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格斯太鎮
吉格斯太鎮
吉格斯太鎮位於達拉特旗東部,東鄰准格爾旗的蓿亥樹鄉,南與馬場壕鄉接壤,西與白泥井鎮毗鄰,北靠黃河,與土右旗二十四頃地鄉隔河相望。鎮駐地在大紅奎村何家圪堵社西北1公里處,瀕於東柳溝河東岸,距樹林召鎮60公里。“吉格斯太”系蒙語,意為菖蒲。全鎮轄大紅奎、張義城窯、蛇肯點素、梁家圪堵、溝心召、柳溝、三眼井、馬場壕、烏蘭壕、王家壕15個行政村,106個生產合作社,總戶數4608戶,區域面積508.1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戶籍人口18445人。
吉格斯太鎮位於達拉特旗最東部,東南與准格爾旗接壤,西南與白泥井鎮毗鄰,北與包頭市土右旗隔河相望。鎮內地形南高北低,從南向北自然分為三個單元:南部為丘陵溝壑區,地勢起伏較大,海拔1308-1149米;中部為庫布其沙漠帶,大部為流動或半流動沙丘,海拔1092-1129米;北部為黃河南岸平原,地勢平坦,海拔高度為1000米。
鎮機關所在地大紅奎村,地理坐標為:北緯40°17′56″,東經110°32′49″,距旗政府所在地樹林召鎮50公里。鎮內交通便捷,羊巴線橫穿東西,德薩線縱貫南北,召圪梁浮橋直達包頭市土右旗。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傾斜而下,南部為鄂爾多斯高原緩坡地帶,地勢起伏不平;中部為庫布其沙漠丘陵區,土壤屬於沙化、半沙化狀態;北部多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
吉格斯太鎮
吉格斯太鎮原名吉格斯太鄉,成立於1955年。1958年“大躍進”時期,改名為吉格斯太人民公社。改革開放后,1985年,恢復原吉格斯太鄉名稱。2000年9月,吉格斯太鄉撤鄉設鎮,改名為吉格斯太鎮。2005年12月,全旗蘇木鄉鎮機構改革和行政區劃調整,撤原馬場壕鄉併入吉格斯太鎮,名稱繼續沿用“吉格斯太鎮”。
2011年末,吉格斯太鎮轄大紅奎、梁家圪堵、張義成窯子、蛇肯點索、柳溝、三眼井、溝心召、馬場蠔、烏蘭垵、王家壕10個行政村;下設13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吉格斯太鎮下轄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大紅奎村。
大紅奎村 | 柳溝村 |
梁家圪堵村 | 溝心召村 |
張義成窯子村 | 龔吉仁村 |
蛇肯點素村 | / |
吉格斯太鎮,地處達拉特旗最東部,東南與准格爾旗十二連城鄉、布爾陶亥蘇木、暖水鄉接壤,西南與白泥井鎮毗鄰,北與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明沙淖鄉、海子鄉、將軍窯子鄉隔河相望,區域面積508.12平方千米。
吉格斯太鎮地處達拉特旗東部,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南部為丘陵溝壑區,中部為庫布其沙漠帶,北部為黃河沖積平原,地貌呈丘陵、沙漠、灘塗狀態,平均海拔1100米。
吉格斯太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常年乾燥多風少雨,多年平均氣溫6.1℃,極端最低氣溫-34.5℃;極端最高氣溫40.2℃。無霜期年平均135天,最長達140天,最短為13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31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246.9~310.8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7月最多。
吉格斯太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流域面積1031.25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黃河一級支流東柳溝、呼斯太河、母哈日溝3條,總長92千米。
吉格斯太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密、乾旱、洪澇、大風、低溫、霜凍、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冰雹災害發生在2006年7月27日,受災人口1.16萬人,受災農作物8264畝,直接經濟損失90.90萬元。
吉格斯太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主要有石英砂、石灰石、芒硝等,其中石灰石儲量為1000萬噸。
2011年末,吉格斯太鎮轄區總人口27389人。
截至2018年,吉格斯太鎮戶籍人口18445人。
屬典型大陸性季風氣候。常年乾燥多風少雨,年平均風沙日在70天以上,主要集中在 春冬兩季。降水分佈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降雨量在246.9-310.8毫米之間。季節性溫差較大,寒署變化劇烈,夏季燥熱而短暫,冬季寒冷而漫長,年平均氣溫6.1℃,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34.5℃。全年無霜期130天—140天。
