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鎮

廣東省韶關市下轄鎮

烏石鎮,隸屬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位於韶關市曲江區南部,是曲江區南邊重鎮之一,距曲江中心城區1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馬壩出口處5公里,距沙溪出口處4公里,南鄰英德市沙口鎮,東靠翁源縣及本區沙溪鎮,西依北江河,以北江河為界與本區的樟市鎮隔河相望,北靠馬壩鎮。烏石鎮處於筆架山峰的南麓,地勢東高西低,向西南傾斜,東面是筆架山脈延伸全鎮,形成狹長地帶,全鎮有楊梅、展如、石角3條溪流,溪長均約30公里左右,由東向西注入北江。全鎮轄6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共90個自然村,2006年3月6日合併大坑口鎮,烏石鎮政府駐地不變。

2021年6月,曲江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9278人。

歷史沿革


在烏石鎮的南側平地矗立著兩塊天然巨石,呈橢圓形,烏黑髮亮,蔚為奇觀,“烏石”之名由此而得。據《曲江縣誌》記載:烏石街在清康熙十一年(1673年)由楊梅遷至烏石,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民國時期設烏石鄉,先後屬九區、六區、一區管轄。1949年後屬馬壩區,同年撤區並鄉,成立大坑口鄉。1958年併入樟市人民公社。1959年從樟市人民公社分出,合併沙溪人民公社為烏石人民公社。1961年與沙溪人民公社分開,成立烏石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設區,1986年12月又撤區建鎮。1989年把村委會改製為管理區,其管轄範圍不變,1998年11月韶關市和曲江區以烏石為試點,又把管理區改製為村民委員會。2006年3月6日合併大坑口鎮,烏石鎮政府駐地不變。
座落鎮內的月華寺相傳是在南北朝時期由天竺僧智葯創建,是招提朗法師演法之地,該寺靠近北江之濱,是一座長約50米、寬約20米的三層古式建築,有“三寶殿”、“祖師殿”等殿堂。建國后,這裡曾辦過農業中學,雖經歷史風雨,它的構架依然尚未塌圯,在近兩年善信的樂捐下,大殿已重新建起且免費開放。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床板嶺遺址位於鎮東約200米處的一座長方形的山岡上,遺址中心位於北端台地,地勢較高,面積約2400平方米,1959年起,曾經幾次調查,遺物多暴露於耕地面上,陶器有尖砂粗陶和質軟陶兩種,1984年曲江區政府將該遺址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冬,廣東省博物館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2個多月的正式發掘,面積達976平方米,共清理墓葬13座,出土了一批有歷史價值的文物。
烏石,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是革命英烈梁展如的故鄉。梁展如於1924年在曲江開展農民運動,帶領曲江人民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1925年建立曲江縣第一個黨組織,任中共曲江縣委第一任黨支部書記;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變后,任北江工農自衛軍總指揮部的軍需長,南返農軍的總指揮,先後參與並領導了仁化暴動、曲江西水暴動、英德雞麻湖暴動和魚灣暴動,給國民黨反動派予以有力打擊。抗戰期間的1938年梁展如負責恢復了曲江縣黨組織,先後分六批選送了10多名愛國青年北上延安;1948年3月在翁源黃竹坪戰鬥中,帶病突圍,不幸被捕,堅強不屈,同年4月28日在翁源官渡英勇就義。解放后,鐵道部門為了紀念他,在他的家鄉曲江縣烏石鎮鵝鼻洞鐵路線上建立了展如站(后因火車提速而撤併),曲江縣人民政府為了紀念他,把他所在的小學命名為展如小學。
2004年,在區老促會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梁展如先前生活和居住的地方興建了梁展如故居,該建築為紅磚瓦房結構,共2間,在故居內陳列有他生前生活用品、他本人相片(因為在革命時期,沒有照相設備,同時為了保密,他本人生前沒有留下一張照片)及描繪他當時戰鬥過程的圖畫,現在它作為一個愛國教育基地,成為了我區又一個紅色旅遊點,經常有人去梁展如故居參觀並悼念他。

