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特旗

內蒙古自治區轄縣

達拉特(蒙古語意為肩胛骨)旗,舊稱鄂爾多斯左翼后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鄂爾多斯市北部。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南臨東勝區、東與准格爾旗接壤、西與杭錦旗搭界。全旗總面積8200平方公里,轄8個蘇木鎮,旗委、旗政府駐樹林召鎮。全旗總人口34萬。旗內交通便捷,包(包頭)神(神木)鐵路、210國道109國道及包(包頭)東(東勝)高速公路貫穿旗境,被譽為鄂爾多斯市的“北大門”。

2017年獲“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號。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美麗富饒的達拉特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黃河南岸,鄂爾多斯高原北端。地處“呼--包--鄂”“金三角”腹地。南臨東勝煤田和准格爾煤田,北與世界稀土之都包頭隔河相望。全旗總面積8200平方公里,轄8個蘇木鎮,總人口34萬,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千米。有蒙、藏、滿、回、壯、達斡爾等1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2872人,佔全旗總人口的3.86%,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大多民族雜居區。包(包頭)西(西安)鐵路正在建設。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

新石器時期(距今七千年前至四千年前),仰韶文化人群先後從陝西、河南等遷入鄂爾多斯地區墾荒種田,把這裡闢為農業區。這一時期的人類遺存遍布鄂爾多斯高原,准格爾旗就有墳瑪、窯子粱、官地、陽灣、賀家沙背、張家圪旦等遺址。到了龍山文化晚期階段(距今四千多年前),岱海老虎山文化後裔在鄂爾多斯落戶,同時晉南、關中地區同期文化人群及後來的青海、甘肅地區齊家文化人群東進也來到鄂爾多斯地區。當時鄂爾多斯高原的生態環境正由森林草原向草原環境演變,氣候逐漸變冷,促使農業經濟向半農業經濟發展。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址准格爾旗有永興店、二里半、大口。直到距今三千五百年左右,達拉特旗同鄂爾多斯其它地區一樣,逐步轉變為以畜牧業為主的社會經濟狀態。
當中原地區進入青銅器時代之際(即夏商時期),鄂爾多斯高原也幾乎同時有了銅器。銅器的使用,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自然環境的變化又使游牧經濟從農業經濟中分離出來。從此,鄂爾多斯就成了游牧人的故鄉。當時,高原林草豐茂,森林分佈在高原的北部、東部和南部,覆蓋度在50%以上。
商周時期,准格爾旗多為北方游牧部落所佔據,並同中原地區時有衝突。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春秋戰國時期,為胡戎游牧地。秦屬九原郡,漢屬五原郡。兩晉十六國時屬朔州,魏為大夏國夏州。隋唐時為豐、勝二州,又為榆林郡治所。宋時置肅州,后入於西夏。元時屬東勝州。明時蒙古據之,為達拉特、墨爾根等部牧地。達延汗統一蒙古后,為鄂爾多斯萬戶之一鄂托克地,後由衛達爾瑪統轄。清順治六年為鄂爾多斯左翼后旗,清末設達拉特旗。1950年5月1日,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公元前306年,趙國打敗林胡、樓煩,在鄂爾多斯北部一帶設置九原郡。

秦漢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達拉特旗、准格爾旗北部一帶屬九原郡。
公元前127年,西漢為了管理投降漢朝的匈奴人,在今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北部地區設五原郡,郡下設河陰、曼柏、高興三縣。
公元10年,王莽篡權后,為控制今鄂爾多斯地區,將五原郡改為獲降郡。
公元50年,東漢又將今鄂爾多斯地區分隸於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河西郡、上郡。五原郡轄有達拉特旗和准格爾旗的北部一帶。
東漢靈帝劉宏登基之初(公元168年),由於農民起義的衝擊,東漢王朝已無法維持對全國的統治,公元188年,南匈奴擺脫東漢管轄,鄂爾多斯被北方匈奴、烏桓鮮卑、羌等少數民族開為游牧地。

隋唐時期

公元589年,隋朝在今達拉特旗和杭錦旗的部邊沿設五原郡(公元585年曾在這裡設豐州),下轄九原縣、永豐縣、安化縣、大同城。
唐王朝建立后,唐太宗於公元672年將今鄂爾多斯地區劃入關內道領屬。

宋元時期

公元916年,遼朝在今准格爾旗、達拉特旗、東勝區、伊金霍洛旗東部地區設振武軍,廢棄勝州。
公元929年,在今達拉特旗、准格爾旗北部置西南面招討司(治天德軍),下轄富民縣、振武縣;在今達拉持旗西南部、東勝區東部置河清軍。公元1271年,元朝在今准格爾旗、達拉特旗東部、東勝區一帶置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大同路雲內州、東勝州。

明清時期

元朝滅亡之前,鄂爾多斯地區被元朝太傅、中書左丞相、河南王擴廓帖木兒所佔有。至明朝初期,擴廓帖木兒被趕出鄂爾多斯,鄂爾多斯屬明王朝派員管轄。但不久,故元勢力和蒙古各部相繼進入鄂爾多斯地區。在一個多世紀里,明王朝多次派軍進攻,但始終未能如願。后明朝在鄂爾多斯南部修築長城,加設邊關,將鄂爾多斯讓給了蒙古軍。
明宣德年間(1426年—1435年),蒙古諸部勢力日漸向南擴展,威脅明朝北部的安全,明朝也開始在北方陸續設置邊鎮,構築邊牆,其中延綏邊牆就築在鄂爾多斯高原的南部。這道邊牆東起今准格爾旗龍口鎮大占村紫城岩,西抵寧夏鹽池東北,從此成了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原伊克昭盟)與陝西省的分界。
明成化十五年被譽為蒙古中興之主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的第十五世孫達延汗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再一次統一蒙古草原,設立六個萬戶;封其三子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拉擔汗為其次子)執掌新秦中草原為鄂爾多斯萬戶(新秦中草原:今黃河幾字灣內蒙古鄂爾多斯),達拉特旗時為蒙古鄂爾多斯部屬地。
清天聰九年(1635年)鄂爾多斯萬戶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的第五世孫孛兒只斤·額磷臣率部內附歸清,順敕封額磷臣為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后與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合併為今伊金霍洛旗)札薩克,晉多羅郡王爵。
清順治六年(1649年),清朝將蒙古鄂爾多斯部落析分為6個扎薩克旗: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后與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合併為今伊金霍洛旗旗),鄂爾多斯左翼前旗(現准格爾旗),鄂爾多斯左翼后旗(現達拉特旗),鄂爾多斯右翼中旗(現鄂托克旗),鄂爾多斯右翼前旗(現烏審旗),鄂爾多斯右翼后旗(現杭錦旗);后增設鄂爾多斯右翼前未旗(原扎薩克旗)。因清初蒙古鄂爾多斯部六旗(時為六旗)王公第一次會盟於鄂爾多斯左翼后旗(即今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的藏傳佛教大廟王愛召,相傳王愛召為當時蒙古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故而得名伊克昭盟。簡稱伊盟。

