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泥井鎮的結果 展開

白泥井鎮

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白泥井鎮

白泥井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地處達拉特旗東部,東鄰吉格斯太鎮,南與准格爾旗暖水鄉、東勝區銅川鎮接壤,西與王愛召鎮毗鄰,北靠黃河與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明沙淖鄉隔河相望,區域面積24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戶籍人口21227人。

1956年,建立白泥井鄉、海留樹2鄉。1958年,合併設白泥井鄉。1983年,復設鄉。1997年,鄉改鎮。2005年,原敖包梁鄉、鹽店鄉、白泥井鎮合併白泥井鎮。截至2020年6月,白泥井鎮下轄1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

2018年,白泥井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5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白泥井鎮地處達旗東部,全鎮總面積900平方公里(135萬畝)

地形

境內呈南北狹長地形,並明顯分為三種類型:南部的硬梁區,與東勝區准格爾旗相連,溝壑縱橫

氣候

白泥井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冬季寒冷漫長,夏季炎熱短促,多年平均氣溫6.7℃,極端最低氣溫-32℃;極端最高氣溫40.2℃,無霜期年平均154.6天,最長達151天,最短為17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319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32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8月最多。

水文

白泥井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流域面積242平方千米,過境12干米主要河道為母哈日溝河,全長70千米,流域面積40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39立方米/秒,河網密度5.8千米/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白泥井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暴風、乾旱等,冰雹災害年均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6~7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7月27日,波及16個行政村,192個生產小組的農作物全部絕收。受災農作物10萬畝,直接經濟損失9000萬元。

自然資源

白泥井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石英砂高嶺土等。其中煤炭儲量2億噸,已經開發的有9個煤礦,礦區面積60平方千米。石英砂礦已探明儲14700萬噸,采砂礦18座,高嶺土已探明儲量1000萬噸,開採礦3座。
白泥井鎮
白泥井鎮

歷史沿革


1956年,建立白泥井鄉、海留樹2鄉。
1958年,合併設白泥井鄉。
1958年底,改公社。
1983年,復設鄉。
1997年,鄉改鎮。
2005年,原敖包梁鄉、鹽店鄉、白泥井鎮合併白泥井鎮。
白泥井鎮
白泥井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泥井鎮轄白泥井、敖包梁、河圖梁、石匠窯、劉長溝、母哈日溝、新民策、鹽店、公烏素、大納林、柴達木、道勞窯子、海勒素、候家營、唐公營子、七份子16個行政村;下設192個村民小組。另直轄風水梁園區管委會。
截至2020年6月,白泥井鎮下轄1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白泥井村。
白泥井村道勞窯子村唐公營子村
柴達木村海勒素村隆盛城村
候家營子村七份子村白泥井新村社區

人口


2011年末,白泥井鎮轄區總人口37700人。
2017年,白泥井鎮常住人口12300人。
截至2018年,白泥井鎮戶籍人口2122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泥井鎮財政總收入2.2億元,比上年增長4.50%。

概述

農牧業生產條件極差,是水保世行貸款項目、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砒砂岩治理等生態項目區,治理面積達81萬畝。
農作物種植品種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西瓜、甜菜、麻子、制種玉米等,紫花苜蓿保存面積3萬畝。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達15萬頭(只),其中羊14.2萬隻,生豬7035口,奶牛520頭。現有標準化養殖小區33個,規模養殖戶494戶,建成標準化棚圈520處。組建養殖協會15個,種植協會9個。

經營模式

2011年項目區內形成了三種經營模式,即大戶承包經營、農戶合作經營、公司承包經營,實現了噴灌、農機具、道路、防護林、機電井、農電的全面配套,農業基礎設施得到了根本改善。通過項目的實施,項目區內生產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極大的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勞動強度。二是土地經營的規模化,加快了項目區人口轉移步伐。三是養殖業發展的園區化,提高了農民的舍飼養殖水平。四是按照市旗規劃,加快了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步伐。

土地資源

中部是生態植被恢復區,屬庫布其沙漠腹地,宜林宜草,人工植樹、種草及圍封草場共計14.3萬畝;北部為沿河高效農牧業區。這裡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地上和地下水源充足,上世紀80年代就被確定為國家商品糧基地。全鎮總耕地面積20.5萬畝,其中水澆地15.7萬畝,絕大部分在北部沿河區

礦產資源

這一地區礦產資源富集,石英砂、煤炭、高磷土儲量較大。石英砂現已探明儲量4700萬噸,建有采砂礦18座,引入石英砂加工企業13家。煤炭已探明儲量1.5億噸,現有煤礦8座,2006年產煤50萬噸。高磷土已探明儲量1000萬噸,現有高磷土開採礦3座
滿世集團點石溝煤礦500萬噸洗選煤生產線正在進行投產前準備工作,年設計生產能力400萬噸的金泰露天煤礦前期征地工作即將結束,現正在進行礦區移民安置。截至2011年6月底,煤炭產量達到265萬噸,石英砂產量5萬噸。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重點抓了資源的有效整合和規範開採全鎮煤礦由2005年的15個整合為2011年的8個露天煤礦,單礦年生產規模全部達到60萬噸以上,有效提高了煤炭開採率,煤炭產量大幅增加,2007年煤炭產量50萬噸,2008年達到820萬噸。石英砂礦由25個整合為11個,整合后,全部實現機械化露天開採。其次是督促企業做好了礦山露天開採后採空區的回填、污染治理和植被恢復工作,現已完成植被恢復面積3000畝。三是配合完成了煤礦雙迴路供電線路整改工作。投資1090萬元,新建35KVA變電站一處,架設110KV高壓線路52.4公里、35KV高壓線路47公里。

商業

2011年末,白泥井鎮有商業網點374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3.00%。
2018年,白泥井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5個。

金融

2011年末,白泥井鎮境內有農村信用合作聯社1家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35億元,比上年增長50%;各項貸款餘額1600萬元,比上年增長56.00%。
白泥井鎮
白泥井鎮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白泥井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2個,會員300個;各類表演藝術團體4個,演職人員300人;年演出50場次,觀眾達1.5萬人次;文化專業戶21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2個,建築面積480平方米,藏書30000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剪紙、刺繡、地方戲二人台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泥井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737人,專任教師33人;小學2所,在校生794人,專任教師5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泥井鎮有衛生院3所;病床5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固定資產總值78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6人,其中執業醫師19人,執業助理醫師20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2萬人次。
2011年,白泥井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437人,參合率80.78%。
社會保障
2011年,白泥井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戶,人數27人,支出14.2416萬元,比上年增長22.2%,月人均439.5元,比上年增長22.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61戶,人數1469人,支出363萬元,比上年增長33.7%,月人均206元,比上年增長年36.4%;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0人、支出53.28萬元,比上年增長48.8%;農村醫療救助8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77人次,共支出5.5萬元,比上年增長7.8%;農村臨時救濟500人次,支岀50萬元。救災支出104萬元,比上年增長8.27%。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408人,參保率89%。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白泥井鎮有郵政代辦所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20千米。有電信企業2家,電信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1800戶;行動電話用戶20396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17萬元。

交通


白泥井鎮境內有沿黃一級公路過境,境內長8千米。有縣鎮級公路6條,總長110.68千米,鎮村砂石路211.5千米。
2011年末,白泥井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0千米,道路鋪裝面積6.8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