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

2013年,為加速提升安徽省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財政廳聯合出台“高等教育振興計劃”。

根據計劃,到2020年,安徽省將通過省部共建、省市共建等建成6至8所地方高水平大學,6至8所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和20所示範高職院校,支持若干高校轉型發展,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學科專業,部分學科專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服務安徽省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建設地方高水平大學,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的核心任務和主要目標。有特色高水平高校建設重大項目,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所有項目的重中之重項目,包括“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和“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三項內容。

2017年,安徽省決定在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的基礎上實施高水平大學獎補資金項目,從立項建設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和“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中遴選出6所建設成效顯著的高校進行獎補,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以加快高水平大學的建設步伐。

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名單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立項建設33所地方高水平高校,包括8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9所“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和16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

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

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以服務省級發展戰略和創新引領省域行業發展為主要目標,以服務“三個強省”和美好安徽建設為主要任務,以省部共建為抓手,以學科專業和人才建設為重點,學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既在國內外同類型高校有一定的影響,又在本省同層次高校中起到帶頭、示範、引領作用。
第一批: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醫科大學
第二批: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

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

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以全面服務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以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應用性科學研究為主要任務,以省市共建為抓手,以應用型學科和專業群、“雙能型師資”、模塊化課程等為重點,集聚社會資源,共建共享資源,形成校校、校企、校地及國際合作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
第一批:安徽科技學院、合肥師範學院皖西學院合肥學院黃山學院、滁州學院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

這類學校以服務產業發展和促進就業創業為目標,以傳承技術技能、提高師生解決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實際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以教產融合和校企合作為抓手,以“雙師型”師資和實驗、實訓、實習、實踐基地及專業帶頭人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高水平大學獎補資金項目名單


2017年,為推進安徽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省,安徽省決定實施高水平大學獎補資金項目。對前期資助的8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和9所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重新組織申報,遴選出6所建設成效顯著的高校進行獎補,其中包括4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和2所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高水平大學獎補資金項目的周期為4年,獎補標準為每所入選高校每年3000萬元,總計1.2億元。

特色高水平大學獎補資金項目名單

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醫科大學

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獎補資金項目名單

合肥學院、安徽科技學院

實施背景


首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之安徽農業大學
首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之安徽農業大學
在中部省份城市中,武漢的國家“211工程”大學達7所之多,而合肥市尚不及其一半。按照安徽省規劃,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教育規劃綱要,切實加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實施高等教育振興計劃。
計劃到2020年,基本建成能夠服務黨委和政府決策、支撐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引領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的具有安徽特色的現代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主要發展指標趕超全國平均水平和中部發達省份。高校辦學實力、辦學活力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建設目標


首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之安徽醫科大學
首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之安徽醫科大學
1.通過省部共建、省市共建等建成6-8所地方高水平大學,6-8所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和20所示範高職院校,支持若干高校轉型發展,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2.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學科專業,部分學科專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服務安徽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3.建設一批高校重點實驗室、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建成高校數字圖書館、改造升級教科研網,服務和推進創新型安徽建設。
4.引進和培育一批以院士、國家教學名師、長江學者、等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領軍人才和高水平教學科研團隊,大力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推動人才強省戰略實施。
5.50所以上高校與國外知名大學開展深度合作與交流,留學安徽省達萬人,提高安徽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

實施原則


首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之安徽大學
首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之安徽大學
1.堅持內涵發展。加速提升高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激勵高校在不同的辦學層次、辦學類型上辦出水平,彰顯特色,爭創一流。
2.突出改革創新。推動高校改革思想觀念、人才培養體制和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用人和分配製度,建立和完善現代大學制度
3.支持區域急需。著重支持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契合度高的學科專業建設,著重支持應用型、複合型、技能型和支撐區域支柱產業、特色領域等急需緊缺人才培養。
4.強調高端引領。以引領高等教育未來發展,支撐經濟轉型發展,服務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全局性、牽引性、綜合性項目為設置標準,體現競爭、上水平。
5.分期穩步推進。在系統設計項目總體實施方案的基礎上,根據安徽省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工作重點和輕重緩急,有選擇、分步驟實施項目建設,持續穩步推進項目建設工作。