民國時期

民國初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宣布:“清廷對待蒙古頭行的種種政策繼續生效。”故當時鄂爾多斯各旗旗政仍由蒙古王公自專。
1938年8月在達拉特旗北部成立中共包固工委。
1939年國民黨在達拉特旗耳字壕設組訓處。
1947年2月,伊盟工委分為伊東工委和伊西工委;10月,成立准達工委。
1948年2月5日;7月24日,成立東郡工委,撤銷准達工委。
1949年3月11日,達拉特旗工委成立。7月25日,中共伊克昭盟委員會主持組建烏審旗黨委、鄂托克旗黨委、達拉特旗黨委、准格爾旗黨委、東郡工委、杭錦旗黨委、桃力民工委、通格朗直屬區工委。同年,鄂爾多斯左翼后旗按其俗稱改名達拉特旗。

解放后

1950年,5月1日,伊克昭盟達拉特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下轄區、鄉、行政村(牧區稱達爾古)、自然村(牧區稱小達爾古)。

自然資源


全旗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由1500米降至1000米。分三大自然類區,南部屬鄂爾多斯台地北端,系丘陵土石山區;中部為庫布其沙帶,土壤屬沙壤土;北部為黃河沖積平原,佔總面積的27%,地勢平坦,土壤屬灌淤草甸土類。氣候類型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年均日照時數約3000小時,年均降水量240-360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份。境內資源豐富,煤炭、硭硝石英砂、陶土、天然鹼、泥炭等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品位高、易開發。煤炭探明儲量48億噸,遠景儲量100億噸;芒硝探明儲量70億噸,居世界首位,現處於試采階段,可發展為我國重要的硝化工生產基地;石英沙儲量4720萬噸,埋藏淺,易開採、品質好;陶土儲量1700萬噸,大部分為裸露礦體,易開採,是陶土工業基礎原料和冶金工業輔助原料;泥炭儲量168噸,此外石灰石、油頁岩、大理石、高嶺土、白粉球、沙金等礦藏儲量也十分可觀。水資源總儲量4.5億立方米。有豐富的地表水,境內“十大孔兌”(季節河)年徑流量1.55億立方米。境內有聞名全國的響沙灣、恩格貝昭君墳等旅遊景區和黃河古渡口、王愛召等名勝景點。