全鎮土地廣袤,資源較為豐富。地表以下主要有石英砂、石灰石、高嶺土、油砂、芒硝等資源,其中,已初步探明石灰石儲量為1000萬噸,且埋藏淺,易開採。地上資源主要以林草和水資源為主,其中,全鎮現有成片沙柳保存面積25萬畝,可年產紅白柳條近600萬公斤,年平茬廢棄柳條900多萬公斤。北部糧食主產區緊靠黃河,水資源相當富集,具有發展水產、電力和高效灌溉農業的自然潛力和先決條件。
全鎮境內水資源十分豐富,柳溝河由南向北傾斜而下縱貫全鄉注入黃河。黃河過境流程18.1公里,黃灌條件較好。地下水源豐富,適宜於農業灌溉。全鎮總面積522平方公里,有耕地10.2萬畝,其中水澆地6.6萬畝。有草地18.2萬畝,林地8.2萬畝,有待開發宜農荒地25萬畝。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甜菜、葵花為主。還盛產紅蔥、山藥、綠豆、糜黍等小雜糧,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完善。吉格斯太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吉巴公路橫貫全鄉,鄉村之間道路暢通。通信發達,程式控制電話開通,實現長途直拔。
全鎮現有各類水井3721眼,其中,大口井396眼,機電井1127眼,水泥筒井981眼,梅花井143眼,塘壩101處,累計發展水澆地96920畝。同時,歷年共興建小型揚水站5座,防洪排灌區9條,黃河堤防18.2公里,並實施人畜飲水自來水工程6處,截伏流工程2處,解決了部分嚴重缺水地區4850人37000頭(只)牲畜的飲水問題。目前,全鎮仍有15個自然村1050人12600頭(只)牲畜的飲水問題有待解決。
吉格斯太鎮
全鎮現有35千伏變電站一處,10千伏高壓線路313.75公里,低壓線路618公里,變壓器233台,總容量11150千伏安,年供電量480萬千瓦時。目前,全鎮尚有整建制無電合作社7個,不完全通電合作社6個,通電率為96.1%。
全鎮交通便捷,油路四通八達,羊巴線橫穿鎮區將准旗薛家灣與達旗樹林召連成一線,薩德線縱貫南北把准格爾旗德勝西與包頭市土右旗緊密相連,馬呼線鹽馬段於2004年8月建成通車並成為連接薩德線與德敖線的橋樑和紐帶。此外,鎮內還建成數十公里的通鄉油路和通鄉沙石路,已形成二橫一縱的道路建設新格局,為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交通條件。
移動、聯通兩網覆蓋全鎮,基本消滅通訊盲區。鎮內現有移動基站2座,聯通基站2座,手機用戶已達6000多戶,程式控制電話用戶900餘戶,無繩電話用戶200多戶,暢通無阻的通訊條件為農牧民迅速掌握市場信息,生產適銷對路產品,進而儘快增收致富達小康創造了前提。
隨著我鎮經濟的縱深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大力調整,穩定農業,強化牧業,發展特色產業已成為我鎮經濟發展的新思路。特別是原馬場壕的沙柳、羊肉和原吉格斯太的黃河魚、西瓜、糜米是吉格斯太鎮具有廣闊前景的“五大特色商品”。
吉格斯太鎮
(一)農業方面
全鎮總耕地面積14.18萬畝,其中水地11.8萬畝。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土豆、豆類、小雜糧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麻子、瓜類、紅蔥、花葵、胡麻、藥材等。其中,“打瓦壕糜米”與“梁家圪堵西瓜”已註冊商標,“打瓦壕糜米”深受城鎮居民青睞,“梁家圪堵西瓜”遠銷蒙古、俄羅斯以及國內大中城市。2005年全鎮農作物總播面積17.21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04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4.61萬畝。農業生產總值2.04億元,佔地區總產值的92.7%。
吉格斯太鎮
(二)牧業方面
全鎮現有草地面積26.5萬畝,其中,優質牧草2.56萬畝,人工草牧場5.5萬畝。鎮內建成規模養殖戶1312戶,興建標準化舍飼養殖小區14個,標準化棚圈1200處,青貯窖池4120處,飼草料加工機具500台(套)並建成科學改良配種站25個。2005年全鎮牧業年度牲畜存欄總頭數45萬頭(只),其中,絨山羊11.42萬隻,肉羊11.2萬隻,奶牛2237頭,肉牛985頭。完成牲畜改良配種數22.2萬頭(只),年出欄牲畜6萬頭(只),僅此一項為農牧民人均增收400元,占人均純收入的8.1%。
(三)林業方面
近年來,我鎮林業發展迅猛,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南部地區風景秀麗、景色怡人。全鎮森林覆蓋率為49.44%,植被覆蓋率達87.12%。截止2005年底,全鎮累計實施退耕還林總面積8.44萬畝,沙棘種植面積3.7萬畝,天保封育總面積10.5萬畝,防沙治沙0.86萬畝,飛播造林總面積15.5萬畝,草原圍封2.1萬畝,豐富的林草資源,為我鎮發展畜牧業和旅遊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其它產業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在招商引資的帶動下,我鎮二三產業也日趨顯現生機和活力,特別是路邊經濟日益紅火起來。目前,我鎮有沙柳造紙企業1個,煤炭初加工企業2個,牲畜屠宰及加工市場2個,加油站4個,集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產服務小區3個。這些企業的存在和發展將有助於我鎮“工業興鎮”戰略的儘早實現。
