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校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是由蕪湖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校,是全國首批、安徽首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和國家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為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C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安徽省“四年一貫制”技術技能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院校、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創建於1983年,原名蕪湖聯合大學。1997年5月,更名為蕪湖職業技術學院。2000年8月,蕪湖農業學校併入學校。2012年5月,學校與蕪湖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合併,組建了新的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1200餘畝,建築面積44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超億元;設有15個二級學院和3個教學部;有招生專業76個,全日制在校生20000餘人,成人本專科學歷教育學生5000餘人;有教授45名、副教授164名,國家級教學團隊、省級教學團隊16個。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1983年,蕪湖聯合大學創建。
1997年5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改為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蕪湖農業學校
1903年,安徽旅湘公學在湖南長沙創辦。
1904年,安徽旅湘公學從湖南長沙遷至蕪湖,並更名安徽公學。校址選定於蕪湖二街米捐巷。
1905年,增設師範速成班。
1908年,安徽公學募款,在蕪湖東門外建校舍。
1910年,遷至新校舍。
1912年,改安徽公學為甲種實業學堂,設農蠶兩科。
1914年,改稱為安徽省立甲種農業學校,簡稱二農,隸屬省教育廳。
1928年春,甲種商業學校併入二農,易名為省立第二中等職業學校,設農商二部,農部設農蠶兩科,商部不分科。
1934年,商部劃出,換名為省立蕪湖高級農業學校。
1949年8月至1951年9月,校名為蕪湖市高級職業學校,設農工商三科,農科設農藝、園藝專業,校址在環城東路。
1950年春,學校遷入東門外。
1952年,改隸屬省農林廳領導,正式定名為安徽省蕪湖農業學校。
1958年,改屬省農業廳和中共蕪湖地委領導,先後並來地區農千校、涇縣牧校、績汐蠶校,裕汐口水產學校、地區農機校。
1959年,增設植保,牧醫,蠶桑、土壤農化專業。
1960年8月,改名為安徽省蕪湖農業專科學校;11月蕪湖地區農科所併入學校。
1962年11月,蕪湖農業專科學校撤銷,農科所脫鉤,恢復安徽省蕪湖農業學校。
1966年,學校圖書儀器損失已盡。
1969年,學校下遷塗縣,第二年在當地辦起四所中學。
1978年,因原校舍被占,改在弋江橋南恢復辦學。
1979年9月,遷回原址辦學。
1984年1月,學校改屬省農牧漁業廳與蕪湖市領導,歸市農業局管理。
蕪湖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1978年,蕪湖教育學院成立。
2005年,經安微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蕪湖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1997年5月7日,國家教委同意蕪湖聯合大學更名為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2000年8月21日,省政府同意蕪湖農業學校併入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2001年6月15日,國家教育部批准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為全國31所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單位之一。
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下文,學院入選首批28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建設院校。
2009年,通過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項目驗收,成為全國首批、全省首所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
2012年5月1日,省政府同意蕪湖職業技術學院與蕪湖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合併,校名仍稱“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同時撤銷蕪湖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建制。
2014年,學校成為全省“四年一貫制”技術技能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院校。
2015年,學校獲批立項建設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8月,入選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2016年10月,學校獲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級創業學院”稱號。
2017年6月,入選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8年11月,入選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2019年,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C檔)。
截止2014年12月,蕪湖職業技術學院擁有省級研究所一個。
省級研究所
安徽省蕪湖儀器儀錶研究所
截止2014年12月,學院申報各類項目共立項312項,其中省部級項目5項,廳級項目148項(教育廳科研項目98項、教研項目50項),市級項目66項,校級項目76項,各類專項及橫向課題17項;科研論文542篇。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公開發表論文一覽表 | |||||||||||||||
序號 | 時間 :年 | 期刊類別 | 總計 :篇 | 備註 | |||||||||||
一類 | 二類 | 三類 | 四類 | ||||||||||||