人口


2021年6月,曲江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9278人。

地理環境


烏石鎮,地處東經113°32ˊ26″~113°48′57″和北緯24°33′00″~24°38′00″之間,位於韶關市曲江區南部,是曲江區南邊重鎮之一,距曲江中心城區1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馬壩出口處5公里,距沙溪出口處4公里,南鄰英德市沙口鎮,東靠翁源區及本區沙溪鎮,西依北江河,以北江河為界與本區的樟市鎮隔河相望,北靠馬壩鎮。烏石鎮處於筆架山峰的南麓,地勢東高西低,向西南傾斜,東面是筆架山脈延伸全鎮,形成狹長地帶,全鎮有楊梅、展如、石角3條溪流,溪長均約30公里左右,由東向西注入北江。該鎮土地肥沃,山林茂盛,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其它經濟作物和漁業生產。
全鎮行政區域117.3平方公里,14879.78畝(991.89公頃),其中水田11780畝(785.28公頃);山地面積7113.59公頃,轄區內有儲量豐富的石灰石、高鎂石、白雲石等礦產資源和豐富的水利資源,可開發的水資源蘊藏量1萬千瓦,石灰石儲量8億多噸。全鎮轄6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共90個自然村,總戶數有6843戶,人口21051人,其中農業戶2954戶、農業人口12552人,農村人平收入為4245元,勞動力11327人。全鎮現有中學2所、共28個班,在校學生850人,教職員工78人;小學4所,共36個班,在校學生1013人,教職員工66人,入學率和畢業率達100%;幼兒園1間,共3個班,在園幼兒80人,教職員工5人,“普九”教育的各項指標達到國家的有關規定;鎮衛生院2所,有醫護人員52人,設有2個門診和醫療、護理、防保、內兒婦、外、中醫、藥劑、放射等科室,有B超機、心電圖機和X光機等10多種儀器設備,住院部設有病床12張,全鎮6個村委均有衛生醫療站,有醫護人員6人。鎮文化站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擁有圖書1.5萬多冊,(1995年鎮文化站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特級文化站),籃球場等文化娛樂場所17個。

交通


烏石鎮水陸交通十分便利,京廣鐵路、省道S253線公路、西線公路和北江河由北至南貫穿烏石全境,羊城鐵路總公司在烏石鎮境內設有2個火車站,火車年貨物中轉量180萬噸,客運量10萬人次;境內設有汽車站,公共交通設施齊全,完成鄉村公路水泥硬底化改造,實現“村村通公路”,運營的公交車途經全鎮中心及下轄村委會、行政村;有2個市屬貨物運輸車隊,擁有汽車40多輛,年貨物運輸量130萬噸。大小客運汽車年載客量9萬多人次,擁有年貨物吞吐量100萬噸的10多個泊位水運碼頭。
烏石鎮鎮域內企業120多家,個體工商戶380多家,鎮內有省屬韶關發電廠、省電力一局韶關公司、省火電安裝公司韶關工程處、市屬50萬伏變電站及蒙浬綜合型水電站、烏石港有限公司、生威紙品處理廠、民鑫建材有限公司等大型廠礦企業。2007年全鎮工業和個體工業總產值為43926萬元,對比去年增97%,這些工業企業主要是以科技、煤灰開發、建材開發、礦產品加工、倉儲業、水陸運輸業等為主。

經濟


城鄉建設

自1994年來,烏石鎮共投入2000多萬元用於教育、衛生、城鎮等各項事業的建設。1994年起,鎮內各機關單位逐漸向新城區遷移,新城區逐步新建了國稅、地稅、財政、信用社辦公大樓、中心小學綜合教學樓、中學飯堂、教師宿舍樓、農技綜合樓、衛生院新門診大樓、新農貿市場等。改造鋪設了府前路、麥田街,完善了街道、路燈、農貿市場、供水、供電等公共設施建設,城鎮面貌煥然一新。為引導鼓勵農民和投資商在新城區建房辦企業,1996年1月28日鎮政府辦公地址從舊城區搬遷至新城區中心辦公,佔地面積15畝,全面帶動了新城區的發展,使新城區建設躍上了一個新台階。全鎮農村自1995年以來興建了60條樓房化的現代文明新村,2000多農戶進行了農房改造,人均居住鋼筋混凝土樓房和紅磚瓦房面積達18.2平方米。90個村民小組實現了村村通車、通電、通電話。98%的農村人口用上了自來水,100%的行政村開通了閉路電視。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覆蓋率達90%。
烏石鎮黨委、政府提出“客商發財我發展”的理念,不斷優化和提升投資營商的“軟硬”環境,真誠為前來投資的客商提供優質服務。制訂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整合土地資源,為前來投資的客商提供廠房、場地及水電設施等硬體服務;強化服務和責任意識,創立服務型政府,完善黨風廉政建設,杜絕不正之風,禁止“吃、拿、卡、要”等行為,主動協調處理好企業與村委會、村小組因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矛盾糾紛,積極與各相關職能部門加強溝通聯繫,協助解決企業在經營過程遇到的問題。
烏石鎮歷來鄉風民風淳樸,愛國家、愛集體,熱情好客早已蔚然成風。多年來,在這裡投資建廠經商的客人都可以感覺到烏石是投資置業的熱土。

