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

愛思唯爾出版公司主辦的雜誌

《柳葉刀》創刊於1823年,創始人托馬斯·威克利(Thomas Wakley) 。是由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公司主辦,《柳葉刀》編輯部編輯出版的醫學學術刊物。是國際上公認的綜合性醫學四大期刊之一。

2013年10月,英國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於釙中毒的說法,並刊登了瑞士科學家的有關調查報告,證實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釙210中毒死亡。

據2020年7月《柳葉刀》官網顯示,《柳葉刀》編輯部有高級執行編輯4人,國際執行編輯2人,執行編輯4人,高級編輯7人,申訴專員1人。

據2020年7月7日ScienceDirect顯示,《柳葉刀》影響因子為59.102。據2020年7月7日《柳葉刀》雜誌官網顯示:《柳葉刀》根據2019年期刊引文報告與Clarivate Analytics 2020分析,影響因子為60.392。 《柳葉刀》1996年設立威克利獎,2019年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聯合設立威克利·伍連德獎,授予每年度醫療衛生領域重要話題的最佳論文。2020年8月4日,《柳葉刀》主編:中國抗疫貢獻突出,西方反華掩飾失敗。

歷史沿革


《柳葉刀》是1823年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雜誌,創始人托馬斯·威克利(Thomas Wakley),部分是由李德·愛思唯爾(Reed Elsevier)集團協同出版。1823年由湯姆·魏克萊(Thomas Wakley)所創刊,他以外科手術刀“柳葉刀”(Lancet)的名稱來為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語中也是“尖頂穹窗”的意思,藉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為“照亮醫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1823年,《柳葉刀》創刊。同年,《柳葉刀》出版第一刊。
1823年-1989年,《柳葉刀》的卷號每年都會重新設定。1-6月的發行量在第一卷,其餘的在第二卷。
1990年,《柳葉刀》採用了一種連續的卷編號方式,每年兩卷。卷號被追溯到1990年以前的年份,1990年第一期被分配到335卷,1989年最後一期分配到334卷。ScienceDirect上的目錄使用了這種新的編號方式。
2005年的總編輯為李查·荷頓(Richard Horton)。《柳葉刀》始終在一些重大的醫學議題上以直言敢說聞名,而其直言無諱的例子如:批評世界衛生組織、拒絕讓順勢療法的功效正式成為眾多治療法擇中的一種、發表2003年美伊戰爭平民傷亡的統計、及不贊成李德·艾斯維爾(Reed Elsevier)集團與軍需產業(Arms industry)有所關聯。
2020年3月26日,《柳葉刀》子刊《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武漢採取的嚴格封閉措施延緩了疫情暴發,為衛生系統應對重症病例爭取到了“關鍵時間”。研究人員建模分析發現,“關閉學校和企業”等措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保持社交距離”等舉措到4月可減少25%的感染,並延緩疫情二次暴發。

欄目介紹


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柳葉刀》主要設有論著、講座、綜述和專題、病例報道和其他等欄目。
● 刊登內容
《柳葉刀》主要刊登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薈萃分析(meta-analyses),評論(Reviews),研討會(Seminars),個人觀點(Personal Views),評論(Comments),信函(Correspondence)以及其他觀點(additional Perspectives)和世界報告(World Reports)。

期刊家族

《柳葉刀》已延生出幾種附屬性的專業期刊,這些期刊刊名均以柳葉刀來開始命名如—《柳葉刀神經學》(神經學)、《柳葉刀腫瘤學》(腫瘤學)、及《柳葉刀傳染病》(傳染病)。所有的這些《柳葉刀》附屬性的專業期刊於醫學期刊中均已建立了重要的名聲,縱然這些期刊大多開始出刊時僅登載一些評論性的文章。

系列期刊

《柳葉刀》(The Lancet)
《柳葉刀-兒童青少年健康》(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柳葉刀-數字醫療》(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
《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柳葉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柳葉刀-血液病學》(The Lancet Haematology)
《柳葉刀-老齡健康》(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
《柳葉刀-艾滋病》(The Lancet HIV)
《柳葉刀-感染病學》(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柳葉刀-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
《柳葉刀-神經病學》(The Lancet Neurology)
《柳葉刀-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
《柳葉刀-星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柳葉刀-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
《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柳葉刀-區域健康》(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柳葉刀-呼吸病學》(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柳葉刀-風濕病學》(The Lancet Rheumatology)
《生物醫學》EBioMedicine
《臨床醫學》EClinicalMedicine