行政區劃


達拉特旗轄4個鎮、18個鄉、1個蘇木:
樹林召鎮白泥井鎮大樹灣鎮
解放灘鎮展旦召蘇木吉格斯太鄉
德勝泰鄉榆林子鄉新民堡鄉
王愛召鄉樹林召鄉昭君墳鄉
四村鄉烏蘭鄉中和西鄉
蓿亥圖鄉呼斯梁鄉高頭窯鄉
青達門鄉耳字壕鄉鹽店鄉
敖包梁鄉馬場壕鄉
2000年,達拉特旗轄9個鎮、13個鄉、1個蘇木。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旗總人口311608人,其中各鄉鎮
樹林召鎮81120
白泥井鎮14975
大樹灣鎮18105
解放灘鎮14694
高頭窯鎮9239
耳子壕鎮8509
新民堡鎮8123
中和西鎮7806
吉格斯太鎮14376
烏蘭鄉7657
四村鄉11920
昭君墳鄉5523
樹林召鄉39295
王愛召鄉9753
榆林子鄉8613
德勝泰鄉1148
蓿亥圖鄉5846
呼斯梁鄉4980
青達門鄉7160
鹽店鄉5352
敖包梁鄉5823
馬場壕鄉6181
展旦召蘇木5071
2002年,達拉特旗行政區劃一覽:轄9個鎮、10個鄉、1個蘇木:樹林召鎮、白泥井鎮、大樹灣鎮、解放灘鎮高頭窯鎮、耳字壕鎮、中和西鎮、吉格斯太鎮、王愛召鎮、烏蘭鄉、昭君墳鄉、樹林召鄉、榆林子鄉、德勝泰鄉、蓿亥圖鄉、青達門鄉、鹽店鄉、敖包梁鄉、馬場壕鄉、展旦召蘇木。
大樹灣鎮:轄西城、二鎖圪梁、東海心、學校營子、田家營子、新勝、九小渡口、新民、東城、二河灘10個村委會。
解放灘鎮:轄天義昌、海子灣、長勝、黃木獨、建設、井泉、福茂城、沙圪卜、和平、勝利、柳林、道勞韓慶12個村委會。
高頭窯鎮:轄寶利廟、烏蘭、吳四圪堵、三合成梁、鄂勒斯太、石山子、黑塔爾溝、賽烏素、羊場、石巴圪圖、白家塔、查乾溝、道勞慶、高頭窯14個村委會。
耳字壕鎮:轄耳字壕、溝心召、石拉台、哈什拉、康家灣、城塔、新建、草原、萬勝隆、沙壩子、河洛圖11個村委會。
中和西鎮:轄南伙房、烏蘭計、紅海子、翻身、新建、納林溝、寶日呼舒7個村委會。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吉格斯太鎮:轄大紅奎、辛二窯子、紅柳、猛太圪卜、蛇肯點素、柳溝、河頭、溝心召、趙四窯子、召圪梁、十二頃地、龔吉仁、三卜樹、梁家圪堵、張義成窯子15個村委會。
王愛召鎮:轄楊家圪堵、二柜子、四柜子、黑土崖、南紅橋、新民堡、石拉塔、新建、新和、西社、郭留營子、小淖、大淖、王愛召、東壩、渠口、東山、張連營子、興豐、慶義合、西山、生成永、園子圪卜23個村委會。
烏蘭鄉:轄新圪旦、新華、新勝、烏蘭、蒲圪卜、北海、柳子圪旦7個村委會。
昭君墳鄉:轄四村、白泥窯子、候家圪堵、譚蓋木都、斯爾凱灣、沙壕、沙圪堵、南葫蘆頭、五龍常、色氣、羊場、劉大圪堵、二羅圪堵、大闊簾、城拐、和勝、二溝灣、河畔18個村委會。
樹林召鄉:轄樹林召、南伙房、瓦窯、官牛犋、關碾房、李快圪卜、德勝功、五股地、林原、園子塔拉、平原、草原、張鐵營子、白櫃、三頃地、靴鋪窯子、馬蘭灘17個村委會。
榆林子鄉:轄楊家營子、宋五營子、唐公營子、榆林子、巴彥淖爾、三份子6個村委會。
德勝泰鄉:轄德勝泰、德勝營子、解放營子、新城、喬來圪旦、黃牛營子、石家、田家圪旦、張大圪堵、裕太奎10個村委會。
蓿亥圖鄉:轄牛場梁、元寶灣、萬太興、武大倉、茶窯溝、黃母哈日、伙房圪台、官井、黑賴、耳字溝、昌汗溝、呼斯圖、補龍梁、哈拉亥圖、布日嘎斯太、老欏、移民新村17個村委會;布日嘎斯太、牧業2個嘎查。青達門鄉:轄,納林溝、枳機塔、塔並召、江木圖、和合成梁、昌汗溝、碾房渠、房子溝、石活子、賽烏素、哈達圖、青達門12個村委會。
鹽店鄉:轄鹽店、小納林、楊塔、楊家渠、召溝、哈拉正壕、公烏素、大納林8個村委會。
敖包梁鄉:轄劉常溝、敖包梁、可圖梁、河圖溝、趙家溝、點石溝、沙蒿塔、魏家梁、母哈日溝、石匠窯10個村委會。
馬場壕鄉:轄西大城、貴平、納林、烏蘭壕、陽坡、三眼井、二蠻壕、王家壕、朝報溝9個村委會。
展旦召蘇木:轄柴登、展旦召、沙灣子、巴音色古楞、門肯5個嘎查。
2004年,全旗轄20個蘇木鄉鎮,其中蘇木1個、鄉10個、鎮9個。總人口32.6萬,有蒙古、漢、滿、回、藏、壯、達斡爾等11個民族。城鎮人口為9.5萬人,城鎮人口密度為6333人/平方千米;農村人口為23.09萬,密度為28人/平方千米.
達拉特旗轄7個鎮、1個蘇木:樹林召鎮、白泥井鎮、中和西鎮、吉格斯太鎮、王愛召鎮、昭君鎮、恩格貝鎮、展旦召蘇木。
樹林召鎮 位於內蒙古達拉特旗中部,是達拉特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隔黃河與包頭市隔河相望,南與東勝區接壤,東西分別與哈什拉川、罕台川為界。全鎮東西寬19.3千米,南北長72.1千米,總面積1391平方千米,總人口16.88萬人。轄39個行政村,26個居委會。建制鎮規模24平方千米,集鎮人口10萬餘人。
白泥井鎮 位於達拉特旗東部,東與吉格斯太鎮相接,西與王愛召鎮毗鄰,南與准格爾旗、東勝區接壤,北靠黃河與包頭土默特右旗隔河相望。總面積900平方千米,人口31760人,其中農牧民27087人。轄16個行政村,191個生產合作社。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中和西鎮 位於達旗最西部,西與杭錦旗相鄰,北與烏拉特前旗隔河相望。總面積881.74平方千米,總人口11755人。轄12個行政村,66個村民小組。總面積608.8平方千米,鎮政府所在地距離達旗88千米,距鄂爾多斯市165千米。
吉格斯太鎮 位於達拉特旗最東部,東南與准格爾旗接壤,西南與白泥井鎮毗鄰,北與土右旗隔河相望。總面積1031.25平方千米,人口24807人。轄大紅奎、梁家圪堵、張義城窯、蛇肯點素、溝心召、柳溝、烏蘭壕、三眼井、馬場壕、王家壕10個行政村,166個自然村。鎮政府所在地大紅奎村,坐標北緯40°17′56″,東經110°32′49″,距旗政府所在地樹林召鎮50千米。
1955年成立吉格斯太鄉。1958年,改為吉格斯太人民公社。1985年,恢復原吉格斯太鄉。2000年9月,撤銷吉格斯太鄉,設立吉格斯太鎮。2005年12月,原馬場壕鄉併入吉格斯太鎮。
王愛召鎮 2005年10月,原德勝泰鄉、榆林子鄉和原王愛召鎮合併成立新的王愛召鎮。位於達旗東部。東與白泥井鎮相鄰,西與樹林召鎮相連,南與樹立召鎮、白泥井鎮接壤,北靠黃河與包頭隔河相望。總人口149859人,其中常住人口36147人。轄38個行政村,234個合作社。鎮政府所在地楊家圪堵村營盤社,距樹林召鎮21千米。
昭君鎮 2005年11月,原昭君墳鄉、高頭窯鎮及展旦召蘇木的3個嘎查(柴登、門肯、巴音)合併為昭君鎮。位於達旗西部,東以柳溝為界與展旦召蘇木相鄰,南與東勝區接壤,西界至黑賴孔兌,與恩格貝鎮毗鄰,北靠黃河與包頭市昆區相望。總面積1393.33平方千米,總人口39494人。轄18個行政村,198個自然社。鎮政府所在地城拐(和勝村),距樹林召鎮45千米,距包頭市27千米。
恩格貝鎮 位於達旗西部,東與昭君鎮為鄰,南與東勝區泊江海子鎮相連,西與中和西鎮以布爾色太溝為界,北與烏拉特前旗黑柳子鄉隔河相望。東徑109°13′-109°41′,北緯39°54′-40°30′,東西長27.75千米,南北寬60千米,總面積1665平方千米,總人口23238人。轄15個村,160個村民小組。鎮政府所在地新圪旦村距樹林召鎮75千米。
展旦召蘇木 新的展旦召蘇木由原青達門鄉、原解放灘鎮、原展旦召蘇木合併而成。位於達拉特旗中部,南靠東勝,北與包頭市隔河相望,東西分別與樹林召鎮、昭君鎮毗鄰。總面積1126.14平方千米,總人口29970人。轄27個嘎查(村),211個生產合作社。
序號名稱
1樹林召鎮
2白泥井鎮
3中和西鎮
4吉格斯太鎮
5王愛召鎮
6昭君鎮
7恩格貝鎮
8展旦召蘇木

