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蔓
原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朱小蔓(1947年-2020年8月10日),女,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督學,兼任中國德育雜誌社社長、主編,教授、博士生導師。
她曾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1996-2002年),個人專著《情感教育論綱》(1993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主編著作《反思與構建——小學素質教育模式理論研究(1997年)》,獲教育部師範司基礎教育改革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知名教育家。2016年起,朱小蔓擔任人教版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的總主編。
2020年8月10日,朱小蔓逝世,享年73歲。
朱小蔓任所長與荊門市教所所長周宏留影
在大學和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研究及管理工作三十三年,期間曾任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助教、安徽師範大學團委副書記、黨委宣傳組組長;南京鐵道醫學院團委書記、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列主義教研室副主任、德育教研室副班主任、政教處負責人;南京師範大學教科所所長、教育科學學院院長、1996年至2002年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主管教學工作。
朱小蔓
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1970-1973年)、
東南大學哲學與科學系碩士(1985-1988年)、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1989-1992年)、
俄聯邦莫斯科大學哲學系倫理學教研室訪問學者(1992-1993年)。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教育科學學院院長(1994-1996年);
1996年至2002年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主管教學工作。
2004年4月,經俄羅斯聯邦教科院院士大會公開投票選舉為外籍院士。
2016年起,擔任人教版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的總主編。
2020年8月10日15:00,朱小蔓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3歲。
專業方向:教育哲學、道德教育哲學、情緒、情感發展與教育、教師教育等。
1992年以來,主持《教育過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德育過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小學素質教育模式理論研究》、《中學情感性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青少年兒童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建設研究》、《社會轉型時期道德教育基本理論的研究》、《社會轉型時期道德學習的研究》、《各級各類師範生素質教育的途徑研究》、《各級各類學校素質教育的推進研究》、《新三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研究》、《基礎教育階段現代學校制度研究》《教育的問題與挑戰》《情感教育論綱》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重點項目,發表論文130篇、個人專著和主編專著20餘部。
朱小蔓著
主編著作《反思與構建——小學素質教育模式理論研究(1997年)》,獲教育部師範司基礎教育改革優秀成果一等獎。
對話性著作《教育的問題與挑戰》(2000年),獲中國教育圖書二等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專著《兒童情感發展與教育》(與梅仲蓀合作,1998年)和論文《情感教育的意識與機制》(獨立,1997年)分別獲江蘇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主編《獨生子女家庭素質教育》叢書(1997年)獲江蘇省政府“五個一工程獎”。
朱小蔓著
朱小蔓擔任總主編的人教版《道德與法治》
1995年以來,擔任博士生導師,為博士生開設《教育哲學專題研究》、《道德與道德教育哲學》、《情緒情感發展與教育》、《教育實踐的哲學思考》《教育研究方法》等課程。
2001年以來,指導博士后研究人員。迄今共獨立指導碩士生5人、博士生18人、博士后9人、國內訪問學者9人。
朱小蔓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東南大學兼職教授(2002年受聘);
北京大學兼職教授(2004年受聘);
中山大學兼職教授(2005年受聘);
浙江大學兼職教授(2006年受聘);
擔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學科評審組組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會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4年4月,經俄羅斯聯邦教科院院士大會公開投票選舉為外籍院士。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學一級學科及國家級重點學科帶頭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等校兼職教授,同時兼任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教師教育中心名譽主任、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會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副會長、韓國教育開發院項目評審委員、俄羅斯教育科學院外籍院士。1993年以來,應邀在俄羅斯、保加利亞、日本、韓國、泰國、美國、英國、瑞典等國及我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大學及教育研究機構做專題學術報告。
訃告:朱小蔓同志畢生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是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朱小蔓同志品行高潔、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在工作中深受同事的尊敬和學生的愛戴,為中國的教育學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堪稱後輩學者、學生為人治學的典範。朱小蔓同志的逝世,是全國教育界的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