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的二級學院。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材料學院下設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金屬與無機非金屬材料、能源與環境材料、阻燃中心和先進材料實驗中心7個系(中心)。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等歷次國家重點建設學科,為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A類學科。材料學科在2019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百強,在2019US new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位列第58名,在2019年ESI世界學科排名中位列第112名。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建於1952年,1955年開始培養研究生,為國家首批博士學位授權點和首批博士后流動站。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於2002年由原化工與材料學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精細化工專業(部分)、阻燃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及材料科學研究中心組建而成,2015年原化工與環境學院的環境與能源材料系併入材料學院。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下設6個系,開辦6個本科專業。
系:材料物理與化學系、材料加工工程系、高分子材料系、金屬與無機非金屬材料系、能源與環境材料系、阻燃中心
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13年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電子封裝技術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國防緊缺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材料化學專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材料學院形成了從院士、973首席科學家、萬人計劃入選者、何梁何利獎獲得者、四青人才等到軍委科技委國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型號總師、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等軍民融合的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目前教職工193名,其中,專任教師139人,教授和研究員50名,副教授63名,博士生導師(含兼職博導)82名,碩士生導師147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岱寧、才鴻年、吳鋒
973首席科學家:吳鋒、王富恥
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龐思平
軍委科技委國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龐思平、程興旺、馬壯
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劉吉平、龐思平
何梁何利基獎獲得者:吳鋒、劉吉平、方貸寧、龐思平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龐思平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龐思平
四青人才:陳棋、王俊升、李霄羽、何春林、尹平、李紅博、於興華、靳柯、張加濤、鍾海政、梁敏敏、黃佳琦
國防科技創新團隊:才鴻年團隊、王富恥團隊、龐思平團隊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教師獎獲得者:吳鋒
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人選:王富恥、吳鋒、楊榮傑、李和章、楊賓
型號總師:楊榮傑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曹傳寶、陳人傑、龐思平、金海波、馬壯、張加濤、吳川、李麗、范群波、白瑩、蘇岳鋒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劉吉平、羅運軍
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李霄羽、陳來、高麗紅
北京高等學校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入選者:陳人傑
北京市科技新星:吳川、李麗、陳人傑、金海波、鍾海政
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計劃入選者:張朝暉、吳川、陳人傑、金海波、李麗
北京市教委高校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鍾海政、劉玲、陳煜、薛雲飛
中國工程前沿傑出青年學者:陳人傑
北京理工大學徐特立特聘&講座教授:張加濤
北京理工大學特立青年學者:譚國強、李紅博、高洪才
● 碩士點
學術型碩士/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型碩士/材料工程
● 博士點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博士后流動站
材料科學與工程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材料學院作為首席單位承擔了多項國家和國防 973 項目、863 項目、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和國防重大專項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防基礎科研重點項目、軍品配 套規劃項目、裝備預研加強項目、北京市重大成果轉化項目等。 “十二五”期間,新材料領域相關科技投入總經費超過 7 億元。
1.含能材料:主要內容包括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含能聚合物、納米含能材料、功能含能助劑的分子設計、合成與製備工藝,高性能固體推進劑及裝葯技術,固體推進劑成型工藝與應用,包覆層與絕熱層材料技術,高能混合炸藥及裝葯技術。
2.毀傷與防護材料:圍繞航天、航空和工業對高性能合金、陶瓷、複合材料及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的需求,結合國民工業對高性能結構材料的需求,開展高性能新材料的設計、製備、表徵與應用研究。
3.材料表面工程:主要包括表面特種塗層結構-功能一體化的優化設計、塗層製備過程全程模擬與性能預測、表面塗層加工及微結構控制、塗層性能測試與表徵以及特種塗層新型原材料設計與合成等。
4.先進材料成型理論與技術:主要包括材料的各種先進加工成形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材料加工成形與材料組織及性能關係研究、材料加工成形的數值模擬與模擬技術研究。
5.功能高分子與阻燃材料:主要包括生物醫用材料、光電功能高分子材料及阻燃材料等的研究。
6.低維材料物理與化學:各種零維、一維、二維光、電、磁納米材料的製備與性能,特別是高性能半導體納米材料的構建及其在發光、太陽能電池、吸透波等領域的應用研究。
7.能源與環境材料:研究各種新型化學電源、物理電源的關鍵材料及其工程應用技術,各種新型綠色能源材料的分子設計、合成表徵、模擬模擬、性能預測和經濟性評價,能源材料製備與應用中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環境材料失效機制以及各種廢棄物品的資源化與再生利用技術。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材料學院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9項。
序號 | 獲獎人姓名 | 獎項名稱 | 年份 |
1 | 董宇平(參與) |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2017 |
2 | 龐思平等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6 |
3 | 楊榮傑等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5 |
4 | 吳鋒等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3 |
5 | 曹茂盛(參與)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1 |
6 | 王富恥等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0 |
7 | 王富恥等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09 |
8 | 吳鋒等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5 |
9 | 劉吉平等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03 |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培養從事金屬、無機非金屬、高分子材料的製備與加工和電子封裝技術領域的高級研究和工程技術人才。
材料學院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化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電子封裝技術五個本 科專業,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具有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學科博士及碩士學位授予權,具有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有色冶金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每年招收本科生約210人,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150多人。
學院重視教學科研隊伍建設,擁有包括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6名教授、23名博士生導師、36名副教授在內的高水平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79%。
學院建有國家級專業實驗室,擁有由眾多大型、先進儀器設備組成的大規模本科生、研究生教學及科研實驗基地,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實踐條件。
學院重視學科發展,學院領銜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北京理工大學實施的國家“211”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眾多學科方向每年承擔許多國家重大和重要科研項目,取得了不少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科研成果,並獲國家級和部級科技獎,學術水平居國內前列。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教學中注重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的銜接,強調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掌握知識與培養創新意識相結合,學生在校期間可通過直接參加各種實踐創新教學環節和學院組織的各種科研活動,得到較全面的專業素質和各種能力培養。
分黨委書記:陳鵬萬
總攬黨務、負責保密和學院資源分配
常務副院長:劉穎
協調行政,具體負責學科建設、人事、財務和國際交流;負責科研、產學研、學院-地方合作,平台、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
副院長:曹傳寶
負責本科和研究生培養,教學事務
副院長:李樹奎
負責學院行政事務、安全、實驗室日常事務、宣傳
副書記、副院長:韓笑
負責學生德育工作、工會
材料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118人,擁有包括1名工程院院士、2名長江學者(傑青)、28名教授和研究員(不含兼職教授)、41名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實驗師)、38名博士生導師在內的高水平教學、科研師資隊伍。此外,學院還聘請了多名國內外知名大學、研究所的著名學者為兼職教授、兼職博導。
中國工程院院士 1 名(才鴻年)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 名(鄒炳鎖、王沿東)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1 名(王沿東)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1 名(劉吉平)
何梁何利基金獎 1 名(劉吉平)
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 1 名(王富恥)
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人選 2 名(王富恥、楊榮傑)
教育部新世紀(跨世紀)優秀人才 7名(劉吉平、羅運軍、曹傳寶、陳鵬萬、楊盛誼、龐思平、金海波)
材料學院每年招收本科生約160人,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130多人。按照2012年北理工研究生招生簡章,共招收105名碩士生,其中包括20名專業型碩士。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