1 | 2013 | 5 | 11 | 100 | 54 | 170 | 數字來源於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及年度科研統計 (截止時間:2013-12-22) | ||||||||
2 | 2012 | 5 | 54 | 70 | 129 | 數字來源於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及年度科研統計 (截止時間:2013-01-15) | |||||||||
3 | 2011 | 8 | 51 | 75 | 134 | 數字來源於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及年度科研統計 | |||||||||
4 | 2010 | 3 | 33 | 73 | 109 | 數字來源於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及年度科研統計 |
學術期刊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創辦於1997年,原名《蕪湖聯合大學學報》,系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也是安徽省最早創辦的專科院校學報。學校更名后,在《蕪湖聯合大學學報》基礎上1999年創辦了公開出版的《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評定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已成為“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來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
館藏資源
截止2014年12月,學院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和中外文電子文獻60餘萬冊。
• 國際交流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深化教育國際交流,加強與新加坡BCA學院、英國南埃塞克斯學院、韓國國際大學等多所國外院校交流與合作,為學生出國留學創造條件,拓寬途徑,推進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此外,學院還成功入選教育部“中德職業教育汽車機電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合作項目”(“SGAVE項目”)合作院校。
• 國內交流
學院從2005年開始與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安徽工程大學等院校合作舉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二學曆本科教育,可實現專、本同讀。與蕪湖奇瑞汽車有限公司簽定協議,在汽車維修技術、數控、機電一體化等七個專業實行合作辦學。2014年與安徽工程大學合作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和”自動化專業“施行“四年一貫制”技術技能型本科聯合培養計劃。
截止2014年12月,學院設有15個二級學院(含繼續教育學院)、1個附屬信息中專學校和68個專科專業。
• 專業設置
學院 | 專業名稱 | 類別 | |||
·機械工程學院 | 數控技術 | 理 | |||
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 | 理 | ||||
模具設計與製造 | 理 | ||||
機械設計與製造 | 理 | ||||
電線電纜製造技術 | 理 | ||||
·汽車工程學院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 理 | |||
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 | 理 | ||||
汽車電子技術 | 理 | ||||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 | 文理 |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理 |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理 | ||||
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 | 理 | ||||
信息工程學院 | 應用電子技術 | 理 | |||
電子設備與運行管理 | 理 |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理 | ||||
嵌入式技術與應用 | 理 | ||||
移動通信技術 | 理 | ||||
汽車智能技術 | 理 | ||||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 理 | ||||
物聯網應用技術 | 理 | ||||
人文旅遊學院 | 文秘 | 文 | |||
涉外旅遊 | 文理 | ||||
酒店管理 | 文理 | ||||
旅遊管理 | 文理 | ||||
國際經貿學院 | 報關與國際貨運 | 文理 | |||
港口業務管理 | 文理 | ||||
國際航運業務管理 | 文理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文理 | ||||
國際商務 | 文理 | ||||
商務經紀與代理 | 文理 | ||||
·建築工程學院 | 建築工程技術 | 理 | |||
建築工程管理 | 文理 | ||||
工程造價 | 文理 | ||||
建築鋼結構工程技術 | 理 | ||||
·藝術傳媒學院 | 動漫設計與製作 | 藝術 | |||
裝飾藝術設計 | 藝術 | ||||
廣告設計與製作 | 藝術 | ||||
圖形圖像製作 | 文理 | ||||
材料工程學院 | 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 | 文理 | |||
建築裝飾材料及檢測 | 文理 | ||||
化工技術類 | 文理 | ||||
經濟管理學院 | 會計 | 文理 | |||
市場營銷 | 文理 | ||||
工商企業管理 | 文 | ||||
電子商務 | 文理 | ||||
金融保險 | 文理 | ||||
生物工程學院 | 食品營養與檢測 | 理 | |||
生物技術及應用 | 文理 | ||||
畜牧獸醫類 | 理 | ||||
生物製藥技術 | 理 | ||||
園林園藝學院 | 園林工程技術 | 文理 | |||
環境藝術設計 | 文理 | ||||
園林技術 | 理 | ||||
農林技術類 | 理 | ||||
·網路工程學院 | 計算機網路技術 | 理 | |||
計算機系統維護 | 理 | ||||
軟體技術 | 理 | ||||
計算機信息管理 | 文理 | ||||
應用外語學院 | 商務英語 | 文理 | |||
商務日語 | 文理 | ||||
應用英語 | 文理 | ||||
應用韓語 | 文理 | ||||
公共管理學院 | 物業管理 | 文理 | |||
人力資源管理 | 文理 | ||||
經濟信息管理 | 文理 | ||||
社區管理與服務 | 文理 |
