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

全日制、寄宿制民辦學校

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始建於1993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民辦學校,是第一所人生中心教育學校。建華教育現由幼兒園、小學部、中學部和國際高中組成,在校學生2800餘人;中小學已有一支高素質、高學歷的專任教師隊伍,博碩教師占專任教師的近75%,中學部博士教師佔中學部教師近35%。2019年9月,北京市建華實驗亦庄學校(大興區亦庄校區小學部)開學。2020年9月,北京市建華實驗亦庄學校(大興區亦庄校區中學部)、北京市建華實驗亦庄國際高中開學。

2019年3月,入選北京市首批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達標學校。

簡介


始建於1993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民辦學校,是第一所人生中心教育學校。學校現有學前部、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在校學生近2800餘人;中小學已有一支高素質、高學歷的專任教師隊伍,博碩教師占專任教師的近70%;而中學部博士教師佔中學部教師近36%。2019年9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華實驗學校(大興區亦庄)開學。
學校先後被評為北京市最具影響力的民辦名校和全國優秀民辦中小學。學校曾獲得“全國初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校”稱號;在多家媒體聯合發起的“京城教育調查”中被評為“代表北京最高辦學水平的民辦學校”和“北京民辦中小學十強”之一;是“中國關愛公益模範學校”;是“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是《中國教師》雜誌理事單位;是《北京教育》雜誌常務理事單位。2014年在“第二屆中國當代特色學校”評選中榮選“全國百強特色示範學校”;2015年,“人生中心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獲評“全國教育創新優秀案例”。這是人生中心教育作為實踐創新項目在全國範圍內的高層次獲獎。
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
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

理念


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在李金初董事長和譚靜校長的帶領下,以人生中心教育的基本理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優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為教育目標,積極開展探索與實踐,不斷推進“人生中心教育”研究,努力構建人生中心教育學校。
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
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

課程


學校空間課程

突出具有民族的、現代的和兒童特點的課程特色。在保證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的基礎上,為滿足21世紀對創新人才的要求,基於多元智能的理論,從學生髮展的需要和學校實際情況特增設拓展性課程。
拓展課程又稱自選課、十大場,主要有:
發展語言智能的閱讀、寫作、朗誦、演講、文學社、科普英語、劍橋英語、斯坦福英語、口語訓練等;
發展數理邏輯智能的思維訓練(奧數)、生活數學或趣味數學課等;
發展空間智能的電腦、手工製作、繪畫(版畫、兒童畫、水彩畫)、書法、棋類課(以圍棋,象棋為主);
發展肢體運動能力的舞蹈、球類(足球、乒乓球、籃球等)、游泳、趣味體能訓練課等;
發展自然觀察智能的科技活動、自然探秘等;
發展音樂智能的合唱、鋼琴、管樂等;
學生自己組建的社團,如舞蹈社,心理社等。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每年在教師與家長的指導下自主選擇一次,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生動活潑地學習。學校還以《學生文化與素質教育》這一北京市十五重點課題為載體,設置多種多樣的活動課,如信息課、環境課、生活導航等課程供學生選擇,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社會空間課程

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社會(自然)空間課程,通常為一學期1次。中學部參與空間課程所涉及地區包括:
江西:南昌、井岡山、篁嶺;
湖南:湘潭、長沙、張家界;
山東:曲阜、泰安、蓬萊;
陝西:延安、西安;
福建:武夷山、廈門、土樓;
安徽:黃山;
浙江:杭州、紹興;
江蘇:蘇州;
河北:西柏坡、霧靈山;
甘肅:蘭州、張掖、嘉峪關、敦煌、酒泉;
四川:成都、西昌;
海南:文昌;
遼寧:大連;
河南:安陽、洛陽、鄭州;
廣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
貴州:凱里、遵義、貴陽等

心理空間課程

中學部有心理社團,每學期都會組織心理教育活動。學校有心理諮詢師,近年來也在逐步重視心理輔導。

設備設施


學校投資3000多萬元,建成風格獨特、功能齊全、活潑現代的14000多平方米小學部教學樓、宿舍樓。投資約300萬元建成雙向交互多媒體寬頻校園網和開通國際網際網路。教學樓內的210台計算機全部連入校園網,實現了全部學科的多媒體教學和教師的網路辦公。教學樓內現有24個多媒體教室(配有電腦、實物展台、投影和大背投)、3個計算機教室、30個獨立琴房(學校現有40台鋼琴)、多功能活動廳、音樂教室、藝術教室、美術教室、書法教室、社會教室、乒乓球室、形體房、實驗室等各類專用教室,還設有寬敞明亮的圖書館、閱覽室。有投資100多萬元的200米跑道的塑膠操場,並配套建成籃球、排球、足球等設施。樓道全鋪橡膠地板,環形庭園鋪設塑膠,利於小學生坐爬打滾快樂成長。冷暖宜人的教室和宿舍、寬敞明亮的餐廳、帶床位的醫務室、洗衣房等服務設施齊全,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為適應住宿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學校創設親子環境,對學生進行家庭式的管理。低年級學生宿舍設計格局為四室一廳單元式,低年級宿舍內配有電視、鋼琴等。中、高年級學生宿舍格局為六人標準間式宿舍。全天候供應熱水洗漱。

