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闌
干闌
干闌是中國古代一種下部架空的居住建築。它具有通風、防潮、防獸等優點,對於氣候炎熱、潮濕多雨的中國西南部亞熱帶地區非常適用,包括廣西、貴州、雲南、海南島、台灣等地區。這類民居規模不大,一般三至五間,無院落,日常生活及生產活動皆在一幢房子內解決,對於平坎少,地形複雜的地區,尤能顯露出其優越性。
目錄
少數民族應用
干闌
壯族稱干闌建築為“麻欄”,以五開間者居多,採用木構的穿斗屋架。下邊架空的支柱層多圍以簡易的柵欄作為畜圈及雜用。上層中間為堂屋,是日常起居、迎親宴客、婚喪節日聚會之處。圍繞堂屋分隔出卧室。
侗族干闌與壯族麻欄類似,只是居室部分開敞外露較多,喜用挑廊及吊樓。同時侗族村寨中皆建造一座多檐的高聳的鼓樓,作為全村人活動的場所。村村各異,爭奇鬥巧,是侗族的一項寶貴的建築遺產。
苗族喜歡用半樓居,即結合地形,半挖半填,干闌架空一半的方式。
黎族世居海南島五指山,風大雨多,氣候潮濕。其民居為一種架空不高的低干闌,上面覆蓋著茅草的半圓形船篷頂,無牆無窗,前後有門,門外有船頭,就像被架空起來的縱長形的船,故又稱“船形屋”。
景頗族、德昂族的干闌建築的屋頂皆有民族的獨特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