截止2014年12月,學院有教職工600餘人,其中專職教師400餘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超過30%,具有雙師素質的比例超過80%,碩士以上學歷占學校教職工比例82%以上。1名教師當選全國優秀教師,1名教師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1名教師入選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6名教師入選安徽省高職(高專)院校專業帶頭人,5名教師當選省級教學名師,10名教師被評為省級教壇新秀,4名教師被評為蕪湖市首席技師。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
國家級教學團隊 |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核心課程開發教學團隊(負責人:張學亮) |
省級教學團隊 | 電氣自動化技術核心課程開發教學團隊(負責人:張學亮)、國際經濟與貿易教學團隊(負責人:徐建平)、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教學團隊(負責人:楊靖東)、數控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負責人:錢峰) |
全國優秀教師 | 張學亮 |
• 質量工程
截止2014年12月,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5個、非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3個、國家級教改專業1個、中央財政支持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所含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11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省級精品課程6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4個,省級開放實訓基地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2個;省級卓越技能型人才計劃2項,省級規劃教材8本。
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重點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數控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園藝技術
地方財政支持建設的重點專業: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技術、建築工程技術
2011年中央財政支持的專業服務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三維設計、動漫設計與製作、動物科學與技術、建築工程管理
中央財政支持項目:計算機應用職業教學實訓基地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動物科學與技術、報關與國際貨運、電氣自動化技術、港口業務管理、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動漫設計與製作、計算機網路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報關與國際貨運
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電子產品生產與製作、汽車構造與拆裝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電子產品生產與製作、汽車構造與拆裝
省級精品課程(6門):塗料生產與塗裝工藝、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Linux伺服器配置與管理、會計學、鋼結構等
• 教學成果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 學生獲獎
截止2014年12月,,學院在各類國家級技能大賽中,共獲一等獎6項,二等獎28項,三等獎34項;在各類省級技能大賽中,共獲一等獎47項,二等獎82項,三等獎105項。
• 學院榮譽
截止2014年12月,學院獲“安徽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優秀單位”、"安徽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安徽省及蕪湖市“先進基層黨校”、“安徽省三下鄉先進集體”"、“蕪湖市先進基層黨組織”、“蕪湖市文明標兵單位"等多項表彰。
校徽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校徽外部採用半圓環圖形,似充滿動感的車輪,既寄意學校滾滾向前的發展態勢,象徵全校師生員工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堅定信念和“知書明理,自強尚能”的優良校風。
校徽主色調為藍色。藍色是天空色、大海色,代表自由、寬廣、沉穩、儒雅,象徵南博職校師生志存高遠、胸懷廣闊;同心圓環內嵌入一圈綠色圓環,象徵學校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深入貫徹黨的建設和諧、幸福、美麗中國的精神,激情奮進,爭創一流綠色校園。
校徽構圖和諧穩健,簡潔、形象、完整、大氣,色彩鮮明、理念到位、寓意深刻,讓人精神振奮,體現出南博職校師生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
校訓
勤奮、儉樸、開拓、求真
釋義:蕪湖職院人,要秉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奮工作,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奮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的新時代精神。需要中外結合,學校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常年舉辦“學雷鋒青年志願者活動月”、“大學生科技活動月”和“校園文化活動月”系列活動,注重為廣大學生拓展綜合素質、展示才藝搭建平台。以實施校園文化主題教育三大活動月、社會實踐教育三進、思政教育三延伸的“333工程”為載體,著力凸顯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2010年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是安徽省高職院校中唯一獲獎學校,實現了安徽省高職院校獲部級校園文化建設成果獎項零的突破。
職務 | 名單 |
黨委書記 | 汪斌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高武 |
黨委副書記 | 吳長湖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羅珊紅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孫曉雷 |
副院長 | 劉育紅 |
2021年7月,入選職業教育示範性虛擬模擬實訓基地培育項目名單。
2021年7月,入選第四屆全國職業院校林草技能大賽獲獎名單。