教育科研


“十五”期間學校承擔著2項國家級重點課題,1項北京市重點和3項海淀區重點課題,均按時結題。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中選設為海淀區實驗先進校、基地校。高層次的課題研究聚集了強大的專家支持隊伍,廣泛的課題研究與交流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教育科研引領著學校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2003年、2004年我校連續兩年榮獲“海淀區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單位”和“海淀區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學校”的稱號。2005年獲海淀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2005年有60餘篇教師撰寫的文章公開發表,多篇文章獲市區優秀論文獎。

扶貧支教


為具體落實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支持鄉村教育,尤其是幫扶邊遠貧困民族地區農村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同中科科教國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張家界市與桑植縣教育局合作開展湘鄂西老區美麗鄉村人生中心教育學校建設項目。
為了落實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教育精準扶貧,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讓貧困地區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2018年7月1日在張家界市、桑植縣兩級政府及教育局的支持下,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中科科教國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現代教育報社共同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並成立辦學理事會,啟動“美麗鄉村人生中心教育學校建設項目”。
2018年7月1日張家界桑植縣芙蓉橋中學成為該項目首個試點校,首個三年計劃將通過教育經費援助、硬體設施改善、組織教師培訓、選派專家指導、選派優秀碩博教師支教等措施推進項目。
2019年5月8日,北京建華實驗學校與張家界市教育局、永定區教育局正式簽訂了《張家界第二中學美麗鄉村人生中心教育學校建設項目合作協議》。張家界二中成為第二所“美麗鄉村人生中心教育學校建設項目”試點校。
項目開展以來,兩所鄉村中學從硬體設施條件、校園文化氛圍、教師精神面貌、全課程建設與實踐、學生獲得感、家長的認可度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是中央“鄉村振興戰略”在教育領域落地的一個積極嘗試,也是人生中心教育在鄉村學校落地生根、發芽的重要實踐探索!

核心領導


董事長:李金初
校長、黨總支書記:譚靜
副書記:向寒松
副校長:張永勝
中學部副校長:郝光燕

教師隊伍


學校通過嚴格考核聘優和自己培養,已經建立起一支崇尚師德、自主學習、勇於探索、善於合作並掌握一定現代教育技術和現代教育方法、結構合理而穩定的教師隊伍。其中有特級、高級、省市級學科帶頭人的骨幹教師,也有來自重點師範大學畢業的青年教師。豐富的校園生活和教學實踐,給我們的教師提供了發展的平台,僅從2003年至今有8位教師走向中央電視台或全國性的教師培訓講台,介紹他們的教師心得。在一年級擔任“新課程”實驗的老師,多次為市內外來校參觀考察的教師上研究課,受到來校專家和各地同行的好評。
學校建立了一支愛崗敬業、甘於奉獻、有著多年教育經歷和經驗的生活指導教師隊伍。做學生“慈母、夥伴、人師”是每一個“建華媽媽”的職業追求。
校醫室特聘臨床經驗豐富的兒科醫師負責學生的醫療保健。食堂配有善於精細管理、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平衡學生膳食的營養師和烹飪技術高、能為學生製作可口飯菜的廚師以及熱心周到服務的職工隊伍。

對外交流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處設在我校,承擔著全國知名學校的聯繫與交流工作,每年都接待十幾批參觀團到校參觀考察。
為擴大學生視野,增進學生對各國文化的理解,學校還注重對外文化教育交流,寒暑假組織部分學生出國學習交流,先後出訪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使學生體驗多元文化,為形成自主、開放的國際視野打下基礎。

辦學成就


學校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報、國家教育部老幹部協會聯合授予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
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和展示活動,每年均有上百人次參加北京市、海淀區的各類學科、藝術、計算機、建模、科技比賽。有百餘人次在海淀區數學“智慧杯”、語文“春蕾杯”、北京市科技英語、計算機技能比賽、航天知識競賽、全國葉畫比賽、軟陶製作比賽、聲樂、“巨人杯”書法大賽、“春蕾杯”賀卡製作、科學幻想繪畫等比賽中獲獎。

社會責任


學校“情系巴蜀愛滿校園”系列活動積極開展,本學期與汶川七盤溝小學結對。當得知冬季到來,200餘位師生沒有過冬的棉衣和棉被時,我校師生積極行動,校工會組織採購200床棉被、900餘名學生和全體教師捐出了自己的毛衣、棉衣等衣物。過冬總物資超過5000餘件,打包57件次,在2008年11月11日統一運往災區。

辦學理念


學校發展定位——人生中心教育學校、“培養—研究型”學校。
學校育人目標——實現美好人生:優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
教育培養風格——綠色蘋果樹教育;綠色竹林教育;非洲尖茅草教育;天山雪松教育。
課堂教學主張——民主、自由、活力、主體、思考、智慧、生長、哲理,實現學生最優發展。
教師隊伍標準——高師德、高學識、高能力、高待遇、高績效。

招生計劃


六年制初中一年級“二四”課程實驗,招收小學六年級畢業生2個班,60~80人;
七年制初中一年級,招收小學五年級結業學生2個班,60-80人;
“三三”制高中一年級,招收初三年級畢業學生2個班,60~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