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範大學

綜合性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簡稱安師大,學校坐落在安徽省蕪湖市,與民國時期的國立安徽大學相承一脈,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首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和“高水平大學獎補資金項目”支持高校,安徽省高水平學科建設計劃重點支持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全國首批具有接受公費來華留學生資格的高校,具有副教授自審權和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也是安徽省優先建設的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

學校前身是1928年創建於安慶市的省立安徽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成建制遷至蕪湖。后經歷了安徽徽師範學院、合肥師範學院、皖南大學、安徽工農大學等數個辦學階段。1972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安徽師範大學。2005年,蕪湖師範專科學校整體併入安徽師範大學。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赭山、花津兩個校區,校園佔地總面積202.4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6.38萬平方米,有紙質圖書301.11萬冊;有6個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點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0個,專業學位碩士點15個,本科專業88個。

歷史沿革


1921年,皖籍名流陳獨秀、胡適、陶行知等極力倡導籌建安徽大學。同年7月,蔡曉舟為首組成“安徽大學期成會”,開展籌建工作。 
1922年3月20日,時任安徽省長許世英支持成立了“安徽大學籌備處”,后因軍閥鬥爭籌備工作歷三年無果而輟。 
1927年9月,省政府於安慶市成立“安徽大學籌備委員會”,先後召開了29次常務會議和九次全體會議,由籌備委員會推定劉文典先生為預科籌備主任, 韓安先生為農學院籌備主任, 吳承宗先生為工學院籌備主任。
1928年4月10日,安徽大學完成籌備,預科班正式開學,142名學生(分為社會科學班和自然科學班)在安慶菱湖百子橋原法政專門學校禮堂舉行了開學典禮,這一天即為學校的誕生日,標誌著安徽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同年8月,設立“文法學院”,院內設立四系:中國文學系、教育學系、政治經濟學系、法律系,開始招收本科學生,學制四年;10月,96名本科新生入校(中文19人,教育20人,外語2人,法律32人,政治15人,經濟8人)。不久,工學院亦告成立,但當時考試合格錄取的新生僅3名,無法獨立開班(後轉入理學院物理系)。劉文典以文法學院院長兼預科主任主持校務,代行校長職權,因保護學生頂撞了蔣介石,於1928年12月被免職。此後,學校又經歷了程天放、王星拱、楊亮功、何魯、程演生、傅銅、李順卿等多位校長的主政。
1929年2月,學校拆文法學院為文學院和法學院,文學院設中文、外語、教育三系;法學院設政治、經濟、法律三系;同年9月,學校成立理學院,正式招收數學、化學、物理三系理科新生。1930年遵照國民政府教育部令,將學校正式定名為“安徽省立安徽大學”。著名學者如郁達夫、蘇雪林、陳望道、姚永朴、陶因、丁緒賢、周予同、呂思勉、章益、周建人、朱湘、馮沅君、陸侃如、劉大傑等曾受聘來校任教。
1930年秋,學校在理學院又設立了生物系招收生物專業新生,這時學校形成三院10系的辦學規模,學生人數由1929年的131人增至379人。1935年,學校增設了農學院,開始招收農藝、農業經濟專業學生。從1932屆至1937屆,學校先後培養本科畢業生557人。
1938年6月,因日軍深入皖省,原省會安慶淪陷,省立安徽大學被迫西遷,輾轉湖北、湖南等地。后因教育部考慮內遷大西南的學校過多,無足夠生源就學,決定省立安徽大學停辦,現有學生併入武漢大學。1939年夏,校長汪洪法向省政府辦理了移交手續,學校停辦。 
1940年春,省政府決議籌辦安徽建設學院,次年2月會商於教育部。后教育部經同意,籌建臨時政治學院。
1941年8月,安徽省立臨時政治學院正式成立,校址設在立煌縣(今金寨縣)。10月,學院開學,新生入校。學院設文史、教育、政經、法律四系,學制一年,主要培養抗戰所需要的幹部。 
1942年秋季,學院改為安徽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學制三年,設中文、史地、教育、數理、外文五科,培養中學教師。 
1943年7月,學校改為安徽省立安徽學院,分中文、史地、政經、法律四系,及教育、數理、藝術、體育、會計五科。省立安徽學院是當時安徽省內唯一的一所高等學校。
1944年,省立安徽學院在休寧萬安鎮的徽州中學舊址創設皖南分院,設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農林三系,銀行、會計兩個專修科。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安徽學院遷合肥臨河集辦學。1946年9月,程演生提出將安徽學院遷到蕪湖辦學的報告獲得省政府同意。省立安大經皖籍學者多方努力並報教育部批准,也開始復校,並改“省立”為“國立”,是為國立安徽大學。新學期開學時,程演生帶領除轉去國立安大的全體安徽學院學生和教職員工,從合肥搬遷到蕪湖,定址赭山南麓。安徽學院在休寧萬安鎮的皖南分院的師生也同時遷到蕪湖,與學院總部合併一處。 
1946年1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聘朱光潛、陶因、高一涵、葉元龍、楊亮功、程演生等12人為國立安徽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朱光潛為主任委員,陶因為委員兼秘書,負責復校事宜。至4月,朱光潛堅辭不就,教育部改陶因為籌委會主任委員。4月20日,在南京教育部會議室召開了第一次籌委會會議,教育部次長巢縣人杭立武出席並致詞。會議決定:“國立安徽大學”在安慶原校址復校。5月5日,籌委會由南京遷至安慶辦公。6月正式接收校舍,並添建教授住宅及辦學設施,組建機構、聘請師資。9月30日,教育部正式任命陶因為校長。11月6日,陶因啟用“國立安徽大學關防”(即校印,現藏於安徽師範大學檔案館)和校長印鑒。11月11日,國立安徽大學舉行了開學典禮,陶因作了《本大學創立經過》的報告。 復校后的國立安徽大學設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農學院四院,內含中文、外語、歷史、教育、政治、經濟、法律、數學、物理、化學、教育、農藝、森林12個系,后又增設園藝系及茶葉專修科。 
1947年上期,國立安徽大學有教職員工307人,學生1100餘人。
1948年6月,陶因辭職,教育部改任原省立安大校長楊亮功為校長。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首席軍代表荊樹鴻、副代表黎洪模等來安慶接管了國立安徽大學。12月,國立安徽大學成建制遷至蕪湖,與安徽學院合併,成立新的安徽大學;同月,學校正式成立校務委員會,許傑任主任委員。共設文藝(內分中文組、外語組、藝術組)、歷史、教育、法律、經濟、數學、物理、化學、園藝、農藝、森林、土木工程12個系,另辦有中文、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森林、藝術專修科及師資訓練班。 