人員編製


根據2020年7月《柳葉刀》官網顯示,《柳葉刀》編輯部有高級執行編輯4人,國際執行編輯2人,執行編輯4人,高級編輯7人,申訴專員1人。
職務名單
高級執行編輯Pam Das、Sabine Kleinert、Naomi Lee、Stuart Spencer,
執行編輯Jocalyn Clark、Helen Frankish、Tamara Lucas、Joanna Palmer
高級編輯Jessamy Bagenal、Sean Cleghorn、Josefine Gibson、Jonathan Pimm、Anabella Barusic、Vania Coelho Wisdom、Liz Zuccala
申訴專員Malcolm Molyneux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根據2020年7月7日ScienceDirect官網,《柳葉刀》共出版396卷,合計10243期。

收錄情況

《柳葉刀》被收錄在MEDLINE/PubMed、Scopus和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

影響因子

根據2019年期刊引文報告與Clarivate Analytics 2020分析,《柳葉刀》影響因子為60.392。
根據2020年7月7日ScienceDirect顯示,《柳葉刀》影響因子為59.102。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柳葉刀》的辦刊宗旨為傳遞知識;不斷更新;共享知識;獨立與公正;面向全世界;敢於批評與爭鳴;使醫學成為一種文化。

願景

秉持醫學科學的最高標準
柳葉刀設立了非常高的學術研究刊發標準,只發表科研學者最優秀的研究論文。
改善生活是唯一終極目標
有很多研究只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我們認為,改善生活才是研究的唯一終極目標,只有對人類生活產生影響的研究才是有意義的。
增強科學的社會影響
一篇好的研究論文不足以實現改善生活的目的,還需要發展、社會動員並增加曝光度。因此,柳葉刀承諾會制定計劃、創造環境、建言獻策、開展辯論,並倡導“醫學研究能且定能改善生活”的理念。

設立獎項

威克利獎
1996年設立Wakley Prize(威克利獎),授予每年度醫療衛生領域重要話題的最佳論文。歷屆獲獎文章內容涵蓋了醫學臨床工作、職業生涯、醫患故事等各方面。
威克利·伍連德獎
2019年,《柳葉刀》雜誌社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以雜誌創始人Thomas Wakley(托馬斯·威克利)和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伍連德的名字設立了Wakley- Wu Lien Teh Prize(威克利·伍連德獎)。

投稿須知

《柳葉刀》(The Lancet)歡迎各類原創文章的投稿,這些文章或對醫學科學及醫學實踐具有啟迪和推動意義,或幫助讀者豐富學識,或為讀者帶來愉悅的閱讀。《柳葉刀》發表的文章欄目有:原創性研究(如RCT、薈萃分析)、綜述、研討會(專家論壇)、個人見解、述評(評論)、通訊,以及觀點、世界報道等。更多文章門類及投稿要求詳見投稿指南。

稿件提交

《柳葉刀》(The Lancet)投稿,請您務必通過投稿系統提交稿件。稿件必須完全是作者聲明的作品,且未經其他渠道發表,請勿一稿多投。

Swift+與快速發表通道

隨機對照試驗(RCT)均可選擇最快的發表途徑,即Swift+通道。《柳葉刀》(The Lancet)編輯將於1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接收的決定,如果決定文章送外部評審,則會邀請外部審稿人提供全面評審意見。一經接收,我們將於其後的10個工作日內在線發表此論文(10+10)。
經編輯初審認為可發表的研究類文章(多為RCT)將會在72小時內送審,一經接收,論文將於之後4周內發表。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主編Richard Horton
副主編Astrid James
國際執行編輯Rebecca Cooney(紐約北美執行主編)、Helena Wang(北京亞洲執行總編輯)

歷任領導

歷任主編
姓名任期
Thomas Wakley (1795–1862)1823–1862
James Goodchild Wakley (1825–86)1862–1886
Thomas Henry Wakley (1821–1907)1886–1905
Thomas “Young Tom” Wakley (1851–1909)1886–1908
Squire Sprigge (1860–1937)1909–1937
Egbert Morland (1874–1955)1937–1944
Theodore “Robbie” Fox (1899–1989)1944–1964
Ian Douglas Wilson (1912)1964–1976
Ian Munro (1923–1997)1976–1988
Gordon Reeves (1938)1988–1990
Robin Fox (1939)1990–1995

社會事件


《柳葉刀》
《柳葉刀》
《柳葉刀》以其在全世界所擁有的高影響因子,以致有一群 重要的讀者階層來支持它。本期刊登載有:原創性的研究文章、評論文章("小組討論"及"評論")、社論、書評、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內常登載的文章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報道等。《柳葉刀醫學期刊》被視為一種"核心的"醫學綜合期刊;其它同性質的刊物有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美國醫學協會期刊、及英國醫學期刊
然而,在1988年所刊載的一篇文章使它受到嚴厲批評,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高了麻腮風三聯疫苗、自閉症以及一些疫苗接種爭議(Vaccine controversy)這三者間者有關聯的可能性。在2004年,《柳葉刀醫學期刊》發表了部分撤回這篇有爭議文章的言論。荷頓博士也公開的說明這篇文章"有致命地錯誤",是由於其中的一位作者有著嚴重的利率衝突,而他並沒有向《柳葉刀醫學期刊》陳述過這些事。當本刊發表了伊拉克平民的死亡人數的估計值計有 — 10萬人 — 而時間正好在2004年11月美國總統選舉前兩天,因此又招來政治企圖的指責。