此外,藉助豐富的水資源,發展水產養殖和電力事業也是我鎮一大特色。目前,我鎮不僅“黃河魚”年產量可達3000公斤以上,而且東柳溝水庫已列入全旗“四大水源地”建設規劃,極具發展電力事業的潛能。
鎮黨委下設12個黨支部,其中10個村支部,1個鎮教辦支部,1個鎮機關支部,現有黨員712人。建成旗級文明單位6個,小康文明村4個,五星級以上小康文明戶3471戶,民主法制示範村3個,綜治一類村11個。有中學1所,小學2所,旗駐鎮單位有供電所、派出所、信用社、糧站、變電站、郵電所、衛生院等。
鎮內有文化站1處,藏書3000餘冊,有線電視接收站兩處,3568專用機2台,有線電視覆蓋面積1000平方公里,有線電視用戶300多戶。有衛生院2處,並擁有X光、中型B超機等先進醫療設備,醫療技術人員15名。計劃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1.41‰。
全鎮現有糜米種植協會、紙筒甜菜協會、養牛協會、瓜菜協會、養羊協會、養魚協會、管水用水協會、制種協會等13個專業協會。
“十一五”期間的具體工作任務和措施是: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積極主動爭取引進各類項目。1、爭取引進國家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建成“溝、渠、路、林、田、涵、閘、水、井、電”十配套的高標準節水農田3萬畝;2、爭取打瓦壕水庫建設項目;3、爭取張義城窯村黃河穿堤涵洞和東柳溝西堤維修加固項目,保護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4、爭取實施沿河村“380”人畜飲水集中供水工程;5、爭取實施沿河揚水站整合改造項目。
加強鎮村道路建設。完善鎮村公路布局,實現村村通公路,完成蛇肯點素村5.5公里,鎮水廠——九股地灘區移民新村3公里、大紅奎村1.72公里砂石路黑色化工程,完成梁家圪堵村5.9公里土路砂石化工程,基本解決村民行路難問題。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南部硬梁區逐步整體搬遷,實施生態移民工程,打造“核心無人區”,成為生態恢復區。
(二)積極培育市場,優化產業布局
1、突出發展農區畜牧業。南部硬梁區建成生態恢復區,中部沙梁區建成絨山羊、生豬養殖示範小區,北部建成肉羊、肉牛、奶牛養殖示範小區。把養殖小區建設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來抓,堅持分戶飼養和小區建設相結合,合理規劃布局,按照“十有、六化”標準,抓好現有11個養殖小區配套完善工作,新建高標準養殖小區50個,逐步實現一村多區、一社一區,通過養殖小區的示範帶動,提高全鎮整體養殖水平。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全鎮牲畜改良工作、“兩禁”工作和防疫工作。堅持為養而種,以種促養,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擴大飼用玉米和水地紫花苜蓿的種植面積,全鎮牲畜總數達到90萬頭(只)。
2、發展壯大水產養殖業。充分利用梁家圪堵村、大紅奎村、蛇肯點素村三個村近1100畝的荒鹼灘,發展養魚業,到2010年發展水產養殖1000畝,逐步形成規模化、品牌化經營,形成黃河魚水產養殖區。
3、加強特色種植業。以發展訂單農業為重點,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根據立地條件,在中部沙梁區重點發展沙柳、紅蔥、土豆等特色種植,在北部沿河區重點發展糜米、西瓜、甜菜、露地蔬菜、制種玉米等特色農作物與經濟作物,啟動農畜產品中心市場,並引進相關企業,發展訂單產業,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實現效益最大化。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工業經濟、小城鎮建設實現新突破
發揮該鎮土地、水源、勞力、交通、區位和資源優勢,立足長遠發展,大力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經濟。
1、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優化投資環境,所有招商引資項目都要統一規劃,提前解決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問題,並及時在各種媒體上發布招商信息,以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各地客商。
2、完成烏蘭格爾煤田我鎮煤區詳查、精查工作,在此基礎上,敦促華陽公司儘快建井開採。
3、主動與內蒙古三維集團聯繫,爭取新上煤化工項目。
4、規劃建設五寬圪卜煤炭初加工交易中心市場,並完成綠化、環保等配套工程。
5、爭取福祿得礦業有限公司玻璃製品項目建設生產。