人口民族


2010年末,達拉特旗常住人口為322101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278人,增 長1.35%。年平均增長率為0.13%。共有家庭戶114580戶,家庭戶人口為29220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5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16人減少0.61人。
男性人口為172294人,佔53.49%;女性人口為149807人,佔46.51%。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5.5下降為115.01。
0-14歲人口為48728人,佔15.13%;15-64歲人口為246643人,佔76.57%;65歲及以上人口為26730人,佔8.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9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4.5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8個百分點。
達拉特旗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大多數的多民族雜居區。漢族人口為307810人,佔95.56%;蒙古族人口為12651人,佔3.93%;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1640人,佔0.51%。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714人,增長0.56%;蒙古族人口增加1851人,增長17.14%;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13人,增長76.91%。

政治


旗委書記、旗長:王楓

經濟


主要指標

2004年,全旗生產總值67.8億元,工業總產值38.5億元,農業總產值13.87億元,財政收入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2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822元。
2013年達拉特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0.30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1.20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97.81億元,增長12.0%,其中工業增加值274.52億元,增長12.2%,建築業增加值23.29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151.29億元,增長8.2%。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3%,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6.1%,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6%。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二、三產業比例由上年的6.4:63.7:29.9調整為6.5:62.0:31.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5943元,同比增長6.1%。

產業構成

第一產業穩步發展,二、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業結構漸趨合理,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4.9億元、36.91億元和16.88億元。財政收入2004年,全旗財政收入60068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913萬元,全旗財政收入在百萬元以上的鄉鎮16個。
第一產業
2013年達拉特農作物總播面積127100公頃,比上年下降4.9%。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1620公頃,比上年增加0.2%。2013年糧食產量609500噸,同比增加7.9%。
2013年牧業年度牲畜存欄307.4萬頭(只),比上年下降5.4%。其中:大小畜合計293.2萬頭(只),下降5.3%;年末牲畜頭數存欄206.4萬頭(只),比上年增加3.1%。其中,大小畜合計200.3萬頭(只),增長3.2%。
2013年肉類總產量35761噸,比上年增產1.4%。其中,豬肉12076噸,增產0.6%;牛肉3296噸,增產10.0%;羊肉20058噸,增產2.3%,羊肉中山羊肉11414噸,增產4.1%;禽肉產量331噸,增產1.8%。奶類產量198892噸,減產0.9%,其中牛奶189024,減產0.5%。
第二產業
2013年達拉特5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6098699萬元,同比增長15.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完成產值1981868萬元,增長21.0%;重工業完成產值4116831萬元,增長12.8%。按經濟類型分: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值分別為4510820萬元、225634萬元、12883379萬元。總計中,大中型企業產值2544666萬元,同比增長12.7%。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6084720萬元,同比增長15.1%。資產合計4371116萬元,負債合計2537839萬元,主營業務收入6081159萬元,主營業務成本3364575萬元,利潤總額1480532萬元,稅金總額366441萬元。
第三產業
2013年,達拉特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17戶,住宿餐飲企業6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0002萬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城鎮314950萬元、鄉村18505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0.4%、5.9%。
2013年,達拉特郵電業務收入33408萬元,其中:郵政業務收入130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32108萬元。發送特快專遞3萬件,訂銷報刊280萬份,雜誌12.5萬份,包裹5.9萬件,辦理匯兌收入74.9萬元,郵路單程長度708.6公里。固定電話用戶2.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42.3萬戶,網際網路用戶2.0萬戶。
2013年,達拉特共接待國內外過夜遊客123.1萬人次,其中:響沙灣26.1萬人次、恩格貝4.0萬人次;過夜遊客產生旅遊收入31億元,其中:響沙灣2886萬元、恩格貝625萬元。

農業經濟

達拉特旗是農業大旗,鄂爾多斯市50%的糧食產於達旗。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基礎設施建設“九五”期間,累計投入資金近4億元,實施了一系列國家級大項目,主要有:農業綜合開發、水保世行項目、商品糧基地建設、“380”人畜飲水工程、節水灌溉、堤防建設、農村電網改造、砒砂岩治理、生態建設項目等。
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玉米、馬鈴薯、雜糧等,2004年種植糧食作物5.57萬公頃,其中小麥0.44萬公頃,玉米4.2萬公頃,馬鈴薯0.53公頃,雜糧0.3萬公頃。,經濟作物主要是葵花、甜菜、油料、制種、優質牧草等。2000年種植經濟作物4.43萬公頃,其中葵花2.8萬公頃,甜菜0.15萬公頃,蔬菜0.14萬公頃,制種0.24萬公頃,優質牧草0.23萬公頃。2004年種植經濟作物1.8萬公頃,其中葵花5769公頃,甜菜0.39萬公頃,蔬菜0.36萬公頃,制種17861公頃,優質牧草17298公頃。
林業2004年,全旗有林地13.3萬公頃,其中,造林保存面積11.8萬公頃,飛播造林保存面積1.9萬公頃;草原48.7萬公頃(人工種草2萬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萬公頃。全旗森林覆蓋率13.36%,植被覆蓋率39.7%。
漁業全旗養魚池面積322公頃,主要集中於大樹灣、解放灘等沿河鄉鎮,年產魚2650噸,跨入自治區五強行列。
生產能力全旗目前已形成年產小麥0.2億公斤、玉米2.43億公斤、油料1673萬公斤、甜菜8.37萬噸、秸稈2.79億公斤、肉食品5.35萬噸、皮張70萬張、羊毛1221噸、羊絨311噸、鮮魚2.79億公斤的生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產能力。
特色產業種植業,引進了水稻、玉米制種、花卉、南瓜、蘆筍、枸杞、麻黃草、牧草等特色品種;養殖業上,發展了鹿、山雞肉兔肉狗、鴕鳥、肉奶牛等特色養殖;林業上,發展了山杏、松柏、沙柳、大白檸條等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生態效益的林產業;漁業上,發展了黃河鯉魚、粘魚及大銀魚等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種。
龍頭企業旗內培育了東達絨紡、響沙酒業、華宇食品等農畜產品加工企業,旗外加強了與包頭糖廠、植物油廠這次次合作,引進了美國百事公司、澳大利亞泰尼克公司、廈門大通公司、安華華集團、內蒙金土地公司、內蒙盤古集團、內蒙騎士生態公司、包頭三利公司、東勝三聯公司等知名企業興辦農場和農畜產品加工企業。