資料捏造

在2006年1月,被揭露出於2005年10月的《柳葉刀》的一篇文章,由癌症研究人員約翰·蘇得博(Jon Sudbø)及其他13位共同作者所合撰的,文內數據是已經被偽造過的。這篇偽作的篇名為《非甾體抗炎葯及口腔癌的風險:巢式病例對照研究》(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the risk of oral cancer: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在這件醜聞浮上檯面后的一星期內,擁有高影響因子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一篇社論來關切另外一篇發表在其刊物上的類似研究題目之文章。

代表文章


新型超級細菌
《柳葉刀》雜誌網路版公布發現了一種新型超級細菌,能夠侵蝕人體內臟系統,目前人類最強的抗生素也對其無可奈何。本來這樣一個超級殺手就夠讓人可怕的,但對於印度人來說比這個“超級細菌”更可怕的是它名字:“新德里金屬酶1號”。其報告一出即受到矚目,在印度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印度衛生部副部長拉奧表示,對《柳葉刀》發表該文章感到“震驚”,認為文章“沒有任何科學性”。印著名心臟病專家特里罕認為,將“超級細菌”命名為“新德里”,是將這樣一個可怕的致病源頭直接指向印度,將對印度方興未艾的“醫療旅遊”產生嚴重負面影響。
《柳葉刀》的文章認為,由於37名超級細菌攜帶者以前到過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接受過醫學治療,因此認為細菌的來源為印度,同時文章最後還“建議”英國的患者應慎重考慮前往南亞地區的醫院。除了“新德里”這個名稱之外,這個“建議”也是讓印度人非常惱火的地方。據印度商工聯合會估計,每年有110萬外國人到印度進行“醫療旅遊”,主要來自西方國家,因為印度的醫學技術比較先進,而且成本低廉。例如在印度完成一個心臟搭橋手術僅需6500美元,而在美國則需要3萬至5萬美元。
由於《柳葉刀》文章的矛頭直指印度“醫療旅遊”這隻“會下金蛋的鵝”,印度一些國會議員今天明確指責事件是“跨國公司的一個陰謀”。印度衛生部發表的一份聲明認為,由於該項目是由歐盟和威爾康、輝瑞兩大製藥公司出資,這顯然存在“利益衝突”,反映了擔心印度搶了西方醫院的“飯碗”。
值得一提的是,《柳葉刀》雜誌文章共有31位參與研究人員,其中包括第一作者、印度馬德拉斯大學庫馬拉斯瓦米醫生等8名印度人。庫馬拉斯瓦米試圖同《柳葉刀》雜誌“保持距離”,表示雜誌對文章進行了“他所不贊同的編輯”,尤其是建議人們“不要到印度接受手術治療”。但他沒有就為何將超級細菌命名為“新德里”作出解釋。
超級細菌以其極強的抗藥性引起人們的關注,同時也開始反思其形成的原因和如何預防等問題。據報道,澳大利亞堪培拉醫院傳染病科主任科里格農表示,該醫院已收治3名超級細菌感染者,三人以前均到過印度。“但其中只有一人在印度接受了手術治療,另外一人顯然是通過一般性傳播獲得感染的,”科里格農表示。他認為醫學界對超級細菌的感染情況仍了解很少,只是“冰山一角”。
支持阿拉法特死於中毒
2013年10月13日,英國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於釙中毒的說法。《柳葉刀》刊登了瑞士科學家的有關調查報告,證實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釙210中毒死亡。報告稱“發現阿拉法特的血液、尿液,以及口水痕迹含有高度放射性物質”。阿拉法特於2004年病逝,當時診斷死於一種血液疾病。
新型冠狀病毒
2020年1月24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於去年12月1日發病,且無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研究分析了2019年12月16日至2020年1月2日期間在武漢市入院的首批41例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結果顯示,首批41例確診病例中,27例去過華南海鮮市場,14例沒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
2020年1月29日,權威雜誌《柳葉刀》公布的首批41位感染者的數據得出推測,認為2019-nCoV的發源地可能不在海鮮市場。
2020年2月18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在線發表了一篇通訊文章,來自8個國家的27名知名公共衛生科學家簽署聲明:支持中國抗擊 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中的科研、公共衛生、醫務工作者。該聲明直指疫情期間出現的各種陰謀論。這27位科學家提到,在這次疫情中相關數據迅速、公開且透明的共享如今正受到關於該疾病起源的謠言和錯誤信息的威脅。“我們在此共同強烈譴責認為該新型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並非自然起源的陰謀論。”
2020年2月25日,西北民族大學生物工程與技術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荷蘭伊拉斯謨大學醫學中心胃腸與肝病科的團隊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發表通訊文章“新冠肺炎死亡率與衛生保健資源可得性之間的潛在聯繫”。通訊作者為西北民族大學特聘教授、生物醫學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潘秋衛。作者們研究認為,死亡率與當地的衛生保健負擔相關,而認識到死亡率與衛生保健資源可得性之間的潛在聯繫,可能有助於中國其他地區、甚至全球其他國家更好地做好準備。
2020年2月19日發表了《新冠肺炎感染家庭集群中無癥狀的病例》,2月28日發表了《南京一起涉及11人的家族聚集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兩篇通訊文章都表明無癥狀的人群可能是新冠肺炎感染的潛在來源,並提出應嚴密監視和檢查有新冠肺炎感染家庭成員的人,即使他們沒有任何癥狀。
2020年3月4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302醫院)教授王福生團隊的評論文章《COVID-19相關的肝損傷:診治與挑戰》。
2020年3月6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最新社論文章《其他國家已採取的 COVID-19應對措施太少、太晚嗎?》(COVID-19: too little, too late?),文章評價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上,各國政要可以從中國的經驗中學習。
2020年3月9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了中國醫生的一項關於武漢成人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臨床過程及危險因素的隊列研究,研究首次描述了新冠病毒排毒的新數據,涵蓋了191名患者(137人出院,54人死亡)。存活者中位數新冠病毒排毒持續時間為20天,但在不幸去世的患者中新冠病毒直到他們死亡時都可檢測到。其中研究人員觀察到的最長排毒時間為37天。
2020年3月20日,《柳葉刀·胃腸肝病學》在線發布一篇通訊文章(Correspondence),探討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與病人肝損傷之間的聯繫。作者們表示,COVID-19誘導的肝損傷與病毒帶來的先天免疫功能障礙密切相關,這可能會帶來臨床治療上的干擾。
2020年3月,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柳葉刀·傳染病》上發表一項研究:他們對23名患者進行分析,發現患者唾液中的病毒載量,在出現發熱、咳嗽等新冠肺炎癥狀的第一周,就達到了最高峰。研究團隊呼籲對新冠肺炎患者採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避免出現更多的人傳人,同時防控工作中,可以採用這種取唾液測病毒的方法,減輕鼻拭子咽拭子檢查的不適感。
艾滋病毒
2020年3月10日,拉溫德拉K .古普塔團隊在柳葉刀艾滋病毒發表題為分析治療中斷後30個月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后HIV-1治癒的證據:病例報告的研究,跟進了2019年那位神奇的‘倫敦病人’治療最新進展。在這項最新研究中,作者對患者病情改善的評估從‘長期緩解’改為了‘治癒’,並確認 ‘倫敦病人’是世界上第 2 例被治癒的艾滋病患者。