6、小城鎮建設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按照起點高、特色化、功能全的要求,加快建設步伐,打造達旗東部重鎮,全力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四)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長效機制,通過以下三條途徑5年內力爭轉移農村勞動力8000人。
1、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鼓勵農民從事農畜土特產品、農用物資經銷,以及貨運、客運駕駛,在鎮區和兩條公路沿線從事餐飲、住宿、修配等第三產業,促使農民向三產轉移,增加收入;
2、組織勞務輸出。與各大企業聯繫,了解勞務需求,通過中介組織,組織剩餘勞動力外出打工。
3、勞動力就地轉移。在本地建設有勞務需求的項目,優先雇傭當地勞動力,離土不離鄉,就業當地化。
(五)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1、堅持“黨委、政府領導、部門協調配合、群眾共同防範”的原則,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認真實施平安穩定工程,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創造穩定的治安環境,營造安定有序、團結互助的社會氛圍。
2、增強社會保障能力,關注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擴大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以民主推薦定期公示的方式將困難戶、五保戶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享受低保,同時通過政府組織,讓他們參加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救助體系,解決弱勢群體就醫難、看病難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社會群體權益,圍繞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培養致富女能人,科技女標兵。
3、繼續推進和完善文教衛生工作
加強鎮村文化陣地建設,普遍建設村文化活動室,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根據國家“村村通”工程標準,有線電視的覆蓋率要達到80%,廣播覆蓋率達到100%,將一年一屆的西瓜節、民歌大賽、農民運動會固定下來,以滿足農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建立高標準的鎮文化站,健全和完善服務功能。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整合教育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增加經費投入,集中力量辦教育,徹底掃除青壯年文盲。
整合衛生資源,加強鎮(村)衛生院(室)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繼續擴大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的參合率,力爭達到100%,徹底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
認真宣傳貫徹和執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為育齡群眾提供安全有效的技術服務,搞好生殖保健服務活動,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各項優查政策的獎勵和兌現工作。
(六)轉變工作作風,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深入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精神,圍繞建設服務、責任、效率政府轉變職能,改進作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1、建設服務政府。要圍繞改善我鎮的經濟發展環境,自覺地將服務經濟建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融入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優質服務,真正把政府機關建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廉明,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機關,大力推廣現場辦公,貼近式服務,延伸式服務,全過程式服務方式,為群眾排憂解難。繼續實行鎮黨政領導服務項目制度,為各類項目建設搞好服務。
2、建設責任政府。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辦不成的事情不說,脫離實際的目標不定,凡是向群眾承諾的事情,就要下定決心創造一切條件,克服一切困難實現,做到承諾一件,籌劃一件,兌現一件。