工業經濟

主要指標
2004年,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產值為63.3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28.89億元,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9.4億元;工業產品銷售率99%;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0%。
工業體系經過50年的建設和發展,初步形成了電力、煤炭、化工、建材、農畜產品加工等五大工業體系,產品近百種。
電力主要企業有:達拉特電廠,始建1992年,設計總裝機容量500萬千瓦,現6台33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98萬千瓦。2002年發電79.55億度,實現產值10.1億元,上交稅金1.53億元;高頭窯電廠,建於1978年,年發電量4000萬度,上交稅金40萬元。2004年發電114.5億度,實現產值22.8億元,上交稅金3億元。
煤炭國有、集體、個體煤礦共同發展。
化工主要企業有化肥廠、電石廠、亞鈉廠、泡化鹼廠等。
建材主要企業有石英砂廠、金河集團、水泥廠、塑料廠、樓板廠、電桿廠、磚瓦廠、瓷窯等。石英砂石生產能力為:原砂25000萬噸/年,年上交稅金42萬元;水泥廠屬利用“三廢”(電廠粉煤灰)企業的企業免稅企業。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農畜產品加工主要企業有東達集團、造紙廠、響沙酒業公司、華宇食品公司、大華骨粉廠、麵粉加工廠、蓖麻油廠等。現東達集團毛絨梳、紡、織、加工生產自成體系,並具有自營出口權,生產能力為:羊絨衫30萬件/年,梳洗毛1800噸/年,紡紗200噸/年;響沙酒業有限公司生產力為:白酒1500噸/年,啤酒5000噸/年;華宇公司生產能力為:南瓜粉180噸/年,產品大多出口。產品近百種,主要知名產品有東達蒙古王羊絨衫、響沙白酒、齊悅牌碳酸氫銨、華宇南瓜粉、聚乙烯塑料管材、大華骨粉等。
三資企業利用外資渠道拓展到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三資”企業發展到8戶,其中美國百事公司解放灘原料基地已成為該公司在中國最大的原料基地,香港俊星貿易公司、澳大利亞泰尼克公司等企業投資規模逐步擴大。實際利用境外資金3459萬美元。
商業流通
全旗擁有種類商業經營網點7726個,從業人員14012人,有自治區西部最大的畜產品交易市場北國商城。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幾年來,我旗全面實施“科教興旗,開放帶動,資源轉換,生態立旗,小城鎮發展”五大戰略,全旗經濟社會迅猛發展。2004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8.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6億元,一、二、三產業之間的比例調整到22∶53∶25,全旗整體上實現了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歷史性轉變。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大旗和全區50個工業發展重點旗縣之一,在全國第四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名列中國西部百強縣第36位。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歷史性突破。近年來,我們按照“為養而種、以種促養、禁牧舍飼、建設內蒙古自治區現代畜牧業強旗”的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將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作為推進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模式化示範、規模化推進”。全旗牲畜總頭數由2000年牧業年度59.7萬頭(只)猛增到2004年的241.7萬頭(只),增速和總量均創歷史最高,居鄂爾多斯市第一,跨入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大旗行列。種植業結構得到優化,糧經飼比例調整到37∶30∶33。
工業經濟已成為我旗經濟的重要支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6家。開發建設了自治區級樹林召經濟技術開發區(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園區)、電煤轉化高新技術工業園區、造紙工業園區和紡織工業園區,加上達電園區,初步形成了“一區四園”的發展格局。以園區為載體,招商引資成效明顯,截止目前,與我旗正式簽訂投資協議,投資額在億元以上的大型工業項目已累計達到11個,項目涉及煤電、重化工、生物製藥、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等行業,協議投資總額突破了2500億元,佔全鄂爾多斯市協議投資總額的近一半。(分別是:億利化學公司100萬噸PVC項目,河北新奧集團大型機械製造、甲醇二甲醚項目,山東新汶集團50萬噸PVC項目,香港海粵集團煤電氣化多聯產項目,台灣台塑企業10×60萬千瓦火力發電項目,香港合和集團8×60萬千瓦發電項目,香港建滔集團煤電化工項目,香港國際能源礦業公司50萬噸PVC項目,弘澤公司2×33萬千瓦和2×60萬千瓦發電項目,東達2×15萬千瓦自備電廠項目,河北威遠生化500噸阿維菌素生產項目。)其中億利化學公司100萬噸PVC項目、威遠生化100噸阿維菌素項目、新奧集團60萬噸甲醇項目已奠基開工。達電三期2×33萬千瓦機組併網發電,四期4×60萬千瓦機組首期2台機組開工建設。截至目前達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98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00多億度,年實現稅收4.4億元。
城鎮化水平大大提高。不斷加大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力度,小城鎮建設成效明顯。初步建成樹林召鎮新區,面積達到4.5平方公里。全旗建制鎮達到了9個,城鎮常住人口達到11.7萬人,初步形成了以旗府所在地樹林召鎮為中心,以建制鎮為支撐,以鄉集鎮為骨幹,以210國道和羊巴線為發展軸的城鎮體系,全旗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城鎮化率達到33.3%。

