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馬壩鎮的結果 展開

馬壩鎮

廣東韶關市曲江區省級中心鎮

馬壩鎮位於粵北中部、韶關市區南部,是曲江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屬省級中心鎮,距韶關市區中心15公里,管轄建制村委會16個、社區居委會8個,總面積187.5平方公里,總人口162512人(2020年)。

馬壩鎮境內地勢由東向西南傾斜,屬丘陵地貌。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0.1℃,年平均降水量在1600毫米,自然資源豐富,有林地13.4萬畝,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境內有至今有1500多年歷史的被稱為“南宗祖庭”的南華禪寺,史前古人類“馬壩人”遺址、“石峽文化”遺址等人文景觀,韶關“十大景觀”中,馬壩鎮獨佔其三。

2019年,馬壩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00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0%。

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曲江縣在馬壩設外廂氵算溪都。
民國時,先後改設曲江第一區署和第五區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曲江縣第一區、馬壩區。
後分為馬壩鎮和馬壩人民公社。
1979年,馬壩鎮為馬壩公社所環抱。
1983年11月,馬壩公社改稱馬壩區。
1986年12月,馬壩區併入馬壩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壩鎮,位於曲江區北部,東與大塘、沙溪接壤,南與烏石為鄰、西與白土鎮相接、北與湞江區樂園鎮相毗連,行政區域面積188.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馬壩鎮地處曲江中部,居曹溪河下游,地勢由東向西南傾斜,屬丘陵地貌。

氣候特徵

馬壩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0.1℃,年降水量1600毫米。曹溪河流經12個管理區,於龍崗的大門山與水文出口注入北江河。

自然資源


馬壩鎮資源主要有煤炭、木材等。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馬壩鎮轄7個社區、16個行政村。
中華路社區府前路社區安山路社區朝陽路社區東風路社區城東社區
山子背社區城南路居民委員會農場村馬壩村馬壩村安山村
龍崗村水文村新村村樂村坪村山子背村松山下村
演山村轉溪村南華村石堡村爐頭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馬壩鎮戶籍人口110083人。

經濟


1979年,馬壩公社農村耕地面積2480.87公頃。糧食總產量16190噸。農業總產值不足300萬元。作為新設縣城的馬壩鎮有2個生產大隊、10個生產隊。2952戶18604人。農村總勞動力623人。農村耕地面積65.33公頃,糧食總產量21.8噸。2000年,農村耕地面積1825.4公頃,糧食總產量15567噸,農村社會總產值,52850.39萬元。
1992年,馬壩鎮工農業總產值1.5637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0856億元,佔總產值的69.4%;農業產值4779.45萬元,佔總產值的30.6%。全鎮有工業企業2796家,其中國營企業幾十家,股份制、集體、個體企業2000多家。工業門類有冶金、鑄造、機械、化工、選礦(銻、銅、鉛、鋅等)採掘、印染、印刷、建築、建材、服裝、繅絲、電力、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農業方面已形成油粘米、油菜、花生、黃豆、甘蔗、蠶繭、蔬菜、水果、蘑菇、“三鳥”、水產等商品基地。油粘米的加工出口已形成批量,成為該鎮外向型企業之一。在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佔53.34%,林業佔0.76%,畜牧業佔30.85%,副業佔3.24%,漁業捕撈佔11.81%。
馬壩鎮自古是粵北地區工農業產品的集散地之一,集商貿、旅遊於一身,商業貿易活躍。有1座貿易中心市場和4個專業市場,總面積4190平方米。全鎮商業戶2445戶。1992年底,集市貿易成交額3039萬元,社會商品零售額3100萬元。
1979年,馬壩公社有社隊企業76個、從業人員1069人,企業總收人237.68萬元,實交國家稅金5.27萬元,稅後純利潤62.46萬元。2000年,馬壩鎮的四級企業4767個、從業人員15638人,企業總收入8.4315億元,實交國家稅金981萬元,稅後純利潤9647萬元。企業中私營和個體企業總收入6.9813億元,佔全鎮企業總收人的82.8%;鎮村企業總收人1.4502億元,佔全鎮企業總收人的17.2%。
2019年,馬壩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00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0%。

