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浯水的結果 展開

浯水

浯水

浯水,即浯河,下游又稱渠河,五汶之一。《辭海》稱:“浯河,在山東省東部,發源於沂山東麓,東北流經安丘諸城兩縣入濰河“。酈道元《水經注▪濰水》,”(濰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謂之巨 平山也。《地理志》曰:靈門縣有高柘山、壺山,浯水所出,東北入濰。今是山西接浯山。許慎《說文》言水出靈門壺山,世謂之浯汶矣。其水東北逕姑幕縣 故城東(今安丘石埠子鎮駐地)”。

浯水發源於臨朐、安丘、沂水三縣交界的太平山西麓大官莊村西,是濰河的重要支流,”浯山“,即沂山東側的太平山,海拔518米,因山頂平坦有數百畝之廣,故名太平山。”壺山“是安丘柘山鎮的虎眉山(含五龍山。該山以前叫胡米山,當是壺山音演變),是浯水最大支流磨山河發源地,也有人認為磨山河應是浯水東源。浯水流經沂水、安丘、諸城三縣,在景芝鎮東北匯入濰河(峽山水庫),流域面積10徠00平方公里,哺育了兩岸數十萬兒女,其沖積而成的河套小平原,是旱澇保收的良田。山東省安丘市臨浯鎮(今併入景芝鎮)就是因面臨浯水而得名。歷史上,浯水因齊桓公”堰浯入荊“而改道,《三齊記》云:”桓公嘗堰浯入荊,溉田萬頃“,就是在今安丘南60多里的地方(今景芝古河村附近)築壩,在古河村至諸城市都吉村之間開渠,遏浯河水南入荊河,后浯河逐漸與荊河匯流,形成今天的渠河。浯河改道后原故道仍稱浯河,經景芝鎮區北流,左納小浯河后至王家莊東匯入濰河。

目錄

正文


浯河
浯河
浯水
浯水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徠浯水今作“渠河”,是安丘第二大河。古地名。即“蒼梧” [Wu,an ancient place]。在今廣西境內
以像湡、浯。――《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