文化


語言

蒙古語
達拉特旗的官方語言是漢語普通話和蒙古語鄂爾多斯土語,使用於正式場合
鄂爾多斯地區有15%左右的蒙古族,大部分會使用蒙古語,牧區比例較大,鄂爾多斯蒙古語方言為內蒙古方言的鄂爾多斯土語。與其他蒙語方言比較特點是有φ母音,有陽性母音;在語音上,表現在複合母音、前化母音與聘化輔音、重音等方面;在語法上,表現在名詞格的範疇與動飼某些形態變化方面;在辭彙上,表現在方言詞的構成,某些辭彙意義的變化等方面。
漢語
達拉特旗的漢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為晉語,屬於晉語的鄂爾多斯方言。
鄂爾多斯漢語方言屬於晉語方言,歸內蒙古晉語大包片,與晉北晉語、陝北晉語、冀西晉語有著很深的淵源。
鄂爾多斯漢語方言,大體分為三個小片,整體來說大同小異。准格爾旗、達拉特旗、杭錦旗這三旗的沿河地區(黃河幾字彎南岸沿岸地區)講的是“灘套話”;上述三旗的梁外地區以及鄂托克旗北部和東勝區大部、伊金霍洛旗大部講的是“梁外話”;鄂托克旗南部、鄂托克前旗、烏審旗及鄰近的其他旗區小部分地區,講的是“西旗話”。鄂爾多斯方言中有豐富的動態助詞,常常藉助“個”、“蘭”是其最大的特點。這不僅使鄂爾多斯方言可以準確的表達說話者所指的時間段,也使日常交流用語更加活潑和親切,這與鄂爾多斯這個蒙漢文化交織地區的人民純樸大方的性格相映成輝。

地方特產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白居易寫道:“仰窺不見人,石發垂如鬟。”李笠翁在其《閑情偶集.飲饌部》中稱:“菜有色相最奇,而為本草食物志諸書之所為載者,則西秦所產之頭髮菜也。”鄂爾多斯是髮菜的故鄉。一場雨水過後,乾燥的氣候變得濕潤,土地潮濕,髮菜便吸吮著水分,慢慢膨脹變大,就像縷縷亂髮,迅速地在地面上鋪展開,黑如漆,細如線,柔如錦,廣袤的土地馬上就變成了藍綠色和橄欖色。天旱陽燥時它便處於休眠狀態,絲狀體不分枝,絲弱體細。由於髮菜營養價值高,十分珍貴,被譽為“荒漠之珍”、“高原之珍”、“戈壁之珍”。每100克髮菜中,含有蛋白質20.3克,碳水化合物56.4克,鈣256毫克,鐵200毫克。由此可見,其營養成分高於同量的肉類和蛋類。髮菜味甘性涼,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利尿、止咳、解毒,並有滋補作用,對治療高血壓、婦女病、慢性氣管炎,促進傷口癒合,都有一定療效。髮菜食用,滑嫩、軟脆、爽潤,沒有異味。雞、鴨、羊肉腥湯里放入少量髮菜,或把魷魚、肚尖加髮菜做成羹湯,味道鮮美適口。髮菜的吃法多種多樣。如將髮菜洗凈泡發后,上籠蒸蒸,切成段拌以薑絲、蔥花、醬油、醋、糖,甜酸適口,味鮮脆嫩,是下酒的極好冷盤。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紅蔥,因表皮呈紅色,故名。鄂爾多斯人愛吃紅蔥,農民也愛種紅蔥。金秋十月,無論是城市、農村,人們總要忙忙碌碌地儲備紅蔥,以便冬、春食用。這時,人們就會看到,一輛輛拉運紅蔥的汽車賓士在公路上,或運到機關單位,或調往外地。農貿市場上出售紅蔥的叫賣聲,也不絕於耳。城鎮居民買到紅蔥后,便把它一束一束地紮起來,齊刷刷地碼在牆根下或放到房沿上,讓溫熙的陽光慢慢地把它的表皮曬乾,然後保存起來。紅蔥雖不怕凍,但冬天應減少對它的移動次數。否則破壞了蔥的結構,便不好食用。
蔥含有對人體有益的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以及多種礦物質。俗話說:“白蔥炒菜,紅蔥做餡。”紅蔥的細胞里,含有大量的揮發性精油,叫蔥蒜辣素。其味香辣,故包餃子、做包子、吃餡餅,只要把它放進去,就會起到去腥解膻、改善滋味、促進食慾的作用
葵花籽是鄂爾多斯的特產。主產區達拉特旗,以盛產粒大、仁滿的葵花籽而聞名自治區內外。盛夏時節,葵花籽之鄉--達拉特旗到處都是花的海洋。一片一片的向日葵,迎著太陽在遼闊的田野上開放著黃燦燦的花朵,平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坦的沃野被編織成悅目的絢麗的圖案。田邊、地角、屋前、屋后、鹽鹼地上種植的向日葵與其它農作物相映襯,色調各異,五彩斑斕,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葵花籽是人們生活中離不開的一種經濟作物,用它製成的葵花油,能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量。在工業上,用它作原料可製作油漆和肥皂,出油率高於大豆1-2倍。達拉特旗以星火葵花為主,播種面積為23668公頃,年產量41537噸。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枸杞肉厚、皮薄、籽少,口感純正甘甜而無苦澀味,果實呈紅色或紫紅色,果型或橄圓形且扁長,或呈長型且扁大部瘦,果臍白色,果臍明顯,果身先端有小尖,果內含鐵、鋅、鋰、硒、等十八種氨基酸和豐富的“枸杞多糖”。枸杞作為保健品食用,古老的方法有泡酒飲和熬膏食用。今天優質果實多以每天早晚直接食用,每天用量10克為宜,一般果實多以泡茶、泡水、泡酒、煲湯、葯膳等方法食用。
炒米,蒙古語稱:“蒙古勒巴達”,意為“蒙古米”。它是糜子經煮、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的。據史書記載,炒米的上述製作方法,早在我國漢代時就出現了。宋末元初,由於畜牧業有了很大發展,蒙古族人民便廣泛地食用炒米。相傳,公元1219年,回回國的瓦勒乞黑等三名商人,帶著織錦料子、棉織品、日用百貨到蒙古地區做買賣。成吉思汗親自接見,並以厚禮招待,還讓他們住在乾淨的白氈帳里。瓦勒乞黑臨別時,成吉思汗從屬下選派450人懂得得西方風俗習慣的穆斯林,讓他們跟著瓦勒乞黑去那裡做生意。他們帶著金銀財寶去了那裡,除了一人僥倖脫逃外,其他人全被鎮守訛答刺城的將軍亦納勒朮赤黑殺害。成吉思汗聞訊后怒火衝天衝天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萬丈,秘密派使者打入其內部,讓哈森協助提供一份回回國的地圖。機智的啥森為避免關卡的檢查,就把使者的頭髮剃光,並給他塗上紫色的合成藥物,然後把回回國的地圖印在他的頭上。使者的頭髮長長后,便日夜兼程返回本國,把地圖交給成吉思汗。不久,成吉思汗就率領20萬蒙古大軍,帶著炒米等乾糧西征。成吉思汗兵臨城下,回回國的援兵從後麵包圍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缺水少糧,就命眾將士自己掘井飲用,還依靠僅有的一點炒米,度過了生命的難關,直到後續部隊趕來,才把該城攻克,活捉了殺害蒙古商隊的劊子手亦納勒朮赤黑,並讓他飲金銀水而死。可見,炒米在蒙古人心目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因為它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民族。炒米,是蒙古人最喜愛的糧食。因製作方法稍異,炒米又分為脆炒米和硬炒米。炒米便於攜帶,易於保存,清晨,牧民放牧以前,用滾燙的奶茶,泡上一碗炒米喝到肚裡,渾身是汗,頓覺精神倍增。放牧時,牧羊人帶上炒米,炒米里加上一把炒熟的黑豆或黃豆,還是極好的乾糧。炒米即使干嚼,也是越嚼越香,很有滋味。蒙古人吃炒米,講究多種食物搭配。放在碗里的炒米,倒上噴香的奶茶,奶茶邊喝邊續,待奶茶喝夠,炒米也被泡軟時,就要喝乾碗里的茶,再放上黃油、奶皮、乳酪、紅糖拌著吃,甜酸適中,香咸可口,味道尤佳。牧民們愛說這樣一句說:“要曖穿上皮子,要飽吃糜子。”糜子富有營養。100克糜子,含有蛋白質9.7克,脂肪3.5克,碳水化合物72.5克,可產生熱量362千卡。此外,它還含有鈣29毫克、磷240毫克、鐵4.7毫克、尼克酸1.6毫克。
奶食:蒙語叫“查干伊德”是純潔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種:
1、白油。將鮮奶放入桶內,攪拌后,使其發酵等脂肪在上面呈白色,即成白油。
2、黃油。將白油用紗布過濾,然後倒入鍋中加溫火煉,用勺頻頻攪動,待色澤微黃,即成黃油。
3、奶皮子。夏秋季將鮮奶放在鍋中,用小火烘,稍滾,用勺揚,使奶泡沫在上面,同時點上生奶,奶上即成皮一層,用筷子挑起,放在通風處陰乾就是奶皮子。
4、奶豆腐有兩種做法:將出白油后的酸奶子,經慢火熬煮,放入布袋壓榨成為酸奶豆腐;另一種是,將奶放入器皿中發酵,將上面一層“卓口”取出后,再放入鍋中煮沸將酸奶湯拋出,經多次攪拌后,再倒入木模中,便成各種型塊,然後切成長條或小放塊,在太陽下吹曬、晾乾,即成為奶豆腐。是牧民冬季的奶食品。
乳酪是奶製品中最普通的食品,蒙古族製作奶食品的歷史悠久,別具一格。