疫情相關


2020年4月3日,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發帖,肯定中國方艙醫院在遏制病毒傳播上的有效成就,同時他倡議,國際社會和中國公眾一起,為新冠肺炎死亡病患、特別是因公殉職的醫護人員默哀致敬,使四月四日成為全球哀悼日。
2020年4月7日消息,《柳葉刀》最新發表一項關於SARS-CoV-2感染期間深喉唾液中病毒載量的時間變化和血清抗體反應的觀察性隊列研究。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發病第一周深喉唾液病毒載量最高,隨後逐漸下降;同時,患者年齡越大病毒載量也越高。
2020年4月21日,232例研究發現,腹瀉癥狀和新冠感染重症、呼吸機的使用以及ICU病房的使用顯著相關,可用於預測新冠感染病人是否會發展成嚴重的呼吸障礙。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蘭平教授團隊在《柳葉刀》子刊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針對“武漢以外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胃腸癥狀”發表了一項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胃腸道癥狀原創研究論文,此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由中山六院、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和全國多家醫院及研究機構合作完成。4月25日,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在該雜誌上發表了題為《為什麼特朗普總統關於WHO的說法是錯的》的文章。
2020年8月4日,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在評論版頭條以“西方國家以反華情緒掩飾自己的抗疫失敗”為題發表文章,作者《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Richard Horton)對西方部分反華政客和學者的錯誤觀點進行逐一駁斥,並通過自身的親身經歷表明,中國科學家在這場全球範圍的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中作出突出貢獻,西方國家將疫情歸咎於中國的根本企圖是重寫歷史,掩飾自己在疫情應對時的失敗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