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回憶錄
理查德·尼克松編寫的一本書
《尼克松回憶錄》是2001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理查德·尼克松,此書主要收錄尼克松論述國際政治及其個人經歷的幾部有代表性的著作。這些著作過去曾出過單行本,收入文集時對譯文重新作了校訂,並增加了少量註釋。
尼克松是冷戰時代的一位有特色的美國政治家。他以堅持反共的意識形態聞名,又以現實主義的大膽決策著稱。在當代美國統治集團代表人物中,他比較善於把握變化中的世界形勢,了解美國的真正利益所在。就任美國總統前,他曾在堪薩斯城的一次演說中發表了關於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看法,承認了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就任美國總統后,又為打開中美關係採取了重大外交行動,對於扭轉美國的頹勢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后,他不像美國一些政要和學者那樣頭腦發熱,而是清醒地看到美國面臨的挑戰,並強調在新的基礎上保持中美正常關係對於美國的重要意義。
毋庸置疑,尼克松的政治主張反映的是美國的利益,代表的是美國統治集團的意志。但是,有分析地研讀尼克松的著作,對於了解美國的對外政策思想脈絡、總結冷戰時代的國際政治歷史、認識今後的世界發展趨勢,都是有裨益的。
資料來源和致謝
早年1913—1946
眾議員和參議員1947—1952
1946年:競選眾議員
赫脫委員會
希斯案件
1950年:競選參議員
1952年:總統競選活動
基金危機
1952年的大選
副總統:1953—1960
1953年的國際外交
喬·麥卡錫
1954年:印度支那危機
會見丘吉爾
1954年的選舉
心臟病發作
1956年:再度競選
慈悲行動
總統中風
1958年:南美洲
謝爾曼·亞當斯的辭職
1958年的選舉
1959年的卡斯特羅
赫魯曉夫和“廚房辯論”
1960年的競選
普通公民1961—1967
豬灣
1962年:競選州長
1963年在紐約當律師
1964年:戈德華特的競選活動
1965年:重新估計局勢
1966年的選舉
“不過問政治的休假”
1968年的競選和大選
當選總統
總統職位1969—1972
歐洲和戴高樂
艾森豪威爾
“早餐行動”
EC—121飛機事件
泄密和竊聽
越南:公開建議和秘密表態
反對越南戰爭大示威
沉默的多數
1969年:總統和國會
阿波羅11號
林登·約翰遜:1969年12月
第一年
1970年
柬埔寨事件和肯特州立大學事件
休斯頓計劃
約旦戰爭
古巴危機
1970年選舉
1971年
藍山
白宮錄音帶
肯尼迪畫像
特里西婭的婚禮
五角大樓文件
1971年:經濟管制措施
限制戰略武器談判的突破和柏林問題的解決
印巴戰爭
六大目標
帕特
1972年
總統的政治活動:1972年
中國
國際電話電報公司
北越入侵南方
1972年5月
第一次首腦會議
1972年6月
水門事件
格雷的電話·
民主黨提名的候選人
1972年競選活動
越南問題的突破。
貪污問題
戰爭的結束
總統職位1973—1974
1973年
水門事件又起
3月21日的談話
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辭職
戰俘回家
5月22日聲明
第二次最高級會議
約翰·迪安作證
白宮裝有錄音系統一事被泄露
試圖重整旗鼓
阿格紐被控
1973年10月
挫折和挽回頹勢
18分鐘半的空白
產業和所得稅
對我的人身攻擊
1974年
最後一次遊說
能源
一場消耗戰
中東之行
第三次最高級會議
彈劾的夏天
“總統職權下降到了最低點”
決定辭職
最後的日子
索引
從草根之子到美國總統,從頑固的“反共分子”到“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尼克鬆緩解美蘇關係、中美關係,結束越戰,推行廢除種族隔離政策,直到水門事件,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因彈劾而辭職的總統。作為跨越整個冷戰時期的政治人物,他的一生跌宕傳奇,是美國歷史上最富爭議的總統之一。水門事件一出,他的所有政治聲譽一夜之間盡毀。此後的數年,尼克松以在野身份繼續關心和介入美國內政外交,直到生命的終點。他去世時,柯林頓及四位前總統同時出席葬禮。
本書是尼克松唯一的回憶錄,內含大量第一手資料,尤其是尼克松的筆記、口授日記記錄,對會議、談話或事件的口授錄音,“根據這些錄音帶提出的報道,比過去的一切報道都更為完整”。從事件中心者的視角進入這本書,你會發現一個更全面、更複雜的尼克松,進而了解美國的對外政策思想脈絡、總結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歷史、認識其後的世界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