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僧廟
位於內蒙古烏海市海南區的建築
位於內蒙古烏海市海南區的拉僧廟,曾是內蒙古西部地區規模壯觀、建築宏偉、風格獨特、令人神往的藏傳佛教聖地及藏蒙醫學文化殿堂,令人惋惜的是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文革”初慘遭浩劫,毀為廢墟。
拉僧廟位於今烏海市海南區拉僧廟鎮人民政府北側,全稱叫滿巴拉僧廟,是國家級AAA級景區,毗鄰圖海山旅遊區,滿巴拉僧廟系藏語,意為“醫方明經院”,是一個專門研究醫學宗教的場所。
清朝時期,特別是康熙、乾隆年間,藏傳佛教在內蒙古地區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各地寺廟林立。拉僧廟始建於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由鄂爾多斯右翼中旗六襲札薩克棟羅布色欏興建,以辦“曼巴拉侖”(培養蒙醫場所)為主,建築模式仿造西藏的一些寺廟。當時,廟裡的喇嘛要誦的經分為4個部分:沙德爾經(病理學)、碼德珠瑪經(藥理學)、西碼珠德經(診斷醫療方法)和醫點要領(基礎理論),合稱為《四部集》。據史料記載,每逢廟會,300名喇嘛聚在一起誦經學醫,當時求醫看病、參拜佛祖者絡繹不絕。據說,每逢廟會時還有五台山、拉薩、塔爾寺、拉卜楞寺等佛教聖院的知名僧人前來參加助興,盛時廟中住有僧人喇嘛達600多人。因此,拉僧廟可謂內蒙古西部最早的宗教醫學聖地。
常人所知,有寺廟的地方一般都有好風水,拉僧廟更不例外。據當地老人們介紹,在修建拉僧廟挖基坑時,發現有泉水數眼,水清甘甜,四季長流,積水成潭,川水相映,自然成趣。傍晚時分,寺里香煙繚繞,鐘聲悠揚,令人神思遐往。由南遠觀拉僧廟,整個廟形似一尊睡美人。遇到有霧的月夜,霧似輕紗籠罩在廟空,月光迷人更見其睡態之美。如今,拉僧廟近郊有兩個自然水海,綠水縈迴,碧波蕩漾。每當旭日東升,雲日相輝映,廟隨水動,景色宜人,猶如“江南水鄉”。
拉僧廟建築宏偉壯觀,融合了藏漢兩種藝術風格,此廟正中建有大雄寶殿一座,約200多平方米,黃色琉璃瓦鑲嵌在殿堂上,正中大殿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東西兩邊有文殊、觀音等菩薩及宗喀巴和六論師塑像,在前面有活佛的尼舍和一個長8米、寬5米的藏經洞。大雄寶殿東西配有偏殿各一座,另有後殿共4座,喇嘛住房70餘間,總佔地面積約1萬餘平方米。拉僧廟西南至今還留有當年喇嘛刻制的六字箴言。相傳,康熙皇帝西出私訪時,曾在拉僧廟靜居數日,並親筆題詞,刻制石碑,以此紀念。在“文革”初,此廟被毀,石碑下落不明。
拉僧廟
寺院北端建有寶塔數座,呈圓錐形,高2丈多,全用磚石砌成。內藏何物不得而知,有人說是“藏身塔”,有人說是長壽塔。
拉僧廟是當時內蒙古西部的第一大廟,這個“大”字的含意,除建築規模之大外,就是它的影響力、輻射力之廣大。據當地老人回憶:在清末民初,拉僧廟每年要舉辦兩次盛大的廟會,西有西藏、青海、甘肅、寧夏的僧人喇嘛;東有北京、天津、河北、綏包等地的客商、戲班;南有鄂爾多斯、達拉特旗、杭錦旗的王爺貴族;北有俄羅斯、蒙古國及烏拉特草原的商旅、駝隊、蒙古族教民,最多人數超過10萬人。