建設內容


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財政廳關於做好2014年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皖教辦〔2014〕18號)
各高等學校: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與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高等教育強省的若干意見》,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振興安徽高等教育,根據《安徽省教育廳 安徽省財政廳關於印發<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發展能力提升計劃>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的通知》(皖教辦〔2013〕8號),決定開展2014年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項目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類別
1.有特色高水平高校建設計劃
包括有特色高水平高校建設重大項目。
2.專業結構調整服務地方發展計劃
包括專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專業改造重大項目。
3.教學改革與質量提升計劃
包括重大教學改革資助項目、弘揚核心價值觀名師工作室項目。
4.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
包括高校學科建設重大項目、研究生教育創新與長三角開放合作重大項目。
5.領軍骨幹人才引進與培育計劃
包括高校領軍人才及人才團隊引進資助重大項目、高校優秀拔尖人才培育資助項目。
6.高校創新能力提升與科研成果轉化計劃
包括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重大項目、高校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成果轉化重大項目。
7.創新與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計劃
包括成人高等教育遠程化教學模式改革與信息化建設項目、數字圖書館及優質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項目。
8.國際合作與開放辦學計劃
包括“留學安徽”項目、中外合作辦學示範項目。
二、申報要求
1.各校要按照“科學定位、分類指導、多元發展、特色辦學”的安徽高等教育發展方針,在全面領會《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精神實質的前提下,緊扣本校辦學定位、辦學特色、教學改革和質量建設需要,以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或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為建設目標,把握好總體方向和原則,整體謀划,精心設計,處理好長遠與眼前的關係、整體與局部的關係、繼承與創新的關係、重點與一般的關係、已有項目與申報項目之間的關係,尤其要處理好“提升計劃”與“振興計劃”的關係,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基礎培育,統籌確定項目申報內容。
2.各校要嚴格按照項目申報指南要求和規定限額組織各類項目申報工作。項目建設經費由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從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專項經費中安排。各校可按照項目建設需要予以配套。
3.為了規範振興計劃項目經費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每個申報項目都須填寫《預算支出指標經濟科目細化表》(見附件1),作為申報材料之一提交。
4.各校須提交《2013年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總體實施進展情況》、《2014年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項目申報匯總表》(附件2),由各校振興計劃牽頭部門匯總後統一報省教育廳高教處。
省教育廳相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會同省財政廳統一組織項目評審和委託實施工作。
三、申報時間、材料報送與諮詢電話
1.項目申報截止時間為2014年6月30日。各校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各類項目的申報和材料報送工作。需要進行網上申報的項目,請根據具體項目指南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網上申報。
2.有特色高水平高校建設計劃、專業結構調整服務地方發展計劃、教學改革與質量提升計劃中的重大教學改革資助項目、創新與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計劃等四類計劃的相關項目由省教育廳高教處接收申報材料,並負責解釋。申報材料電子版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有關項目申報具體要求及相關項目申報指南、申請書、申報表格等附件材料請從安徽高教網(www.ahgj.gov.cn)下載。
聯繫人:彭璐、楊劍;電話:0551-62831841。
3.領軍骨幹人才引進與培育計劃的相關項目由省教育廳人事處接收申報材料,並負責解釋。申報材料電子版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有關項目申報具體要求及相關項目申報指南、申請書、申報表格等附件材料請從安徽教育人事網(ahjyrs.ahedu.gov.cn)下載。
聯繫人:許緒榮,電話:0551-62814998。
4.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高校創新能力提升與科研成果轉化計劃等兩類計劃的相關項目由省教育廳科研處接收申報材料,並負責解釋。申報材料電子版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有關項目申報具體要求及相關項目申報指南、申請書、申報表格等附件材料請從安徽學位與高校科研網(ky.ahedu.gov.cn)下載。
聯繫人:蔣正飛,李詩爭;電話:0551-62831845,62831838。
5.國際合作與開放辦學計劃的相關項目由省教育廳外事處接收申報材料,並負責解釋。申報材料電子版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有關項目申報具體要求及相關項目申報指南、申請書、申報表格等附件材料請從安徽高教網(www.ahgj.gov.cn)下載。
聯繫人:耿尊芳、王炳成;電話:0551-62818125。
6.教學改革與質量提升計劃中的弘揚核心價值觀名師工作室項目由省教育廳思政處接收申報材料,並負責解釋。申報材料電子版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有關項目申報具體要求及相關項目申報指南、申請書、申報表格等附件材料請從安徽思政與安全教育網(http://sz.ahedu.gov.cn/)下載。
聯繫人:張英明;電話:0551-62831819。
7.省教育廳財務處聯繫人:余奕祥、姚忠;電話:0551-62831825。
8.省財政廳教科文處聯繫人:孫榮春、洪軍;電話:0551-65100314。
9.各校申報項目的《預算支出指標經濟科目細化表》除須向省教育廳的項目相關處室提交外,電子版由各校振興計劃牽頭部門匯總後統一報省教育廳高教處,電子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附件:1.預算支出指標經濟科目細化表(略)
2.2014年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項目申報匯總表(略)
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財政廳2014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