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7條詞條名為張春的結果 展開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普通外科
-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原委書記、常委、委員
- 阜陽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 北京籍影視演員
- 閩侯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非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新疆昌吉州木壘縣英格堡鄉黨委書記
-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
- 廣東開平文藝人士
- 青年評論家、情感專欄作家、大學教師
- 明末將領
- 梧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
- 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 亳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調研員
- 南寧市房產信息管理服務中心主任
- 廣西浦北縣委副科級組織員
- 承德九龍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白酒研究院院長,國家級品酒師
- 美國西北大學博士
- 小金縣兩河口鎮組織宣傳員
- 攀枝花學院外語教授
- 彼岸天創始人、導演
-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 蘭州交通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
- 晉朝將領
- 黑龍江克山籍書法家
- 四川省都江堰市水務局機關黨委書記
- 特教教師
- 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陶瓷專業教師
- 高級畜牧師
- 重慶市質檢院食品化工中心主任
- 平遙縣工礦電機廠廠長
- 明代大臣
-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 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職工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
- 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 延慶縣商務工委書記、商務委主任
張春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非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張春,男,四川瀘州人,1973年出生,國際關係博士;師從時殷弘教授(碩士,1998-2001)和孫哲教授(博士,2003-2006)。主要研究興趣為大國對非洲政策、亞太國際關係、國際關係理論等。在《世界經濟與政治》、《美國研究》、《歐洲研究》、《現代國際關係》、《西亞非洲》等核心刊物上發表30多篇專業學術論文。
張春,男,1973年生,四川瀘州人,國際關係博士;師從時殷弘教授(碩士,1998-2001)和孫哲教授(博士,2003-2006)。
博士 張春
專著:《美國思想庫與一個中國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獲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編著:孫哲、信強、張春主編:《美國國會與台灣問題》,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譯著:
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第二次機遇:三位總統與超級大國美國的危機》,陳東曉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帕雷特主編:《現代戰略的締造者:從馬基雅維利到核時代》,時殷弘等譯,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威廉森·默里、阿爾文·伯恩斯坦、麥格雷戈·諾克斯編:《締造戰略:統治者、國家與戰爭》,時殷弘等譯,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邁向新的十年:中非合作論壇可持續發展研究》(第三作者),載《西亞非洲》2010年第9期;
《醫療外交與軟實力培育——以中國援非醫療隊為例》,載《現代國際關係》2010年第3期;
《“發展—安全關聯”:中美歐對非政策》,載《歐洲研究》2009年第3期;
《中國對非能源大戰略的理性設計》,載《領導者》(雙月刊)2009/6月號(總第28期);
《“喬治·W·奧巴馬”的全球戰略》,載《領導者》(雙月刊)2009/2月號(總第26期);
《中國與歐盟在達爾富爾的合作探析》,載《西亞非洲》2008年第9期;
“Possibility of Cooperation: China and EU in Darfur,”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 51 (Summer 2008);
《棄核的可能性:理論探討與案例比較》,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年第12期;
《中美關係中的非洲因素與中國的和平發展》,載《領導者》2007第6期;
《權勢和平轉移與中國對美戰略選擇》,載《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3期;
《國際—國內環境互動與國內政治發展——“9·11”后美國府會關係的發展》,載《國際問題論壇》2007年第3期;
《放棄核計劃的內源力分析——以南非和利比亞為例》,載《西亞非洲》2007年第2期;
《“9.11”后美國、歐盟的非洲政策比較》,載《現代國際關係》2007年第2期,為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7年第8期全文轉載;
《美國國會的文化生態》,載《美國研究》2007年第1期;
《國際調解的供需關係分析》,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年第1期;
《思想庫與小布希政府的外交政策:分析與預測》,載《國際論壇》2005年第3期,為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5年第8期全文轉載;
《美國在台“特殊利益”的建構》,載《台灣研究集刊》2005年第1期;
《歷史大潮中的逆流——<加強台灣安全法案>再審視》(第二作者),載《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國際關係中的延續、變革與寬容》,載《新政治學》2004年第12期;
《人類安全觀:內涵及國際政治意義》,載《現代國際關係》2004年第4期;
《冷戰後中國人的美國觀:兩個美國、三種態度與走向理性》,載《開放時代》2004年第3期,為《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5期)、人民網、深圳新聞網、香港中文大學網等轉載;
《當代國際關係的傳統與變革》(第二作者),載《國際論壇》2004年第2期;
《恐怖主義與印巴關係的未來》,載《南亞東南亞研究》2002年第3期;
《戰爭的演變:從尋求生存必需到維護生存質量》(第二作者),載《國際論壇》2002年第4期;
《變動中的國際社會:寬容與不容異己》(第二作者),載《國際論壇》2001年第6期;
《“911”事件對南亞地區局勢的影響》,載《亞洲探索》2001年第4期;
《現實主義、國際主義、普世主義——評有關主權的學說及其當代影響》(第二作者),載《歐洲》2000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1年第4期轉載;
《有關人道主義干涉的思考》(第一作者),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第7期,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0年第10期轉載;
《大戰略:理論與實例分析》(第一作者),載《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第7期。
醫療外交與軟實力培育——以中國援非醫療隊為例(2010年第三期)
“變動中的亞太格局及中國周邊政策”研討會綜述(2010年第一期)
《中國與歐盟在達爾富爾問題上的合作探析》 (2008年第9期)
《演進式理性設計與東北亞安全機制的創設》 (2009年第7期)
《“發展-安全關聯”:中美歐對非政策比較》 (2009年第3期)
《國際調解的供需關係分析》 (2007年1月)
《9.11后美國與歐盟的非洲政策比較》 (2007年4月)
《放棄核計劃的內源力分析_以南非和利比亞為例》 (2007年5月)
《美國國會文化生態探析》 (2007年1月)
《棄核的可能性:理論探討與案例比較》 (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