文化


地名由來

馬壩鎮因境內馬鞍山南麓有曹溪沖積的河灘地,俗稱壩地,故名。
樂村坪在曲江縣城北6.5公里。屬馬壩鎮。駱姓最早在此置居,原稱樂坪村,后稱樂村坪,樂由駱諧音而來。
曹溪在曲江縣城東南5公里。屬馬壩鎮。因村處三面環山的河谷地帶,村前有曹溪流過。又相傳有鄉人曹步良舍宅為寺,故唐六祖慧能居此,大興佛法。古迹有南華寺,柳宗元有曹溪第六祖賜溢碑文。
演山在曲江縣城東南9公里。屬馬壩鎮。原稱燕山,因三面環山形似燕窩形得名燕山,后諧音成演山
氵算溪在曲江縣城東偏南4.5公里。屬馬壩鎮。因演山峽長,谷底溪流迴轉,故名轉溪,后諧音成氵算溪。清康熙六年(1667年)設氵算溪都。

石峽文化

早在12.9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馬壩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馬壩先民就已在這片故土上漁獵種植、繁衍生息。

特產美食

馬壩油粘米
馬壩油粘米是廣東優質大米之一。米粒尖幼細長,晶瑩潔白,成飯後油潤香軟,相傳已有400多年栽培歷史,曾遠銷東南亞及港澳等地。流傳有“馬(壩)龍(崗)陽(崗),油粘大米出外洋”的說法。
南華李果
南華李果中珍品因僧人最先栽培於南華寺而得名,相傳清代曾被列為貢品與別種李子相比較,南華李果型美觀,表面蒙有一層臘質的白霜,果熟后核、肉自然分離,尤以果肉清甜美、爽脆無渣大受食客讚譽。
南華草菇
南華草菇據聯合國菇類學會專家考證,南華寺僧人以稻草培育的南華草菇是世界栽培草菇的起源,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南華草菇香味濃郁、鮮嫩爽滑,為草菇中的上品,清代列為貢品,每年進貢朝廷,故有貢菇之稱。
南華茶
南華僧人以殼斗科稠木嫩葉按茶葉加工方法製成,其茶色橙紅,香味芬芳,尤其以甜味濃重區別於一般青茶而成為南華寺特產。

交通


馬壩鎮是粵北僅次於韶關市的又一交通樞紐,京廣鐵路穿過鎮中心經6個管理區廣公路途經鎮中心及4個管理區,與鐵路相交錯。
1979年,城區有水泥路面的街道3條,總長840米,其餘街道均為土質路面。2000年有54條水泥路面的主要街道,總長37.8512公里。京珠高速公路在城南石堡設有韶關南站出入口。

社會


教育

1979年,馬壩鎮有完全中學、初級小學、完全小學各1所。
1992年,馬壩鎮現有電視大學、教師進修學校、職業高級中學、農業中等專業科技學校各1所、普通中學5所、小學24所、少年體校1所、幼兒園7所,在校學生1.514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2000年,馬壩鎮有完全中學2所、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完全小學3所。

醫療衛生

1979年,馬壩鎮有縣立醫院、鎮立衛生院各1家。
1992年,馬壩鎮醫療保健設施有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各1所、血防站和醫療站10多個。
2000年,馬壩鎮建有縣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中醫院、鎮衛生院各1家。

文化事業

1979年,馬壩鎮有電影院,燈光球場、圖書館郵電所各1個。
1992年,馬壩鎮有文化娛樂場所70多個。群眾文化生活有文學創作、客家山歌、採茶劇、攝影、舞獅和琴棋書畫等。
2000年,馬壩鎮有影劇院、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體育館、燈光球場、人民公園、沿堤公園、文化廣場等豪華建築多處。

脫貧攻堅

2019年,馬壩鎮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26戶757人,其中2019年退出貧困戶315戶720人,剩餘11戶37人也於2020年4月完成退出程序,龍崗、水文、轉溪三個省定貧困村也已退出省定貧困村行列。

