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砂糖椰子的結果 展開

砂糖椰子

棕櫚科桄榔屬植物

砂糖椰子(學名:Arenga saccharifera Labill. ex DC.)是棕櫚科徠,椰子屬喬木狀植物,株高可達10米。羽片全裂,線形,葉面深綠色,背面銀白色。花序腋生,一次開花結實,與桄榔的花序相似,果實長圓形,淡黃色。10月結果。

中國西雙版納、廣東、海南、福建等地有栽培。

該種花序的汁液可製糖、釀酒;樹榦髓心含澱粉,可供食用;幼嫩的種子胚乳可用糖煮成蜜餞,幼嫩的莖尖可作蔬菜食用;葉鞘纖維強韌耐濕耐腐,可制繩纜。

形態特徵


喬木狀,株高10米或更高。葉長7-8米或更長,羽片全裂,線形,呈4-5列,指向不同方向,基部兩側有不均等耳垂,羽片寬4-5厘米,長約150厘米;葉面深綠色,背面銀白色。花序腋生,一次開花結實,花序長約1.5米,與桄榔的花序相似,雄蕊50-80枚。果實長圓形,淡黃色。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和背風向的環境,不耐寒。幼苗期需較高溫度,越冬氣溫不宜低於10℃。成株稍耐寒,但氣溫低於5℃時也易受害。開花後有短暫的休眠期。
忌霜凍,在廣州、南寧等地,正常年分可在露地越冬,特寒年份葉片有寒害,應嚴格選擇小環境種植。桄榔為森林植物,野生性尚強,忌烈日,較耐蔭蔽,幼齡期需遮蓋越冬越夏,成齡樹可耐烈日直射。喜肥沃濕潤的森林土,粘重土地亦能生長,較耐用水濕,不耐乾旱,最適於種植在森林公園內的林蔭下,地植需挖大坎換土,施腐熟人畜糞肥或餅肥作基肥,成活以後,一般可任其自然生長。

分佈範圍


西雙版納有栽培。廣東(廣州)、海南、福建等地也有栽培。以上2種均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其花序的汁液可製糖、釀酒;樹榦髓心含澱粉,可供食用。
原產於馬來西亞、印度等國。

栽培技術


要求
土壤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移栽宜在春季進行。早春至夏末為其生長旺盛期,每半個月追肥1次,以稀薄複合肥水溶液為主,促進生長發育。待苗長2年後,可配施腐熟的有機肥,生長季節每1—2月施1次肥。在熱帶氣候下,種植4年即可開花;而在南亞熱帶氣候下,成熟期則會延長。
播種繁殖。果實成熟后隨采隨播。播后覆土厚約為種子直徑的1.5倍,溫度保持27℃左右,經4個月左右開始發芽,有少量種子會延續至2年後才發芽。發芽不整齊,要耐心管理,經常保持播種基質濕潤,促進發芽。苗期要求半蔭蔽環境。
育苗
苗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經過精耕細作,深翻,晾曬,做到三犁三耙,並施足基肥,做成高25cm,寬1m的苗床。常用條播,行距20—25cm,每公頃播種量為1950—2400kg,播種應細緻均勻,播種後用火燒土或黃心土覆蓋,並蓋稻草,追肥等,夏秋炎熱季節要及時灌水。次年春季進行移植,培育2—3年出圃,每公頃1年生產苗30—37.5萬株,2年生15—18萬株,3年7.5—12萬株。
種植
宜在山坡中下部、山谷、山窪、平原、道路兩旁,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填方土。通常秋季採用塊狀整地。在水分條件較好,坡度較小,雜草繁茂的地方可用帶狀耕地。為了加快生長,增加結實量,採用挖大穴,施足基肥。通常用2—3年生大苗帶土栽植,以便提高成活率。春季或雨季造林,栽植密度3—4m,道路綠化株距為5—6m左右。造林時應選擇無病蟲植株,無機械損傷優質壯苗,用浸過水的草袋包裹,運至造林地。栽植時力求不窩根,不露根,分層填上濕潤熟土,埋至原根痕上部2—5cm,踏實,並澆定根水,在有人畜破壞的地段應搭架保護。
徠經營
種植當年如有缺苗現象,應及時按原栽植點用同齡苗補植。除草鬆土一般每年進行1—2次,並結合擴穴,施肥以促進幼林生長,特別是在大量產糖時更應加強水肥供應,保證高產穩產。除掉的雜草可鋪蓋在幼樹周圍。鬆土應稍離植株免傷根系。防治病蟲害要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實例
1987年,廣西林業科學研究所在室外沙床上對新採種子作過發芽測定,播前種子未作任何處理。8月10日播種,9月30日開始發芽,發芽盛期不明顯,12月10日發芽終止,發芽率為50%。留土萌發。由於子葉聯結的伸長,種殼被帶出土面。發芽后30天,鱗葉出現,過125天發出初生葉。

主要價值


砂糖椰子其花序的汁液可製糖、釀酒;樹榦髓心含澱粉,可供食用;幼嫩的種子胚乳可用糖煮成蜜餞(注意:果肉汁液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性,必須小心取出種子);幼嫩的莖尖可作蔬菜食用;葉鞘纖維強韌耐濕耐腐,可制繩纜。可編織涼帽,扇子等用;葉鞘上黑色纖維耐水浸,可作刷子和掃帚,幼嫩的莖尖可作蔬菜食用。
糖棕葉片巨大,挺直,樹姿雄偉優美,宜孤植,對植,叢植,是優美的城市觀賞綠化樹種,也可做為行道樹,適合於機場、道路綠化作為行道樹。也可作為公園、綠地或庭院孤植;作為遮蔭樹。幼齡樹可盆栽或桶植作觀賞裝飾。
砂糖椰子為有限生長。植株栽培12 年左右停止抽葉,而從最頂上的葉腋抽生花序開花結果,順次由上至下抽生花序。結實的花序多在頂上,當葉最旺盛且數量最多之時,逐年開花直至近地面,至上部葉大部分枯黃。果實經4年始達成熟。當最下部花序的果實成熟時,植株即死亡,這種現象叫“一次性開花結果”現象。當然,這個“一次性”不是在一年內完成的,整個樹木的壽命可以長達40年。
砂糖椰子花序汁液可製糖、釀酒;花序割傷後有汁液流出,收集曬乾后即成砂糖,故名砂糖椰子。樹榦髓心富含澱粉,可提取製作西米供食用;果含糖量高,猴子非常愛吃,飢荒時期,人們亦把它的果實煮熟來充饑。幼嫩種子的胚乳可用糖煮成蜜餞;幼嫩的莖尖可作蔬菜食用;葉鞘纖維強韌耐濕耐腐,可制繩纜。
砂糖椰子原產印度、中南半島和東南亞。福建、廣東、海南等省有栽培。樹形高大優美,可做行道樹或庭園綠化樹。
砂糖椰子的形態與我國華南分佈的南椰(Arenga westerhoutii Griff)有些相似,常被混為一種。那麼兩者如何區分呢?主要看葉。南椰的葉羽狀全裂,寬而平展,有羽片60-70對,排列均勻分佈在葉軸同一水平面,非常整齊。而砂糖椰子植株葉的羽片排列不均勻,且不在葉軸的同一平面上,顯得雜亂無章。
另外,南椰果實橢圓形,而砂糖椰子果實略呈扁圓形。南椰莖髓部也能產生澱粉,稱桄榔粉,《廣東新語》稱“南椰面”,供食用和藥用,但未聽說有人割取南椰的花序采汁液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