睏乏

睏乏

睏乏,指疲乏,勞累;<書> (經濟、生活)困難。見《資治通鑒·晉明帝太寧二年》:“因作勢而起,睏乏復卧。”

引證解釋


1.貧困;匱乏。
①《漢書·元帝紀》:“關東今年穀不登,民多睏乏。”
②宋 歐陽修《畫一起請札子》:“臣伏詳勅旨,本為河東民力睏乏,差臣擘畫利害。”
③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閻羅宴》:“母疑其睏乏不能為壽。”
④魯迅《集外集·文藝與政治的歧途》:“我們且想想:在生活睏乏中,一面拉車,一面‘之乎者也’,到底不大便當。”
2.疲乏,疲倦。
①《晉書·王敦傳》:“﹝王敦﹞語參軍呂寶曰:‘我當力行。’因作勢而起,睏乏復卧。”
②《秦並六國平話》卷下:“吳廣聽得鼓已三更,提兵前去劫寨。果見四下小兵睏乏。”
③魯迅《書信集·致王冶秋》:“現在可說已經大略全愈,但做一點事,就覺得睏乏。”
④明 施耐庵《水滸》第三十五回《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 宋看了道:“孩兒們走得睏乏,都叫買了酒吃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