育部文化參事。稍後則協助張其昀參與籌組中國文化學院一事,歷任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主任、史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院長、第四任校長,著作頗豐,為知名的宋史學者。2007年3月22日,因車禍於台北松山國軍總醫院離世。

成就


宋晞為著名學者陳樂素(陳垣之子)之高足,長於宋史研究,旁及史學史、方誌學,其代表作品有《宋史研究論叢》、《旅美論叢》、《中國現代史論叢》等十餘種,發表論文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