1950年10月,安徽大學印信正式啟用。 
1952年5月,學校首設黨委,項南為校黨委書記,許傑為校長。
1953年,調整后的安徽大學由四院改為二院:師範學院、農學院。
1954年,國立安徽大學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和華東行政委員會高教局通知決定:撤銷安徽大學校名和建制,其所屬農學院、師範學院分別獨立為安徽農學院(今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師範學院。同年9月,農學院遷合肥獨立建校,安徽師範學院承襲安徽大學的所有財產、圖書、物品、人事等在蕪湖赭山南麓繼續辦學。
1958年,將蕪湖安徽師範學院的中文、歷史等文科專業調到合肥師範專科學校組建“合肥師範學院”。
1960年,經教育部批准,合肥師範學院更名為皖南大學(劉少奇同志題寫校名)。 
1970年,省委決定將合肥師範學院的校園讓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而將合肥師範學院整體遷到蕪湖與安徽工農大學合併,這樣,原來從蕪湖遷合肥的中文、歷史等文科專業又重新回歸母體,安徽工農大學成為全省文、理、藝、體最為齊全的綜合性大學。 
1972年,經國務院批准,安徽師範學院正式定名為安徽師範大學(郭沫若同志題寫校名)。
2005年,蕪湖師範專科學校整體併入安徽師範大學。
2012年,安徽師範大學成為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進入繼985工程、211工程后國家第三次重點高校建設工程行列。 
2013年,安徽師範大學成為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 
2013年,學校成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立項建設高校。
2013年5月,學校入選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同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4年12月,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承擔高校。 
2018年11月,安徽師範大學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019年4月,安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揭牌,是安徽省高教系統設立的首家學前教育學院。8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21年1月7日,記者向安徽師範大學、肥西縣教育局、肥西師範學校多方求證得知,安徽師範大學已經與合肥市人民政府達成合作意向,擬將肥西師範學校成建制併入安徽師範大學,建為安徽師範大學合肥校區。5月,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正式揭牌。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安徽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範大學有省、部重點科研機構16個。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8個省級和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2個省級創新團隊。1個國家級高中化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高中地理骨幹教師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科研平台如下:(省部級、校級)
序號科研機構名稱建立時間依託單位負責人備註
1中國詩學研究中心2001年安徽師範大學丁放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文科研究基地
2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2003年安徽師範大學王世華省高校重點文科研究基地
3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2003年安徽師範大學陸林省高校重點文科研究基地
4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2003年安徽師範大學錢廣榮省高校重點文科研究基地
5功能性分子固體重點實驗室2004年安徽師範大學魏先文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6化學生物感測重點實驗室2007年安徽師範大學王倫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7安徽省重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重點實驗室2002年安徽師範大學聶劉旺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8生物環境與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2004年安徽師範大學席貽龍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9資源環境與地理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7年安徽師範大學焦華富省級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0安徽遙感考古工作站2002年安徽師範大學王心源中科院遙感考古聯合實驗室分站
11教育科學研究所1985年教育科學學院王守恆教育廳批准
12安徽省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1993年教育科學學院王清省電教館批准
13教育技術綜合實驗室2001年教育科學學院張克松校級重點實驗室
14美育研究所2002年美術學院巫俊學校批准
15數學研究所1982數學與計算機學院宋衛東學校批准
16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所1998數學與計算機學院章昭輝學校批准
17原子與分子物理實驗室2001年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崔執鳳校級重點實驗室
18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2003年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魏先文校級重點實驗室
19生物多樣性研究重點實驗室2001年生命科學學院聶劉旺校級重點實驗室
20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2001年國土資源旅遊學院查良松校級重點實驗室
21分析測試中心1986年環境科學學院趙廣超學校批准
22環境科學研究中心1987年環境科學學院吳孝兵學校批准
23女性研究會2006年教育工會俞曉紅學校批准
24皖江流域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019年教育部

