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維的結果 展開

漢語常用字,基本含義為系

維,漢語常用字,讀音,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時代。基本含義為系,連結:維繫;引申含義為保持:維持。

維的常用組詞為維修。包含維的常用成語為進退維艱。

維(拼音:wéi)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形聲字,古字形從糸隹聲。維的本義是系物的大繩。作動詞表示系、聯結,由系、聯結引申為保全、保持。古代又常用作語氣詞,放於句首或居中。

基本釋義


維 wéiㄨㄟˊ 
● ● 系,連結:~系。~縶。 
● ● 保持:~持。~護。~修。~生素。 
● ● 綱:綱~(總綱,亦指法度)。 
● ● 數學名詞,幾何學及空間理論的基本概念,通常的空間有「三維」,平面是「二維」,直線只有「一維」。 
● ● 思考:思~(亦作「思惟」)。 
● ● 以,因為:「~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 ● 文言助詞,用於句首或句中:~新。~妙~肖。 
● ● 姓。

詳細釋義


維 wéi
〈名〉
● ● (形聲。從糸( mì),隹( zhuī)聲。本義:系物的大繩)
● ● 同本義[cord]
維,紘也。——《玉篇》
維,車蓋系也。——《說文》
維,系也。——《廣雅》
斡維焉系。——《楚辭•天問》
維王之大常。——《周禮•節服氏》。注:「維之以縷。」
居其維首。——《左傳•昭公十年》。疏:「綱也。」
天柱折,地維絕。——《淮南子•天文訓》
● ● 又如:維綱(用以系物和提網的繩。亦指維繫、保持)
● ● 隅,角落[corner]
維,隅也。——《廣雅》
東北為報德之維也。——《淮南子•天文》
● ● 又如:四維(四角);維那(寺院里地位次於首座的僧職);維岳降神(高山降其神靈)
● ● 關鍵[key]
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後漢書•陳蕃傳》
法令為維綱。——《管子•禁藏》
● ● 又如:維綱(綱紀;法度)
● ● 幾何學上指空間獨立而互相正交的方位數,通常的空間有三維,平面或曲面有二維,直線或曲線只有一維[dimension]
● ● 網[net]
維,網也。——《集韻》
● ● 古地名[Wei,anancientplacename]。故地在今四川省理縣
● ● 生物體中的絲狀組織[fiber]。如:纖維(動、植物體中的絲狀組織)
詞性變化
維 wéi
〈動〉
● ● 拴;系[tieup]
縶之維之,以永今朝。——《詩·小雅·白駒》
諸侯維舟。——《爾雅》。李注:「中央左右相維持者曰維舟。」
牛馬維婁。——《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注:「系馬曰維。」
● ● 又如:維舟(系船靠岸停泊);維縶(羈絆束縛,強被挽留);維婁(系縛;羈縻);維梢(系船停泊);維楫(系船之繩和船槳);維繩(用繩系縛。比喻加以束縛);維結(連結);維城(連接城池以藩衛邦國)
● ● 思考,計度。通「惟」[think]
維萬世之安。——《史記•秦楚之際月表》
● ● 又如:維度(思念;計度)
● ● 維持;維繫[holdtogether]
四方是維。——《詩·小雅·節南山》
● ● 又如:維匡(扶持匡正);維挽(維護,挽救)
● ● 表示判斷,相當於「乃」、「是」、「為」[be]
眾維魚矣。——《詩·小雅·谷風》
● ● 又如:維聽(是聽);維恭維敬(畢恭畢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維 wéi
〈介〉
● ● 由於[because]
維子之故。——《詩·鄭風·狡童》
● ● 又如:維是(由於是…)
維 wéi
<連>
● ● 相當於「與」[and]
賁鼓維鏞。——《詩·大雅·靈台》
與百官之政事師尹,維旅牧相,宣序民事。——《國語》
● ● 同「唯」。獨[only]
維予與女。——《詩·小雅·谷風》
● ● 又如:維能(唯獨能夠)
維 wéi
〈助〉
● ● 用於句首,無義
維以不永傷。——《詩·周南·卷耳》
維昔黃帝,法天則天。——《史記•太史公自序》
● ● 用於句中,幫助判斷
我馬維駒。——《詩·小雅·皇皇者華》
我馬維騏》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wéi名詞系(jì)物的大繩。cord
《墨子·備蛾傅》:“客則乘隊,燒傳湯,斬維而下之。令勇士隨而擊之,以為勇士前行。”
屈原《天問》:“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維綱
隅;角落。corner
《素問·氣交變大論》:“土不及四維。”
《淮南子·天文訓》:“東北為報德之維也。”
綱紀;綱要;法度。key
史記·淮陰侯列傳》:“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張延雋之為晉州行台左丞,匡維主將,鎮撫疆埸,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
生物體中的絲狀組織。fiber纖維;維管束
幾何學及空間理論的基本概念,構成空間的每一個因素(如長、寬、高)叫一維。dimension維度;三維空間;四維空間
(Wéi)姓氏用字。
動詞系;連接。tieup
《管子·白心》:“天或維之,地或載之。天莫之維,則天以墜矣;地莫之載,則地以沉矣。”
《周禮·夏官·大司馬》:“建牧立監,以維邦國。”
維繫
保持;保全。
keep;
maintain;
preserve
《管子·霸言》:“僇其罪,卑其列,維其民,然後王之。”
宋·蘇洵《書論》:“幸而又有聖人焉,承其後而維之,則天下可以復治。”
維護;維持;維和
表示判斷。相當於“乃;是”。be
《詩經·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
《北史·魏廣陵王羽傳》:“今始維夏,且待至秋。”
思考;計度。think《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序》:“墮壞名城,銷鋒鏑,鋤豪桀,維萬世之安。”思維
連詞因為;由於。because《詩經·魏風·葛屨》:“維是褊心,是以為刺。”
與;和。and《詩經·小雅·無羊》:“牧人乃夢……旐維旟矣。”
副詞表示範圍,相當於“只、僅”。only《荀子·子道》:“非維下流水多邪?”
助詞語氣詞。用於句首或句中。
《易·解卦》:“君子維有解。”
《詩經·小雅·六月》:“維此六月,既成我服。”
維新;物力維艱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三上】【糸部】以追切(wéi)
車蓋維也。從糸隹聲。 
說文解字注
車蓋維也。車蓋之制,詳於《考工記》,而其維無考。許以此篆專系之車蓋,蓋必有所受矣。引申之,凡相系者曰維,韍維,綬維是也。《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從糸,隹聲。以追切,十五部。 

