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勝
強勝
強勝,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1960年出生。南京農業大學徠植物科學系主任,農業部南京農業大學雜草研究室主任,江蘇省教學名師,南京農業大學師德標兵,江蘇省青籃工程優秀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982年元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生物系,1988年南京農業大學植物及雜草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1998年11月植物及雜草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88年7月畢業留校,從事植物和雜草科學科研和教學。主要研究方向為雜草生物生態學及可持續管理、雜草化學防除、生物除草劑技術、植物雜草化安全性評價技術和雜草多樣性及其資源利用。1988年12月任講師,1993年12月任副教授,1999年12月任教授至今。1994年至1995年由國家教委派往澳大利亞作訪問學者。2003年至2004年加拿大、美國高級訪問研究。
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技術學會生物安全分會常委;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結構與生殖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生物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分委員;全國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審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植保學會雜草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植物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雜草研究會副理事長;《雜草科學》副主編;《植物與資源環境學報》編委。
指導已經畢業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7名、碩士研究生16名。現指導博士研究生12名、碩士研究生10名。
現正承擔的課題(國家級項目)
1.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林重大生物災害防控技術研究(農田惡性雜草防控新技術);
2.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藥創製工程(高活性化合物的深入篩選);
3.國家基礎研究專項(973項目)農林危險入侵生物的分子生態適應機制<紫莖澤蘭課題>;
4.國家高技術863重大項目《生物除草劑的研究與開發》;
現正承擔的課題(部省級課題)
1.江蘇省科技攻關計劃《江蘇省外來入侵性惡性雜草的立體化防控技術體系的研究與推廣應用》
2.南通市科委課題《生物除草劑產業化潛力的研究》
3.博士點基金項目《控制惡性雜草馬唐的生物除草劑作用機理研究》
4.國家環保總局全國生物物種資源聯合執法檢查和調查(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政務調查)
現正承擔的課題(國際協作項目)
1. 先正達公司(Syngenta),中國抗草甘膦雜草種群的檢測和監控;
2. 教育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與加拿大農部開展外來入侵植物生物防治的雙邊合作。
1)在系統研究安徽、江蘇及甘肅省的農田雜草發生、分佈及危害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對全國近20省市的面上調查,明確了長江中下游地區農田雜草組成、發生分佈特點以及與農田生態因子間的數量生態學關係。提出了雜草的新概念及其解釋,提出了中國田園雜草區劃;研究提出了農田雜草是由顯雜草群落和潛雜草群落構成的綜合體,控制農田雜草群落綜合體將實現雜草可持續管理。通過試驗探索出了利用生物的相互作用,通過工程技術和生態途徑的“綠色生態控草”的稻麥輪作田雜草可持續管理技術體系,獲得了在試驗小區、面上推廣試驗的成功,可以做為全新的控草模式加以推廣應用。探索出一套雜草分佈和危害的定量調查研究方法,即採用七級目測草害調查,結合數量分析方法。負責建立了中國雜草及標本網路信息服務系統。教育部鑒定科技成果:360-02-10970521-01
2)分離獲得畫眉草彎孢黴菌,系統研究了開發作為真菌除草劑用於控制馬唐等禾本科雜草的潛力。發展出生物除草劑敵散克(Disancu),已經獲得了高達90%的田間試驗效果,其成果成熟達中試水平,有望在未來3-5年開發成商業化的生物除草劑產品。首先從紫莖澤蘭分離獲得鏈格孢菌菌株,研究發現其菌絲體具極強的殺滅雜草紫莖澤蘭的能力;發現了一種新的真菌毒素AAC,其在30ug/ml以下,即具有很高的活性,可以殺滅主要的農田單雙子葉雜草,其作用機理是抑制光合作用。首先分離獲得膠胞炭疽菌婆婆納專化型,系統研究了其作為真菌除草劑控制波斯婆婆納的潛力。獲得專利3項,申請2項。
徠3)對全國外來雜草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提出了種類最多的中國外來雜草名錄;提出了以延續性為基礎的外來植物雜草化評價方法;系統地開展了外來入侵雜草紫莖澤蘭分子生態適應及綜合控制的研究工作。通過研究轉基因作物水稻、油菜與近緣種的親緣性,提出了以評價親和性為標準的評價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評價方法。
4)先後完成實用性研究成果8項。其中已有靈達劑型和配方研製、麥田一次性復配除草劑去草隆和麥草隆以及天然除草劑增效劑技術成果轉化。草坪莖葉處理一次性除草劑系列產品的研製技術亦已轉化,推廣應用到全國近20個省、市、自治區,推廣面積達千萬平方。獲得專利1項。
5)先後獲省、市及學會等科研成果獎6項。已發表論文130餘篇。專著及教材7部。
1) 強勝(主編).《植物學》(國家十五重點規劃教材) 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8763-9)