衛生環境

2019年,馬壩鎮推進“廁所革命”,新建農村公廁30座,完成戶廁改造65戶,廁所糞污基本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清理河道12公里、漂浮物約2000噸,完成山塘水庫維修清淤7宗。聯合多部門開展106國道、253省道和248省道道路環境及揚塵整治行動14次,清除陳年垃圾65噸,清拆違建1000平方,清拆窩棚22處共66平方。

旅遊


景點

● 南華禪寺
南華禪寺位於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以東7公里曹溪河畔,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后屢經擴建,因佛教禪宗六祖惠能來寺居住而聲名大振。1000多年來,仕人、文人墨客涉足南華寺者眾多。1961年,南華寺被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南華寺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寺廟。今南華寺佔地總面積約一千多畝,主體建築群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為階梯式中軸線對稱平面布局。寺向為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曹溪門、放生池(五香亭)、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靈照塔、六祖殿、方丈室。東側依次為鐘樓、客堂、伽藍殿、齋堂等;西側依次為鼓樓、祖師殿、功德堂(亦稱西歸堂)、禪堂等。主體建築院落外,北側有卓錫泉(俗名九龍泉)、伏虎亭、飛錫橋;西側有無盡庵、海會塔、虛雲和尚舍利塔;東側有中山亭、息心園、多寶閣、佛學院、禪堂。
馬壩鎮
馬壩鎮
● 無盡庵
無盡庵是唐初無盡藏尼所建。無盡庵曾幾次遷建。虛雲和尚中興南華時,考慮庵與寺太近,有所不便,故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在寺東約二公里許之柏樹下村,購得幾間民房,經修茸后,榜曰:“古無盡庵”,移女眾於此修持。新中國建立后,在土地改革時,此屋分給農民,又將其遷至寺東約一公里之海會塔。1957年,考慮便於寺院管理,將女尼全數住入南華禪寺內。
● 獅子岩文物保護區
獅子岩文物保護區位於馬壩鎮城區西南2公里處,因獅頭山與獅尾山毗連形似獅子而得名。由於“馬壩人”頭蓋骨化石在此出土和有“石峽文化”遺址,因而聞名中外,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搖籃。唐代的六祖、宋代大詞人蘇東坡、清初名士廖燕等曾在這裡留下足跡。1984年,當地政府把獅子岩闢為旅遊區,並在獅頭山岩洞內塑造了反映舊、新石器時代人類、狩獵生存等生活狀態群像,供遊客觀賞、了解原始人類的生活狀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 馬鞍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馬鞍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馬壩鎮北馬鞍山東北側的山岡上,居廣韶公路西側。建於1976年,碑身略成凸形,高度12.22米,上鐫刻“革命烈士紀念碑”7個大字。此處現已形成佔地6萬多平方米的陵園。
● 馬壩人(石峽)遺址
馬壩人(石峽)遺址位於曲江區馬壩鎮,包括舊石器時代的馬壩人遺址與新石器時代的石峽遺址兩部分,兩遺址相距不到100米,是國內外少有的舊石器遺址與新石器遺址同在一個保護區內的大型遺址區。2000年,被評為“20世紀100項中國考古重大發現”之一。1958年,“馬壩人”頭蓋骨在此被發現。“馬壩人”是介於中國猿人和現代人之間的古人類,為12.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1972年,在“馬壩人”出土地點的兩山之間發現了距今約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文物遺址,此處被命名為“石峽文化”。馬壩人(石峽)遺址是廣東省八大遺址之一,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溪溫泉度假村
曹溪溫泉度假村,位於曲江區馬壩鎮轉溪橋,是廣東最大的溫泉別墅度假村,擁有100多個富含偏硅酸的養生溫泉,是國家AAAA景區。

代表人物


官惠民
官惠民(1901~1937年),字劍豪,馬壩石堡(鷓鴣峽)人,著名的抗日將領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曾任少將旅長。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在上海嘉定縣清水顯前線不幸中日本侵略軍炮彈,壯烈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