廣韻

以追切,平脂以‖唯聲脂2部(wéi)
維,豈也。隅也。持也。系也。《說文》曰:“車蓋維也。”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維·康熙筆畫:14·部外筆畫:8
(wéi)《廣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竝音惟。《說文》:車蓋維也。
又《博雅》:系也。《詩·小雅》:縶之維之。傳:維,系也。《公羊傳·昭二十四年》:且夫牛馬維婁。註:系馬曰維,系牛曰婁。
又《詩·小雅》:四方是維。《周禮·夏官·大司馬》:以維邦國。註:維,猶連結也。
又《儀禮·太射禮》:中離維綱。註:侯有上下綱,其邪制射舌之角為維。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屠維。
又《前漢·賈誼傳》:是猶度江河亡維楫。註:維,所以系船。
又《管子·牧民篇》: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又《淮南子·天文訓》:帝張四維,運之以斗。
又《楚辭·天問》:干維焉系。註:維,綱也。
又《爾雅·釋詁》:伊維侯也。註:發語辭。《韻會》:案六經惟、維、唯三字皆通作語辭。又訓獨。《尚書》助辭皆用惟字,《詩》助辭多用維字,《左傳》助辭用唯字,《論語》助辭用惟字。新安朱氏曰:惟從心,思也。維糸,系也。唯從口,專辭也,應辭也。然皆語辭,古書皆通用之。又地名。《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註:應劭曰:故萊夷維邑。
又姓。《姓氏急就篇》:漢維汜,妖巫,卷縣人。
(yōng)又於恭切。音雍。《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盧維。《釋文》:盧音雷。維,於恭反。
考證:“《楚辭·天問》:‘干維焉系。’註:‘維,網也。’”謹照原文網也改綱也。“《爾雅·釋詁》:‘維,伊維也。’”謹照原文改伊維侯也。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楷體字形對比
維字形對比
維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➊“糹”窄“隹”寬,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隹”低。❷“糹”居左半格,兩㇜(撇折)折點上下對齊。❸“隹”,居右半格;第二筆豎寫在豎中線右側;四橫長短不一,第二橫在橫中線,末橫較長。