3、建設效率政府。要切實加強政風建設,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精神,反對形式主義,摒棄盲目攀比等不良作風,重實幹求實效,使政府各項工作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時間的檢驗。在制定工作目標時,我們要樹立全局意識,高標準,嚴要求,自我加壓。落實層級負責制,人人有任務,做到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建設勤政務實、執政為民的效率政府。
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截止12月底,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2億元,比上年增加0.5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一產2.04億元,比上年增加0.14億元,同比增長6.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億元,招商引資1.1億元;完成財政收入400萬元,增長率為20%;全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18元,較上年增加408元,增長率為8.3%。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於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奠定“十一五”發展堅實基礎,具有重要意義。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8億元,財政收入達到4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268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招商引資3000萬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強化畜牧業主導地位,推進畜牧興鎮戰略
把養殖小區建設和牲畜“種子工程”作為畜牧業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要把養殖小區優先建在陽巴線、德薩線等交通、通訊便捷、物流相對集中的公路兩側。年內,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嚴格按照“十有、六化”標準,再新建6個養殖小區,使我鎮養殖小區建設總數達到20處,建成全鎮畜牧業發展的精品工程。
牲畜“種子工程”要以養殖小區和改良站為依託,積極幫助農民引進產肉量大、產絨量高、肉質好、絨質優、出欄快的優質種公羊,強制淘汰產肉15公斤以下,產絨1公斤以下的肉羊和絨山羊,逐步降低養殖成本,儘快提高養殖效益,努力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牧業大鎮,養殖強鎮。繼續抓好禽流感、牲畜疫病防治和飼草料基地建設,為我鎮畜牧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集中發展高產高效農業
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張義城窯1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實施6千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
(三)充分依託市場需求,積極培育並發展壯大特色產業
通過加強對外宣傳,規範協會工作,進一步將已經註冊商標的“梁家圪堵”西瓜和“打瓦壕”糜米兩類特色產業培育壯大,率先將其打造成為我鎮獨具特色的品牌產業,同時,依託昊正公司,開發利用我鎮豐富的沙柳資源,使其向深加工多層次方向發展。
(四)大力營造招商引資環境,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2006年是吉格斯太鎮招商引資年,要充分藉助我鎮在外界傳媒中的良好形象和打瓦壕水庫列入旗“十一五”規劃的契機,繼續苦練內功,強化基礎,營造親商、富商、安商的軟環境。要以興建煤炭初加工項目為突破,兼顧造紙、石英砂、農畜土特產品加工等工業項目的引進和開發,使我鎮的礦產資源和農畜土特品實現就地消化。以陽巴線、德薩線為依託,啟動已規劃建設的三個三產服務小區,逐步將其建成集物流運輸、修配、餐飲住宿、娛樂等於一體的高標準三產服務網點,為搞活地方經濟、增加財政收入,延長產業鏈條,共同實現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經濟發展基礎
以道路建設為重點,積極協助交通局、東達路橋公司完成陽巴線升級改造工程。
實施好扶貧開發項目,在馬場壕村、張義城窯村分別實施人畜飲水和打井上電工程項目。完成好三眼井村自來水工程、十二頃地涵洞改造項目、馬旨義河頭涵洞改造項目。
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提升綜合服務能力。今年爭取開通寬頻網路。
(六)積極實施生態項目,擴大並鞏固生態建設成果
抓住國家實施生態建設項目的良好機遇,立足我鎮現實條件,繼續實施砒砂岩治理沙棘種植項目、圍封造林、天然林保護和退牧還草工程,今年實施退牧還草8萬畝。
