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梆子劇團
山東省藝術服務中心
山東省梆子劇團,成立於1958年6月,該團前身是一個具有二百多年歷史的班社——大興班,大興班是山東梆子科班,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由廩生孔生榮出資,在定陶縣城隍廟成立,初名“孔家班”,後為圖吉利而改名大興班,由藝人張保山、邵萬明掌班。演員有鄭義山、劉明德、李月亮等,演出過《一捧雪》、《宇宙峰》、《紫金鐲》等。
1905年,由李大山掌班,增加教師侯德山、孔凡海、吳鎖、岳興等。劇目有300餘出,活動地區從菏澤擴大到魯西南、蘇北、河南、安徽等地。1921年由王明山掌班,培養了不少出色的青年演員,如李迎生、王金榮、劉兆倫、高如意、張玉彬等,並開始有女演員登台。其活動區域北到河北邯鄲,南到安徽亳縣,西到鄭州,東到臨沂。抗日戰爭時期,人員流失,只能在春節時演出幾場。
1948年宋貴富掌班,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重獲發展,演員增加到60多人,歸冀魯豫邊區五專署領導。1949年8月,隨五專署到菏澤,增派了國家幹部和新的文藝工作者,改名菏澤專署人民劇社,當時劇社有山東梆子老藝人張富雲、馬九成、宋玉山、段樹森、劉翠仲、劉兆倫等。主要演員有被廣大群眾稱之為“三劉”的劉玉朋、劉君秋、劉桂榮和楊梅蘭、劉兆倫等。為進一步繼承發展山東梆子這個古老劇種,1958年6月,該劇團由菏澤調省領導,並且先後又從濟寧、巨野等地調來竇朝榮、丁憲文、李翠喜、盧勝奎等著名老藝人,成立了山東省梆子劇團。1962年,全省文化系統進行機構調整時,定編為85人。1984年演職員達到133人,設有團部、演員隊、樂隊、舞美隊、編導組、行政組等。“文化大革命”中,劇團曾被下放泰安地區,1974年後遷回濟南。
1986年,山東省委對省、地(市)、縣劇團進行調整改革,省梆子劇團被撤銷,改建為山東省藝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