字源演變

形聲字。西周“虢季子白盤”的“維”字作圖1,依《金文編》的說法,字形從糸,右半部的“圖A”作聲旁。從糸,表示這個字的本義與絲有關。“維”字的本義是系物的大繩。春秋以後,聲旁省作“隹(zhuī)”。“隹”本義指鳥。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 
維由本義系物大繩,引申為法令綱紀之義。“四維不張”意思是四維不能伸張,比喻綱紀廢弛,政令不行。舊時稱禮、義、廉、恥為四維,這是比喻的說法。
繩索是用來捆系物體的,所以“維”由本義引申為栓、系、連接。《儀禮·士相見禮》:“維之以索。”意思是用繩索系住。由系、連接又引申為保持、保全之義,如維持、維繫、維護。
“唯、惟、維”這三個字由於音同形近,自古就糾葛不斷。本來,這三個字字義很不相同,這也反映在字形上:“維”字是絞絲旁,本是系物的大繩;“惟”字是心旁,本義是思考;“唯”字是口旁,本義是表答應的嘆詞。在古代,這三個字混淆的程度就已經很深了:在“思考”的意義上,“惟”與“維”通用;在語氣詞上,三個字都通用,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異形詞。具體說來,“只”是“唯”的引申義,因此以“唯一”“唯恐”“唯命是聽”“唯利是圖”為推薦詞形,至於“惟”表思考的意義現代基本不用了,“思維”就不能寫成“思惟”了。
維文字源流
維文字源流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粵語:wai4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ɢʷi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以追脂A合脂A平聲三等合口脂A上平六脂jwijiuɪjʷijwiwei2jyijvi豈也隅也持也繫也說文曰車蓋維也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ꡗꡧꡞYwiyi平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齊微合齊微陽平合口呼ʋui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於容一東平聲
無非二支平聲
於用一送去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二威偉畏陽平係也又四維方隅也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di̯wər
王力系統ʎǐwəi
董同龢系統djuəd
周法高系統riwər
李方桂系統rəd
西漢
東漢
jiəi
jiəi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脂微jiwəi
齊梁陳北周隋脂之jiwei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i̯wi
擬音/王力系統jwi
擬音/董同龢系統juei
擬音/周法高系統iuɪi
擬音/李方桂系統jiwi
擬音/陳新雄系統ǐue
韻書集成
韻書名稱字形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平聲上平六脂合口呼三等次濁以追切0juei
集韻平聲上平六脂合口呼三等次濁夷隹切0iuI
禮部韻略平聲夷隹切
增韻平聲於容切
平聲夷隹切
去聲於用切
中原音韻陽平齊微合口呼次濁ʋui
中州音韻平聲齊微無非切
平聲齊微吳歸切
洪武正韻平聲一東全清於容切ʔyuŋ
平聲二支次濁無非切ɱie
去聲一送全清於用切ʔyuŋ
分韻撮要陽平第二威偉畏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維持、維族、維修、維綸、恭維、維新、纖維、火維、維御、戙維

相關成語

步履維艱、創業維艱、伏維尚饗、進退維谷、壽考維祺、物力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