2) 強勝(參編). 農作物有害生物預測學 2006,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7-109-10281-5)
3) 徐海根,強勝(主編).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編目. 2004,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4) 徐海根,王健民,強勝等(主編).《生物多樣性公約》熱點研究:外來物種入侵、生物安全、生物資源. 2004,北京:科學出版社
5) 強勝(主編). 《植物學》網路課程多媒體軟體(1.0,2.0). 2003,200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 強勝,(主編)雜草學(面向21世紀教材,40萬字). 2001,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7) 強勝(參編)植物保護通論(面向21世紀教材). 2001,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8) 強勝,(為副主編;主編:李揚漢),《中國雜草志》,1998,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9) 強勝. 安徽植物志,(第三卷)傘形科, 1990. 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
1)強勝等。一種膠孢炭疽菌菌株及其用於生物除草的方法,專利號ZL00112506.0
2)強勝等。鏈格孢菌液體培養的粗代謝產物用於控制雜草的方法,專利號ZL00112560.5,1293241
3)強勝等。一種真菌菌株及其用於防除雜草的方法,專利號ZL01134002.9;1341710
4)強勝等。一種脲類除草劑復配使用的方法, 專利號ZL01113602.2;1318295
5) 強勝等。生物除草劑大批量生產技術,專利號ZL03132322.7
6) 強勝等。紫莖澤蘭鏈格孢菌代謝物用於生物除草的方法, 申請號:200510038263.2;公開號CN1644046,國際PCT/CN2005/002367(2005) 國際專利號:WO2006079275
7) 強勝、陳世國、戴新賓、董雲發. 2006.一種生物源化合物的結構修飾產品及其用於除草,申請號:200510094521.9; 公開號:CN1752075
8) 強勝、何華奇、宋小玲、戴偉民、馬玲. 利用外來入侵雜草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申請號:200610037879.2
9)楊春龍,強勝,黃林,張培,朱兆勇. 一種合成細交鏈孢菌酮酸和異細交鏈孢菌酮酸的方法. 國家發明專利,2006. 申請號200610038765.X。
10)強勝、楊春龍、陳世國、戴新賓、董雲發. 2006. 一種生物源化合物的分子修飾和用於除草的方法,國際PCT/CN2006/001315(2006), 國際專利號:WO2007033544
1)南京農業大學教學質量標兵(2007年)
2)江蘇省高校教學名師(2006年)
3)南京農業大學師德標兵(2006年)
4)江蘇省青籃工程:優秀學科帶頭人(2002-2005年)
5)南京農業大學獎教金(2005年度)
6)南京農業大學優秀教師(1999-2000年度)
7)南京農業大學優秀黨員(1997-1999年度)
當前從事的主要教學任務:承擔《植物學》、《生物學》、《雜草學》、《植物分類學》等本科課程以及研究生的《植物分類學》、《高級雜草學》、《植物學研究進展》、《現代生物學概論》、《植物生態學》等9門課程。主要教學研究項目及 出版的教材和研製的教學軟體(近5年):
1)主編國家級百門精品教材《植物學》2003-2005;
2)主編十五重點規劃教材《雜草學》2002-2005;
3)主持教育部新世紀網路課程建設項目〈植物學〉2002-2003;
4)面向21世紀教材《雜草學》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5)面向21世紀教材《植物保護通論》,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主持植物學CAI和雜草學CAI製作(1997,2000);
7)主持江蘇省秋季網路課程《植物學》(2000);
8)主持(中華農業科教基金項目)《雜草學》教材,主編(1998);
9)主持南京農業大學〈面向21世紀農業院校植物學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教研課題(1998)。
10)主編〈植物學〉網路課程,200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二版)
1)江蘇省植物學精品教材(第一完成人,2007)
2)江蘇省高校第三屆“天空教室杯”多媒體教學課件競賽中獲二等獎(2006)(強勝教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植物學網路課程2.0版》)
3)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第一完成人,2005)
4)第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優秀課件獎(第一完成人,2005)
5)《植物學》獲國家級精品課程,主持人(2003年度)
6)江蘇省優秀課程群〈植物科學〉,主持人(2002年度)
7)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1)
8)江蘇省高等學校第一屆“方正奧思杯”多媒體教學課件競賽二等獎(植物學網路課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主持人(2002年度)
8)植物學CAI課件獲得了中國電化教育協會和全國高等農林院校現代化教育技術與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農林院校第五屆多媒體課件評比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1)
9) 江蘇省一類優秀課程榮譽稱號以及優秀實驗室的榮譽(第二完成人,1999,2000)
10) 南京農業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