學術交流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範大學與美國、英國、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係,並與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安哥拉獨立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

科研成就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截至2012年安徽師範大學有41項課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獲批經費2397萬元,項目立項數和獲批經費均創同期歷史最高水平,2012年較2011年同期增長2.5%和16.4%,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中,國旅學院陸林教授獲重點項目資助,資助經費290萬元,這是繼2008年王紹武教授獲得重點項目資助后該校再次獲得該類項目資助。
這是國家基金委自1986年成立以來資助的我國第2個旅遊地理類重點項目。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第三批重大招標項目立項名單,文學院院長、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丁放教授的《唐詩學研究》獲准立項,資助經費80萬元。

學術資源

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
老照片
老照片
始建於1928年,先後經歷了省立安徽大學圖書館、國立安徽大學圖書館、安徽師範學院圖書館、安徽工農大學圖書館、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等時期。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由花津校區敬文圖書館、赭山校區圖書館和皖江學院圖書館組成,館舍面積達4.6911萬平方米,有閱覽座位2800多席;
圖書館
圖書館
截至2014年6月,館藏文獻總量270多萬冊,涵蓋所有學科。中外文期刊保持在1000種以上,電子圖書120餘萬冊,資料庫40餘種。圖書館以館藏古籍為特色,古籍總量19萬多冊,其中,善本古籍1萬餘冊,尤以地方志收藏最為見長,藏有方誌1.9萬餘冊。擁有省內高校圖書館最豐富的解放前報刊(7000餘冊)、圖書(3.5萬餘冊),世界著名的《科學文摘》(英國)、《生物文摘》和《化學文摘》(美國)、《文摘雜誌》(前蘇聯)均有收藏。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
學報編輯部是校直屬期刊出版機構,下設文科編輯室、理科編輯室、辦公(資料)室。現有專職工作人員8人,其中正高職6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3人、博士生導師3人),副高職2人。編輯出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和安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1年4月,安徽師範大學有18個學院,另設有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並辦有安徽師範大學皖江學院(獨立學院),共設有88個本科專業。學院專業如下:
院系所含專業
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秘書學、漢語國際教育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歷史學、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學、社會工作
安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教育信息技術)、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應用心理學
安徽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物流管理、投資學
安徽師範大學法學院法學、行政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
安徽師範大學政治學院思想政治教育
安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日語、俄語、法語
安徽師範大學傳媒學院新聞學、廣告學、廣告學(藝術類)、文化產業管理、播音與主持藝術、空乘與禮儀、攝影、動畫
安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音樂表演、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表演
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繪畫、藝術設計
安徽師範大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統計學、軟體工程、物聯網工程
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物理學(師範類)、通信工程、自動化、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
安徽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化學、應用化學、材料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安徽師範大學國土資源與旅遊學院地理科學、旅遊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學、城市規劃
安徽師範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體育表演)
安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園藝學、應用生物科學
安徽師範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環境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
安徽師範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物聯網工程、網路空間安全

人才培養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範大學有9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
地理科學、漢語言文學、生物學、歷史學、英語、電子信息工程、教育學、音樂學、化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公共心理學、教育學原理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育發展史略、小學生心理輔導
省級精品課程:數學分析、概率論、計算機基礎(公共課)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學科體系

截至2021年4月,安徽師範大學共有一級學科博士點8個,下含50多個二級學科博士點,5個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碩士點30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9個,15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省、部重點學科18個,其中A類重點學科1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校園風光圖冊
校園風光圖冊
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化學、生物學等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8個):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物理學、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0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社會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公共管理
省級重點學科:
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教育學原理、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共黨史、課程與教學論、體育教育訓練學、中國現當代文學、音樂學、專門史、應用數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