在廟會期間,除拜佛、燒香、奉神外,有二人台、山西晉劇、地方小戲、雜技班子助興演出;有耍把賣藝的、有剪紙畫畫的、有打卦算命的、有求婚說媒的、有耍錢聚賭的、有當行品茶的、有餐飲小吃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在拉僧廟大雄寶殿前廣場上,蒙古族教民舉行“跳鬼”活動,漢族稱“察穆”為“跳鬼”,其實不是跳鬼,而是表演藏戲“法王舞”,是宣傳佛教歷史故事的一種娛樂活動。教民們自娛自扮,面具古怪,牛頭馬面,人頭獸身,飛禽走獸,非人似鬼,無奇不有。人們盡情地跳,不停地舞,使整個廟會成了歌的故鄉、舞的海洋,集市上人流如潮、商賈雲集、盛況空前。
除此之外,拉僧廟在豐收的季節(秋季)還要舉辦一次隆重的那達慕,來自四面八方的草原赤子競相參加騎馬、摔跤、射箭等比賽。廟東有個會圪卜村,就是那時趕廟會、辦交流會、舉行那達慕大會的主要場所,村子的得名也與此有關,保留至今。
1951年新中國成立后的“土改”時期,為了切實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體現黨和政府對廟寺僧人及廣大信教群眾的關心愛護,特撥分給拉僧廟廟地10頃,護廟荒地20頃,耕牛200餘頭,場牛500多頭,羊近2000隻。可以說,此廟良田百頃、牛羊成群。在廟會期間,寺廟裡的大廚房,鍋大如窖,鏟大如鍬,一鍋能煮4個整牛,20個整羊,兩石五斗米,可供上千人一次用餐。
令人惋惜的是,拉僧廟這一文物古迹、聖教寶殿在“文革”初,慘遭浩劫,寺廟被拆除,文物被搶,毀於頃刻,磚瓦木料任人搶取,到1968年,這裡已成一片廢墟。
2007年,古郡五原奏響了創建歷史文化大縣之號角,五原縣縣委、政府高瞻遠矚、克艱攻難,將創建歷史博物館、恢復修建抗日烈士陵園、原址重建拉僧廟作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統一戰線政策,打造內蒙古西部區紅色旅遊線的重頭戲。2008年,經專家名人多方論證,認為重建此廟是眾望所歸、順應民意的大事、好事,是增強民族團結、擴大地方影響力、拉動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和長遠之計。縣委、政府在競標選定投資建設方后,立即組成專門班子,吸納有關部門和知名人士,全力協助投資建設方做好前期各項工作,協調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前期準備(專家論證、民主議事、覓尋見證人、搜集史料、搶救文物、籌措資金、招賢請匠),於2008年6月開工重建。預計用3年的時間,全部建設任務方可完成。
拉僧廟
拉僧廟復建完工後,整個廟宇氣勢宏大、環境幽雅、建築雄偉、風格獨特,屆時香煙繚繞、鐘聲陣陣、佛燈長明、香氣芬芳、人潮如流、盛況空前。加之圍海造閣,傍沙建樓,用3年的時間力爭將拉僧廟區域建成集廟會拜佛、物資交流、休閑娛樂、競技比賽、河套風情、蒙古特色、餐飲住宿為一體的佛教聖地、集會場所、藝術交流平台、觀光旅遊景區。
據工程建設方負責人介紹,拉僧廟的恢復重建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整個工程不僅浩大宏偉,而且投資數額巨大,能工巧匠用得也多,單是從外地特請的廟宇建築專家能人就達50多人。現測算就大雄寶殿一座和其他四殿的基礎資金已投入1200萬元,數字令人吃驚,所以眼下面臨最大困難是資金短缺、徵用土地難。他懇切希望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教友朋友以及企業、實業家們與之攜手合作,共渡難關,共創偉業,為子孫後代辦成一件功在當今、惠及後人的大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