社會


文化事業
2013年末,達拉特文化主管部門共有局屬二級單位6個,分別為文化館、烏蘭牧騎、圖書館、文物管理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和電影管理站。另外還有各蘇木鎮文化站8個、書店38家、廣播電視台和報社。文化系統從業人員共15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99人。2013年,烏蘭牧騎演出120場次,電影管理站放映電影1700餘場。圖書館總藏量20.5萬冊(件),其中圖書14.1萬冊、報刊1.3萬件、視聽文獻0.3萬件(套)、其他4.8萬冊,總藏量中兒童文獻近3萬冊。文物藏品497件(套),其中二級品1件(套)、三級品22件(套),達拉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自治區級項目3個、市級項目5個、旗級項目11個。蘇木鎮綜合文化站累計組織文藝活動158次,舉辦展覽16次,共有藏書4.88萬冊。達拉特城網有線電視用戶2.8萬戶,農網有線電視用戶6.5萬戶,廣播電視覆蓋率95%。 
教育事業
2013年末達拉特擁有各類學校126所,其中初中5所、職業高中1所、小學23所(包括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特殊學校1所、幼兒園94所。普通中學中高中2所,班數115個,在校學生6720人,專任教師414人;初中5所,班數183個,在校學生9369人,專任教師675人。職業高中班數67個,在校學生3409人,專任教師84人。小學班數382個,在校學生19344人,專任教師1111人。特殊學校班數6個,在校學生35人,專任教師4人。另外,幼兒園班數504個,在園幼兒13956人,專任教師33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醫療事業
2013年末達拉特共有衛生機構294個,其中:公立醫院2個、民營醫院6個、疾控中心1個、婦幼保健所1個、衛生監督所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3個、衛生院22個、村衛生室136個、個體門診115個。床位總數1887張,其中:公立醫院670張、婦幼保健所84張、民營醫院309張、基層衛生院440張、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個體門診和村衛生室)384張;衛生技術人員1850人,其中執業醫師743人;執業助理醫師227人;註冊護士584人。 
科技事業
2013年達拉特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9項、授權14項;申請發明專利7項;申請外觀設計專利15項。 
社會保障
2013年末達拉特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人數16300人,離退休(職)人數6286人,實收養老保險費24670萬元,實發養老金15125萬元。城鎮無業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61人,退休人數1294人,實收養老保險費316萬元,基金當年支出809萬元。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9088人,退休人數47292人,實收養老保險費5672萬元,基金當年支出17003萬元。 