取得成績

烏石鎮黨委、政府以招商引資統攬工作全局,把握住農業和農村工作重心,積極推行“農業穩鎮、工業強鎮、第三產業興鎮、和諧穩鎮”和發展北江河沿岸經濟帶的經濟發展策略,使全鎮的經濟呈現出良好態勢,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8529.8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830萬元,比增0.4%;農業總產值3699.8萬元,比增3%;農業經濟總收入17625萬元,比增11%;鄉鎮企業總收入14736萬元,比增2.7%;農村人平純收入4245元,鎮財政收入為5520.5萬元,比增18%;工商稅收4212.4萬元,比增35.5%。
大力推進農村農業工作,2007年優質稻種植面積達7000畝,總產量達3469噸;生豬飼養量23200頭,存欄量9200頭;三鳥飼養量11300隻,出欄量83000隻;蔬菜種植面積8280畝,花生4550畝;建有筍竹基地12000畝,山地綜合開發1500畝;蔬菜種植專業村3個,毛竹生產專業村2個,魚塘放養面積104公頃(其中池塘104公頃、山塘75公頃);年產值5萬元以上的養牛、養豬、養雞、養魚等專業大戶共有50多戶。種植麻竹15000畝,扶持發展了坑口、烏石等6戶麻竹種植戶。
依靠韶關發電廠、蒙里電站等駐鎮企業的輻射帶動,通過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烏石的地域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沿北江河興建的蒙里電站、煤灰磚廠、沙石貨場、永順礦產有限公司、烏石港有限公司、造船廠、水泥廠、選礦廠、硫酸廠、硫化鋅廠、南港儲運公司等龍頭骨幹企業發展態勢良好,其中烏石港有限公司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是北江河粵北段最大的水運碼頭,可停靠500—800噸船舶,5個裝卸船位,2台塔吊及配套設施,年吞吐量200萬噸,擁有年加工能力30萬噸煤灰粉磨加工廠,40多台重型專業運輸車輛。目前全鎮形成了電力、煤炭、礦產、加工、運輸、建築材料、工業用品等具有區域經濟特色的沿江經濟發展格局。

發展方向

一是繼續圍繞“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目標,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化農業結構,發展優質新品種,形成一鄉一品。通過農業招商,現在我鎮引進了2個綜合型種養基地,3戶大型養豬專業戶,逐步擴大麻竹、葡萄、沙糖桔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和水產、生豬、黑山羊養殖量,輻射帶動農民掌握先進技術,重視推廣科技興農,發展經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是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增創發展新優勢,著力培養經濟增長點。1、做好協調工作,全力以赴推動韶關發電廠2×600MW機組建設,爭取鎮屬企業上新項目;2、圍繞已落戶鎮內的世界企業500強之一的中海油倉儲項目建設,繼續做好跟蹤服務工作,促成早日開工建設;3、完善城區規劃,加大力度推進烏石鎮舊城區改造工程,改善投資、居住環境,同時扶持烏石港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做大做強;4、積極爭取台灣大型水泥廠在鎮境內落戶,提前做好台灣水泥廠建設的規劃用地準備等協調服務工作。5、爭取投資2億元、年創稅8000萬元的大型玻璃廠早日落戶我鎮。
此外,完善城區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城鎮建設成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經濟發達,富有地方特色和風貌的具有較強輻射和帶動能力的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積極支持參與全民創業,形成“創業富民,富民強鎮”氛圍;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大局,重視信訪和社會綜合治安治理工作,想方設法將人民群眾內部矛盾解決萌芽階段。

獲得榮譽


通過多年努力,成效顯著,社會各項事業穩步向前發展。2004年蒙里村委會被國家民政廳、司法廳授予“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榮譽稱號;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設文明鎮”榮譽稱號,被市政府授予“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7年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鎮”榮譽稱號;坑口村委會被市委授予“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我鎮連續多年被區委、區政府授予“文明鎮”、“先進黨委”、“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8年我鎮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榮譽稱號。同時被區委、區政府授予“文明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