突出抓好“兩禁”工作,嚴格執行有關政策,保護生態建設成果,認清當前“兩禁”工作面臨的高壓態勢,堅定不移的貫徹執行上級有關“兩禁”工作的各項制度、政策,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執法力度。特別是要抓好各類項目區的禁牧工作,實現“無啃食、無羊蹤、無糞便”目標。繼續教育引導農民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保護來之不易的生態建設成果。
(七)關注弱勢群體,合理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
健全和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體系,鼓勵和支持社會捐贈、企業資助等方式參與,最大範圍內開展農村低保和五保戶救濟工作。投資近80萬元,由萬通公司新建敬老院,使孤寡老人和年歲已高但子女又不在身邊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認真實施收縮轉移戰略,通過政府引導,技能培訓和提供勞務信息等方式,幫助農村剩餘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充分發揮其潛能,打消其後顧之憂。年內轉移勞動力1800人。
(八)統籌兼顧,促進文教衛生事業共同發展。
加強鎮村文化站建設,適當增加圖書冊數和更新圖書類別,派專人負責圖書管理和文化閱覽工作。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娛活動,適時舉辦第三屆民歌大賽和第二屆農牧民運動會,豐富我鎮群眾的文化體育生活。繼續推進“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加快農村有線電視的安裝與普及,使有線電視覆蓋面積儘快延伸至全鎮各村社。
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採取“先撤併校點、后處置財產”的辦法,將梁家圪堵小學與蛇肯點素小學順利撤回鎮中心小學,並於9月以前,堅決撤掉原馬場壕中學,併入吉格斯太鎮中學,在必要時,連同吉格斯太鎮教辦一併撤掉,解決近年來農村學校“缺生源、缺教師、缺資金”的老大難問題。合併后的吉格斯太鎮中小學,要依照上級要求,加強管理,提高辦學質量,並在2007年前後積極配合上級部門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免除制度,切實減輕農牧民教育負擔。
按照蘇木鎮衛生院“縣辦縣管”的政策,深化我鎮衛生院體制轉制,並按要求做好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工作,認真執行新調整的合作醫療參合政策和報銷規定,確保我鎮參合率位於全旗前列。環境衛生整治方面,要以“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在鄂爾多斯召開為契機,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抓好鎮區規劃和環境衛生綜合治理,重點抓好公路沿線的垃圾清理、廢舊違章建築物的拆除改善,推進小城鎮“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塑造吉格斯太城鎮建設的新形象。
改進方法,探索我鎮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新途徑,並以推進計劃生育村民自治進程為總抓手,將優質服務、生殖保健和計生獎勵扶助作為核心工作任務,進一步提高綜合節育率和長效節育率,加強流動人口的控制與管理,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性別比,充分做好全年區、市、旗三級計生部門的各項驗收準備工作,力爭使我鎮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走在全旗乃至全市前列。
(九)齊抓共管,打造平安穩定吉格斯太。
圍繞“打造平安穩定吉格斯太”的總目標,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集體防禦力量,建立健全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加強安全防範,擠壓犯罪空間,提高轄區居民的安全感,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不法分子。認真組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信訪工作,提前制定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妥善處理各類信訪問題和突發事件。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保障體系,狠抓生產安全工作,及時排除安全隱患,有效防範各類生產事故的發生。同時,堅決取締一切邪教破壞活動,積極維護和諧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生活環境,全力打造和諧、平安、穩定的吉格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