師資隊伍

截至2019年10月,學校現有教職工238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590餘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970餘人。擁有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39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76人,13個省級教學團隊,42個省級以上平台(團隊),15個省級教學名師,32個省級教壇新秀。各類在籍學生46100餘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3700餘人,研究生5300餘人,留學生250餘人,成人教育生16700餘人。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團隊帶頭人成立時間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余恕誠教授2006年
分析化學教學團隊方賓教授2008年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團隊王先俊教授2011年
國家級教學名師:余恕誠教授。

學位授權

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時間學科代碼學科名稱
2021年7月26日0454應用心理
0856材料與化工
0857資源與環境
0860生物與醫藥
0951農業
1252公共管理
1255圖書情報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校訓
厚德重教博學篤行
校歌
2012年10月31日,安徽師範大學在2012年學校第41屆秋季運動會上重新啟用安徽師範大學前身——省立安徽大學校歌作為安徽師範大學校歌。校歌詞作者為懷寧籍教授、省立安徽大學前校長程演生,曲作者為中國現代音樂奠基人蕭友梅。1933年由省立安徽大學校務委員會審定通過的《安徽大學校歌》。
老照片
老照片
歌詞全文如下:
潛岳蒼蒼,江淮湯湯。夏商肇啟,雍容漢唐。
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潛岳蒼蒼,江淮湯湯。緬懷先哲,管仲蒙莊。
高文顯學,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這首歌的詞作者程演生是安徽懷寧人,早年留學英、法、日等國,回國后先後執教於北京大學、暨南大學、安徽大學等校。1928年,省立安徽大學正式建立,因為時局動蕩不安,到1932年,建立才五年的安徽大學面臨內憂外患、經費奇缺、校務幾近停頓的局面。程演生校長受命於危難之際,他積極籌措經費,廣聘教授,建設校舍。一時之間,安徽大學學者雲集,氣象蔚然。
為這首校歌作曲的是被音樂史家稱為中國現代音樂奠基人的蕭友梅先生,他曾是程演生校長北大時期同事。當蕭友梅先生收到這首歌詞時,吟讀著這慷慨雄壯、對仗工整的古詞句,先生被其中凝重的涵義、寓意深刻的皖學典故所感動,當即為其譜下四部合唱曲。自此,這首省立安徽大學的校歌被廣大學子傳唱開來。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胡朝榮
校長張慶亮
黨委副書記張慶亮
紀委書記程度
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熊宇傑
黨委常委、副校長任永
副校長彭鳳蓮
校長助理沈洪

歷任校長

姚永朴劉文典程天放王星拱何魯楊亮功
程演生傅銅李順卿汪宏法劉真如李品仙
朱清華劉乃敬朱佛定劉天予程演生朱光潛
陶因柯育甫萬昌言楊亮功李相勖方向明
萬立譽吳從雲童世傑魏心一陳韌沙流輝
葉鍾文杜宜瑾張海鵬沈家仕丁萬鼎蔣玉珉
王倫

知名校友


學界田捷談敏張民選王國健朱小蔓
張國剛檀傳寶李亞棟張小祥趙剛
龍臘生毛蘭群沈國震沈旭沈月毛
陳傳峰王如松汪衛華齊飛王鳳雨
朱江姚永剛韓斌李斌汪小全
邱小波儲成才王啟華徐飛朱良志
高岱史際春蔣昌建胡小明潘德榮
黃曉楠張允熠石中英舒詠平池子華
張傑卜憲群鮑鵬山杜先能吳春梅
王源擴許志才胡云騰黃忠超馬建
謝陽群汪青松何根海張雲陸玉林
方柏林吳立高張春江陶紅峰孫長永
吳言生吳根友儲澤祥曹進德蔣永文
傳媒界胥午梅朱曉琳劉春吳征章敬平
楊慶兵唐琳呂先富蔣昌建
企業界楊明明王一涵唐佑立洪術年
政界劉奇葆王勝俊臧世凱張蘇洲楊多良
丁學東肖超英丁祖榮張士軍齊新
李修松唐躍王文有張雪平管必紅
許成倉孫雲飛梁桂馮鍵

校園環境


校園活動

社團組織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範大學學生組織有:安徽師範大學學生會,安徽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等;校學生會下設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學生分會等十七個學生分會,學生社團聯合會全面負責學生社團的日常聯絡和管理工作,是學生社團與學校之間的橋樑和紐帶。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範大學有六大類學生社團共43個;其中學生社團分為:理論學習型、社會科學型、學術科技型、文學藝術型、體育健身型、公益服務型學生社團由校團委直接指導,學社社團聯合會負責聯絡協調。

獲得榮譽


2020年2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安徽師範大學文科實力排名第90名。
2020年5月,安徽師範大學被評為“武書連2020中國大學綜合實力第140位”。
2020年11月20日,學校入選“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名單。
2020年12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安徽師範大學排名1487位。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
2021年1月,2021中國內地大學ESI排名出爐,安徽師範大學全國排名第155位。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