旅遊


風景名勝

展旦召草原旅遊區
展旦召草原:展旦召草原是鄂爾多斯市面積最大、保持原始植被最完整的天然牧場之一。依託這種資源開發展旦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召草原風情旅遊,使遊客領略西部蒙古族傳統的民族風情、濃郁的民族文化,開發潛力巨大。展旦召大圐圙:大圐圙位於庫布其沙漠腹地,有“沙漠綠洲”之稱,距響沙灣西4公里,屬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大圐圙東西長4公里,南北長1.5公里,蒿、檸條、木瓜樹、野生枸杞等植物在這時里共生共長,野兔、狐狸等動物出沒於林間。在大圐圙東南3.5公里處是當地最大的敖包——銀肯敖包,每年陰曆五月十三日為敖包祭祀日,活動場面宏大威嚴。
“打魚劃劃渡口船,魚米之鄉大樹灣”。曾一度富庶的黃河兩岸,今天再現新貌。在包頭市郊南,過黃河大橋,有兩個毗鄰的村子——東海心和九小渡口過去曾是伊克召盟(今鄂爾多斯市)糧食高產區,今天這裡的人們卻代黃河之水,養起了黃河魚,並註冊了商標,成為遠近聞名的黃河漁村。目前,該地的養魚專業戶已發展到48家,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魚塘面積達1200畝,年產鮮魚40萬公斤,呼、包二市乃至毗鄰省區的人們爭相購買,基本上隨產隨銷,而且價高不落。更有甚者,18戶養魚人做起了加工生意,在魚塘邊建起了餐館,用他們擅長的農家烹燉手藝,製作出肉香湯美的現燉黃河魚,令慕名而來的顧客大飽口福。其中幾戶還在魚塘邊修建了度假村,設置了釣魚、桌球、乒乓球等健身娛樂項目,養了些供觀賞的鴕鳥、野雞等,把餐飲和娛樂休閑結合起來,讓本鎮、本旗以及南去響沙灣、東勝、成吉思汗陵,西往恩格貝,北上包頭、武當召的遊客在這裡駐足、度假,品天然鮮美的黃河魚宴,可謂一舉雙得。目前,這裡已做出了初步規劃,準備擴大養魚規模,除現有的鯉魚、鯽魚、草魚外,再引進一些珍稀水產品種,增加多種旅遊設施,在魚塘的周圍種上時令瓜果蔬菜,供遊客自采、自加工、自食之用,從而營造功能齊全的旅遊環境,爭取把大樹灣漁村建成集吃、住、游、購、娛為一體的真正意義上的“農家樂”旅遊渡假村。
大樹灣漁村現已初具景區樣式,另外還成立了養魚協會,對“大樹灣”黃河魚的規範經營、品牌保護有了相應的保證。再加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經濟環境以及便利的交通條件,大樹灣黃河漁村“農家樂”示範旅遊區正展現出它的勃勃的生機,也極具開發潛力。
昭君城,原名“達旗昭君墳旅遊接待站。”公元前33年,由王昭君遠嫁匈奴胡漢和親時,途經此地並建有行宮而得名。現為鄂爾多斯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001年7月轉制,現為民營企業。
該城地址,隸屬達旗昭君墳河畔中村,與國家的重要鋼鐵基地包鋼隔河相望,又是包頭市、呼市等旅遊團隊去沙漠綠洲恩格貝的必經之地,地理條件十分優越。城內現經營範圍為:旅遊觀光、餐飲、住宿、水上娛樂、騎馬、射擊等,現有員工19人,年接待能力為10萬人次,於2002年7月份正式開業,邊營業邊建設。
昭君城佔地為1000畝,其中人工湖為230畝,城內的主要景點為昭君墳,墳高80米,直徑約180米,怪石林立,敲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擊錚錚有聲。一石一聲,一石一景,“遙望長安”、“金蟬望月”等石頭惟妙惟肖,墳上墓昭墓祠墓、大仙廟形怪狀,有深不可測的溶洞奇觀和暗河,現投入資金200萬元。計劃在三年內,建成“騎射狩獵場、兒童樂園、國防教育基地、特種養殖園、烽火台、日月壇、和親殿等一大批景點,外景地有秦直道遺址、白粉坡、落雁崖、軟軟劉城、金津古渡遺址,都在開發中。現墳山上植被已經恢復,幾盡來絕珍貴蛇類又大批的滋生出來,形成了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生態環境。
目前,達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視,昭君墳、達旗旅遊局盡全相信相信想信在三年內,昭君城將成為達旗的利稅大戶,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使周圍的農民儘快脫貧致富。
沙漠綠洲--恩格貝
恩格貝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庫布其沙漠腹地達拉特旗烏蘭鄉鎮內,總面積30萬畝,過去全部是荒漠化土地。如今他已被國家環保局命名為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享譽中外,充滿傳奇色彩。
恩格貝為蒙古語,意為平安、吉祥,歷史上是一塊水草豐美、風景秀麗的地方,曾是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這裡有默默無言的秦磚漢瓦,這裡有穆桂英征西時築起的西元城;這裡曾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獨貴龍”運動領袖阿堯爾色那的大本營,這裡有五百抗日將士的忠烈魂;這裡的“天外神石”令人遐思萬千,這裡的“龍泉聖水”讓你氣爽神清,這裡的恩格貝召曾經經燈長明……,然而,戰亂、洪水、濫伐、濫墾終於讓黃沙抹平了這裡的景色,使牧人丟棄了草場,農人捨棄了家園。至1989年恩格貝示範區建立以前,30萬畝土地已幾乎見不到人煙。
達拉特旗
達拉特旗
1989年11月,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副總裁王明海和一批志願者放棄優厚的待遇和舒適的生活,來到荒無人煙的恩格貝建設絨山羊基地,開始整治沙漠這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工程;
王震、萬里、薄一波、張平化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這裡的開發情況;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宋平親自來這裡考察並植樹。1990年,日本鳥取大學名譽教授、沙漠綠化實踐協會會長遠山正瑛先生以耄耋之年,帶領他的協力隊來恩格貝植樹,使恩格貝的建設具有了國際知名度。目前,示範區內栽植喬木300萬株,種植灌木3萬餘畝,種草5萬畝;引洪開發土地1.2萬畝,種植經濟作物1000餘畝,建起葡萄園兩處80畝、花園100畝、草籽基地300畝、苗圃250畝,植被覆蓋率由過去的5%達到了40%;利用水溝建成蓄水塘壩3處,總蓄水能力達到300萬立方米,沙害得到有效控制,水患得到徹底根治。生態環境的改善帶動了沙產業和旅遊業的發展。新培育的恩格貝新品系白絨山羊被專家稱為我國最有前途的山羊;被人們譽為畜禽業“超級明星”的鴕鳥養殖,已成為恩格貝沙產業的龍頭產業,數量超萬隻,成為我國華北、西北地區最大的養殖基地;甘草、沙蔥、沙芥、苦菜等沙生植物成為搶手的綠色食品進入市場。恩格貝現在已發展成為集沙漠珍禽動物觀賞、大漠風光觀賞、生態農業觀賞、沙生植物觀賞和遊客綜合服務為一體的著名旅遊區。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碧水藍天,綠樹清風,歷史人文,英雄業績,一起構成恩格貝豐厚的文化現象和旅遊資源,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旅遊者慕名而來。

獲得榮譽


2017年獲“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號。
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19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0年9月22日,入選“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